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广东省高州市大水面主养罗非鱼的技术要点简述及效益分析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445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省高州市境内拥有众多山塘以及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域总面积达到3.2万亩。这一面积占据了全市淡水养殖总面积的35%,但高州水库的数据不包括在内。高州市近期着力推进罗非鱼基地化生产策略,广泛推广大水面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的高产高效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入到大水面的深层次开发中,从而根本性地转变了以往大水面粗放式、低产出、低效益的养殖现状,显著提升了生产潜力。在广阔的水域中养殖罗非鱼,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水质保持稳定,租赁成本相对较低,只要不将其用作饮用水或其他特殊用途,通过科学的开发管理,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现将养殖大水面罗非鱼的关键技术要点概述如下:首先,清塘除害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却常被养殖者忽略。其作用在于杀菌消毒、消除害虫,优化养殖环境。这样做能有效避免大型凶猛鱼类对养殖品种造成伤害,同时减少野生杂鱼与放养鱼类在饲料和水体空间上的竞争。选择水源优良、排水便利的大面积水域,应尽量将水排尽,采用干法清塘,其效果最佳。具体操作为,每亩使用生石灰50至75公斤,兑水化成浆状,趁热均匀泼洒全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晒后,再注入新水。对于水源不佳、排水困难的大面积水域,则可带水进行清塘,尽量降低水位,待水深达到1.0米时,每亩使用茶饼40至50公斤,均匀泼洒全池,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清塘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务必确保将死鱼迅速捞出并妥善处理,防止其腐烂影响水质。此外,水质培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养殖初期的水质培育,二是养殖后期的水质培育。

   


    养殖初期阶段,主要养殖的鱼类平均体重在0.25公斤以下,此时通过肥水措施,提升鱼类对基础饵料生物的喜好度,从而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投入。昔日,养殖者对广阔水域养殖的投入预估不够,仅依赖饲料喂养鱼类,起初尚能应对,然而随着鱼体增大,食量提升,资金短缺,难以满足鱼类正常的进食需求,导致产品品质无法达标,进而出现亏损;近年来,为了应对波动不定的水产品市场,我们积极推广将肥水与饲料投喂相结合的养殖方法,从而保障了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广阔水域中养殖鱼类,资金流动量大,若采用富含营养的水体进行养殖,不仅能有效减少成本,还能有效抵御潜在风险。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将禽畜粪便、绿肥、糖厂滤泥等肥源施用于大水面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除菌和消毒处理,并确保其无害化。特别是家禽家畜的排泄物,务必经过发酵和熟化处理,随后使用1%至2%的熟石灰溶液进行消毒,同时还要在饲料、药品、添加剂等起始阶段进行严格管控,以确保有害成分不会因粪便而污染水质;糖厂产生的滤泥作为一种新兴的渔业肥料,富含众多有机碎片,既能促进水体肥沃,又能直接作为鱼类的食物,效果显著。在鱼类捕捞前三个月的养殖阶段,需严格控制水质管理,不得额外添加有机肥料;对于水源条件优越的大水面,应通过频繁更换新鲜水源来维持水质;若水源条件不佳,则可选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来处理;此措施旨在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减少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水体酸碱度的稳定,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升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确保水体保持清新、活跃的状态。

    同时,应集中财力用于强化养殖阶段的饲料供应,以此推动鱼类迅速成长并达到上市标准。此外,经过长时间的养殖实践,奥尼罗非鱼凭借其耐低温、快速生长以及高雄性比例等显著优势,已跃升为高州市最主要的养殖鱼类。奥尼罗非鱼的繁殖技术要求严格,培育出体型健壮且雄性率高的鱼苗颇为不易。若鱼种雄性率偏低,放养四个月后便会出现大量自繁产仔现象,养殖密度迅速增加。众多仔鱼消耗氧气和饲料,争夺生存空间,使得养殖陷入困境。因此,选择养殖雄性率高的优质奥尼罗非鱼,成为大水面养殖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奥尼罗非鱼鱼苗的品质,养殖者需前往那些已获得水产种苗生产许可、且群众普遍评价试养效果优良的罗非鱼繁育机构挑选鱼苗。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实现奥尼罗非鱼鱼苗全雄性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养殖一些肉食性鱼类以捕杀清除雌性个体,例如,每亩放养100尾至300尾淡水白鲳,这或许能带来一定的效果。四、当前水产品追求高品质与高价位,所谓的高品质主要是指产品需达到一定的规格和档次。近年来,罗非鱼的买卖主要依据四个不同的规格档次来划分,具体为:尾重低于0.5公斤、0.5公斤至0.8公斤、0.8公斤至1.1公斤以及1.1公斤以上。相应地,这四个规格档次对应着四个不同的产品价位,而且相邻价位之间的差额大致为每公斤1元。根据当前的生产状况分析,仅靠饲料喂养,若产出平均尾重不足0.5公斤的产品,每公斤将亏损大约1元,鉴于此,实施科学合理的放养方式,显著提升产品规格,已成为水产养殖领域当务之急。

   


    我们建议的养殖密度为:罗非鱼每亩1000尾至1500尾,淡水白鲳每亩100尾至300尾,鲢鱼和鳙鱼每亩50尾至80尾,草鱼每亩30尾至50尾,并适量混养鲮鱼。在养殖条件不佳的情况下,罗非鱼的主养数量不应超过每亩1000尾。生产实践显示,疏养模式下的产量并未逊色于密养,反而不少宽阔水域的亩产量超过了2吨,且产品品质和养殖收益均有所提升,平均每亩的利润超过2000元,甚至有超过4000元的记录。此外,科学合理地收获大水面养殖的捕捞作业至关重要。几年前,一座占地数百亩的水库中,主要养殖的奥尼罗非鱼已经长到适合出售的规格。然而,由于捕捞间隔时间过长,捕捞所得的收入还需用于饲养库中剩余的鱼群,导致库存中的鱼开始吞食即将上市的鱼,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实证研究表明,单日捕捞后,鱼类需三日后才开始进食,而一周内其摄食状况多不正常;即便鱼体开始摄食,也往往伴随饲料消耗量不增反降的现象;加之长期频繁的拖网捕捞极易导致鱼体受伤,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鱼体因而逐渐消瘦,价值降低。鉴于此,只有待时机成熟,迅速进行捕捞,才能有效保障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确保放养鱼类的品种规格保持统一,实施均衡饲养,以便大多数鱼只能够同步达到理想的商品标准;其次,要精确选择捕捞位置,将投喂饲料的地点选在便于捕捞的区域,以便捕捞区域内的鱼群密集,减少捕捞周期;再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力求在价格高峰期抓紧时间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6 08:56 , Processed in 0.088048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