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长假最后一天人们原路折返,现代生活迁徙仪式似火车撞来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23
发表于 昨天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假即将结束,全球各地欢快的游客们纷纷踏上归途。这场景仿佛是一场现代生活的“迁徙”典礼,人们接踵而至,成群结队地满载而归,只是,他们用社交媒体上“文明”的九宫格图片来替代了往日的热闹锣鼓声。

    在地理领域,大幅度的迁徙现象如今已变得习以为常。然而,这种趋势并非如风之渐起,而是如同火车般突兀而至。或许,国人天生带有对“落后”的忧虑基因,每当一种潮流兴起,总能迅速涌现出众多热衷于模仿和追随的人,无论是投身于旅行、留学,抑或是投身商海。纽约那些成就斐然的创业者,坚信国家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国家间的“摩擦”指数正逐渐降低,他们因此能够稳步前行,创造出连接全球的产品;美国的小学生展示他们最新的学校作品,竟然是歪歪扭扭的中文书写的“妈妈感谢你”插画;而飞机上那群永远不缺的中国老年旅行团,在用生硬的英文挑选鸡肉米饭和牛肉面时,宛如一群怀揣壮志却未能实现的孩子们。

    仅仅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动尚显不足,而时间的融入,使得整个旅程显得更加如同流星划过,充满了瞬间的璀璨与绚烂。海边古老的贝壳,郊外苍劲的老树,博物馆中色彩斑斓的油画,小镇古董店中那皮质柔软、布满岁月痕迹的古旧凳子,以及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公寓中那股令人不适的“岁月”气息,哈佛威德纳图书馆墙上对泰坦尼克号悲剧人物的缅怀文字,在细细观赏的瞬间,一个个故事纷纷涌入脑海,我仿佛与他们一同经历了数世人生,那些不断揭开历史面纱的手,也自有其独特之处。

    自然,仅在他人的宏大历史中肆意穿梭尚显不足,我亦在自己的短暂岁月中尽情游走。在波士顿郊外的Hill区域嬉戏跳跃之际,沐浴在蓝天、飞翔的海鸟、起伏不平的草地、遍布天际的向日葵与狗尾草的交织之中,我仿佛重返了那个——儿时在家门前那片起伏不平的小路上,手持狗尾草嬉戏的纯真少年时光。肩扛行囊,穿梭于MIT连接教学楼的主通道,我仿佛重返了十数年前,那个每日清晨奔向课堂的学生时光。纽约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夜幕下的霓虹灯闪烁流转,毕业后步入职场的那段日子,如同潮水般涌来。

    我们对这个时空中的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连同身上的身份、标签和观念,都深信此生无法重头再来。那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光已经彻底消逝,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薄弱。就在那些短暂的时刻,时间的序列发生了改变,时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我暂时离开了这个时空中的自己,让自己在别的时空里停留片刻,穿梭于不同的世界,频繁地跳跃、游走、沉浸于回忆之中。当时在那个时空里,快乐中或许还带着对未来的困惑,而现在回忆起那时的快乐,却是纯粹而真实的喜悦。

    实在是惊喜,我仿佛成了一个时间旅行者。

    莎士比亚说,我们是被时间支配的人,时间命令我们立即动身。

    人们往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秉持着“固体”人生观去生活,他们明确何时该做什么,何时需完成某事,界限清晰,循序渐进,勤勤恳恳。即便他们拥有丰富的经历和众多机遇,这些先入为主的“自我认知”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筛选并舍弃。东方的竞争观念和盲目追随潮流,使得一个对星辰充满好奇、拥有浓厚哲学气息的孩子,在最为年轻之际,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在顶尖的商学院中习得游刃有余的技能;而东方的礼节规范和人际交往法则,则让那些辛勤劳作了一生的父母,即便步入老年,仍需继续牺牲个人生活,为子女们“储备粮食,养育后代”。这仿佛是贯穿人一生既定的时间安排,算不上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公众舆论眼中,却被认为是“健康无害”的。

    液体般的人生哲学,赋予了“时间旅行者”们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哈佛的讲台上,时常可见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妇人,她们总是坐在最前排,专心致志地记笔记,踊跃参与讨论,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电闪雷鸣,都始终如一,出勤率之高令人称道。一位在上海成功创业的朋友,在而立之年选择赴美深造,他的日常生活从出入高档餐厅转变为采购食材、烹饪美食、研读课件,一切从头开始,毫无保留。也有许多人质疑,这是好的生活吗?

    何谓美好的生活?恐怕并非仅仅是日复一日地积累那些毫无生趣且难以言说的时光。叔本华曾提出“钟摆理论”,认为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摇摆。在为生计奔波时,我们感到痛苦;而在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又感到无聊。因此,若缺乏足够的自我来支撑漫长的人生旅程,人们很快便会感到生活的乏味。这些自称“时间旅行者”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为解决这一难题打开了一扇能够吹入凉爽微风的小窗户。

    九月底,我在纽约执行公务期间,恰巧目睹了流利说与触宝科技在纽交所接连两天举行敲钟仪式。交易所外,那些合影留念、欢声笑语、神采奕奕的中国面孔,让我深感,即便是平凡的人,也并非总是随波逐流,他们同样能够被时代所扶持。探索流利说CEO王翌与触宝创始人王佳梁的传奇经历,你将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绝不会满足于在高起点上寻求安逸,而是敢于成为引领“时间之旅”的先锋。王佳梁离开微软公司投身商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出入豪华酒店到品尝街头包子,从乘坐飞机出差到选择最经济的慢车出行,从曾经的辉煌成就回归到从头再来的起点。他将过往的一切荣誉和经历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上重新搭建自己的人生,这或许是我认为人生中最酷的事情之一。

    时间旅行者们似乎并不特别重视时间的世俗意义,对年龄也并无强烈的执着,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敢于曲折往返,轻松尝试各种可能性,坦然接受这种“光荣的贫瘠”。而对于那些没有勇气成为时间旅行者的人来说,或许并非是束缚,但很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价值排序中,安全感胜过尽情享受,稳定胜过未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总是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怎样精打细算都不为过。

    真正拥有充裕时光的人,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英国作家马特·海格曾创作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时光边缘的男人》,书中描绘的主人公汤姆·哈泽德,看似只有40余岁,实则已活了439年,宛如一幅历经岁月洗礼的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他身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却见证了莎士比亚的时代、爵士乐盛行的巴黎,甚至亲历了横跨太平洋的库克船长的航海历程。书中记载,“随着生命年岁的增长,你会逐渐领悟到世间万物无不处于变迁之中。只要生命延续至一定阶段,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将经历解体与重塑的过程。你将认识到,人们所赋予的一切意义都显得单薄,而人的本质并非由这些外在因素所决定。”

    叔本华在其对人类幸福观的阐述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那么,人类最宝贵的内在特质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平和而愉悦的性情,是快乐地享受着健康的体魄,是清醒的理智,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是深刻理解事物的能力,是温和的欲望,是善良的心灵。这些特质并非身份和财富所能创造或取代。归根结底,人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本质。独处时分,我们依旧与自我为伴,那些美好的特质无人能赋予你,亦无人能剥夺,它们的重要性远超我们所能拥有的任何东西,甚至超越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那些不畏时光“如何流逝”的人,往往更倾向于摒弃生命中的杂质,更贴近人性的美好本质。在相同的时间里,每个人所能获得的价值和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应当选择那些能够让人的本质变得更加美好的时光来度过,而非其他。

    所以,当岁月的剪刀将我塑造成今日的模样,我虽不抵触,却也难以全然认同。行至人生的中途,个人的过往如同波涛汹涌,与那些早已存在的规则交织,暗中制约着我们,引导我们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行。然而,前半生所接受的时间的恩赐并非让我们向时间低头,而是赋予我们随时揭露过往世界的权利,让我们成为旅途中的过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8 06:40 , Processed in 0.079450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