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要点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4850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一书的资料系会员贡献,支持在线查阅。如需获取更多深度内容,包括《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5页珍藏版)》,敬请访问人人文库网进行搜索。

    唐玉华提出的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对稻田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理想的稻田应远离旱涝灾害,确保水源充沛、水质纯净无污染。同时,土壤需肥沃,具备良好的保水能力,且进出水要便捷。周边环境需保持安静,光照充足。通常选择的稻田面积在1030亩左右,这样的大面积有利于统一规划、投放、投饵和管理。田间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其中田埂加固尤为关键。由于小龙虾在冬季和夏季都有穴居的习性,因此,养殖稻田的田埂必须结实且稳固,确保不会出现渗漏或倒塌的情况,以便在大雨来临时,稻田不易被淹没或冲毁。因此,必须对既有的田埂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边缘部分的高度在0.8至1.0米之间,宽度在0.6至0.8米范围内,田埂底部加宽至1.2至1.5米,同时田埂需要夯实处理(需能承受40至60厘米的水深),内部坡度必须保持平整。此外,还需开展养虾沟的建设工作。在田埂周边约一米的范围内,挖掘宽度约35米、深度约一米的环状养虾沟,对于面积较大的田块中央,还需额外开挖“十”字和“井”字形状的田间沟渠,其宽度介于0.5至1米之间,深度大约为0.5米。若稻田面积相对较小,则可仅开挖“十”字形的沟渠;而对于面积较大且呈长方形的田块,则适宜开挖成“井”字形状。环形养虾沟以及田间沟的占地面积大约是稻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区域,可以建设虾潭,这些虾潭可以位于虾沟的交汇点或者稻田的四个角落,并且与虾沟相连。

    虾潭通常呈规整的正方形,每边长度约为1米,深度介于0.8至1米之间。挖掘环形沟和田间沟所获得的泥土,可以用来加强、拓宽和提升田埂,以及使田面变得平坦。此外,还需考虑设置防逃设施。在田埂周围搭建防逃墙,采用塑料网布材料,其底部埋入土层下20厘米,顶部则超出田埂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或竹竿进行支撑和固定。在网布的上部内侧,缝制宽度大约为30厘米的钙塑板,形成倒挂结构,以此防止小龙虾的逃逸。此外,还需设置2.4米的进排水系统。稻田养殖虾类时,需确保水源独立引入稻田,并单独排出稻田内的水,以便小龙虾能在较为稳定的水环境中繁育生长。进水口和排水口应设置在稻田两侧的土埂处,并使用钢丝网或铁栅栏进行围护,以阻止有害生物侵入及小龙虾逃逸。在放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首先,清理沟渠并实施消毒处理。在种植幼苗前15天,需对沟渠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包括清除环形沟和田间沟内的松散土壤,并对坍塌的沟壁进行加固。随后,使用7590公斤生石灰每亩对养虾沟及田间沟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工作后,方可进行注水。接下来进行注水施肥操作。待药物毒性减退,向田沟内引入(深度在0.6至0.8米之间)的水源,并施用肥料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使用复合肥料50公斤每亩;碳铵50公斤每亩;若条件允许,可施用农家肥料,用量视情况而定,通常一次性施足(由于农家肥料肥效较慢但持久,对小龙虾的生长并无不良影响)。

   


    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中,我们移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此给小龙虾提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这些水生植物覆盖了沟渠面积的13.12%。种植时间上,伊乐藻通常在清沟后的冬季或早春进行,而轮叶黑藻则在3月份种植。此外,我们还在清明时节前后投放了部分螺蛳,让它们在沟渠中自然繁殖,从而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在本地幼虾供应短缺时,我们采取投放抱卵亲虾的方式,这些亲虾被直接放入稻田的环形沟中,以便它们自然繁殖。繁殖产生的幼虾将在次年继续在稻田中养殖。这些幼虾能够直接以稻田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从而有效提升它们的存活率。一般投放亲虾的规格为每公斤2030只,投放密度为每亩30至35公斤,而投放时间多在9月的前后。至于幼苗的放养,考虑到本地幼虾资源充足,我们通常会选择本地池塘自繁自育的幼虾,或者从市场上购买经过严格挑选的合格幼虾进行投放。这些幼虾的投放规格一般为每公斤若干只,投放密度为每亩若干只,而投放时间通常是在5月份插秧之后。在实施放养技术时,必须先对苗种进行适应性试水,确保安全无虞后方可进行投放。投放过程中,需严格把控苗种品质,确保同一田块内投放的苗种规格一致,并一次性完成投放。此外,在放养前,苗种需用大约3%浓度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间通常设定为35分钟左右。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5.1 稻苗挑选至关重要。鉴于养虾稻田土壤肥力较高,应挑选那些耐肥性强、茎秆坚固、不易倾倒、抗病能力强、产量较高的稻苗,并且这些稻苗的成熟期应与小龙虾捕捞期相吻合。5.2 稻苗栽插环节,一般要求在5月底完成稻田的翻耕工作,并在6月10日前完成稻苗的栽插。栽插前,稻苗需在秧畦中培育成大苗,然后才能移栽至大田中。在稻苗种植前23天,需施用一次高效农药,目的是防止水稻病虫害的扩散。一般采用浅水灌溉、宽行距、高密度种植的方式,同时适当提高田埂内侧养蟹沟两侧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边际效应。在日常管理中,6.1节提到饲料投放。由于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尤其偏好动物性饲料,且食欲旺盛,所以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时,必须确保投喂饲料的定时、定位、定量和定质。应当恪守“荤素均衡,粗细相融”的喂养准则,确保科学喂养,实现充足营养,促进小龙虾迅速成长。在稻田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众多昆虫以及杂草嫩芽,均为小龙虾理想的天然食物;而杂鱼、螺肉、蚌肉、蚯蚓、蚕蛹、动物内脏、玉米、小麦、糠饼等,则是小龙虾喜爱的人工食物;此外,还有专为小龙虾设计的配合饵料。每天的投饵量应占虾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日常需留意虾的进食状况,若发现当日投放的饲料在两小时内被一扫而空,这表明饲料投放量偏低,需相应提升饲料投放量;反之,若次日仍有饲料剩余,则应适量减少饲料投放量。

    稻田中养虾的水位控制至关重要,既要确保小龙虾的生长环境适宜,同时也要考虑到水稻的生长需求。在水位最低时,虾沟中的水深应保持在30厘米以上。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每日需排放部分陈旧的水源,并迅速补充新的清水。若观察到小龙虾紧贴稻苗,身体侧躺于水面,这表明田中的水已经出现缺氧情况;若看到大量小龙虾纷纷爬上岸边,这预示着田水缺氧情况已十分严重,此时应迅速引入新鲜水源,确保水质保持清新。具体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首先,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适时调整水位。在月苗种放养初期,虾沟内需维持较低的水位以提升水温;进入7月水稻返青阶段之前,田间水深需保持在35厘米,便于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到了8月水稻拔节阶段,水位可以调整至最高;而在水稻收割前,水位应逐步降低,直至田面露出水面,以便于收割作业。此外,还需根据天气和水质的变化适时调整水位。小龙虾的养殖需要保证水体中氧气充足且水质保持清洁,因此必须定期更换池水。通常情况下,每5到6个月或每7到10天进行一次换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10厘米;在7到9月的高温时期,每周需要更换水12次,每次的换水量为15厘米;而到了10月之后,每15到20天更换一次水,每次的换水量同样为10厘米。日常需留意观察水位,若发现水位偏低,应立即进行补水;同时,若水质过于浓稠,需及时更换,并且要确保水位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在晒田和治虫的需求下,需对水位进行合理调整。进入水稻生长的中期阶段,为了确保空气能够渗透进土壤,田面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提升水稻根系的活力,并且为了提升温度以杀菌,必须实施烤田。一般而言,采取轻微烤田的方式,即降低水位至田面露出地面为宜。烤田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烤田作业完成后,应立即将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水稻在生长期间必须进行病虫害防治,施用农药后还需适时更换清水,以便为水稻和小龙虾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田沟的管理同样关键。在苗种投放后,田沟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在苗种投放初期,应保持田水较浅,通常在12至15厘米之间,这样可以确保水稻和小龙虾对水分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需留意田沟水质的动态变化,通常每35日补充一次新鲜水源;在炎热的夏季,为了确保田中水质保持新鲜,可以适当提高补充新鲜水的频率。此外,还需定期巡视田地,关注小龙虾在田间的活动与进食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日常需确保排水、防洪以及防止逃逸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动态。一旦遭遇暴雨,须立即查验进出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整,以避免虾只外逃,保障安全。此外,还需关注6.4项的病害防治工作。稻田养殖的小龙虾易患甲壳病、肠胃炎及寄生虫病等病害,防治工作需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通常每相隔15至20日,需将10至15公斤的生石灰与水混合溶解,然后均匀撒入整个池塘,这样做不仅能有效消毒和预防疾病,还能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必要的钙质。此外,我们还会定期在饲料中混入光合细菌、免疫多糖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药物,制作成药饵进行投喂,以此提升小龙虾的体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至于敌害防治,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小龙虾的潜在天敌包括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鸟以及一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这些生物均具备捕食小龙虾的能力。为了阻止这些天敌侵入稻田,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在引入水源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密集的网筛,可以有效阻挡肉食性鱼类进入稻田;针对鼠类,我们使用鼠夹和鼠笼进行捕猎和猎杀;至于鸟类,则通过在田边悬挂彩条和稻草人来进行恐吓和驱赶。在夜间进行人工捕捉是针对蛙类最为有效的措施。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仅需一次性投放足够的虾种和虾苗,经过大约两个月的饲养,便有部分小龙虾成长至可销售的规格。将符合商品规格的小龙虾进行捕捞并投入市场销售,而对那些尚未达标的小龙虾则继续在稻田中养殖,以此减少稻田中小龙虾的密度,进而推动体型较小的小龙虾迅速成长,这无疑是一项旨在降低成本、提升规格、增加产量以及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举措。在每年的10月左右,随着气温降至18摄氏度,便应抓紧时机进行小龙虾的捕捞。对于种植单季水稻的农户来说,此时正值水稻收割期,捕捞成熟的小龙虾也相对便利。若水稻尚未完全成熟,可采取排水和冲洗的手段进行捕捞,一般会在白天的上午布置好网具,随后开始放水,待大部分小龙虾顺着水流自行进入网中,待水退后,再冲洗几次,从而将小龙虾和鱼类一同捕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3 22:03 , Processed in 0.08689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