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即时配时效优势明显领先,行业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991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要点

    [[]41]目前即时配送服务主要集中在外卖餐饮领域,然而,随着本地消费市场的不断进步,服务范围也在持续拓宽,涵盖了同城零售、周边电商以及各类近场服务等多个场景。

    运输方式多样,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通过特色化的竞争策略展开角逐。在即时配送领域,存在自营、加盟以及众包等多种模式,其中加盟和众包因其扩展力强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美团配送与蜂鸟配送在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地位,两者合计的市场份额超过60%。众多第三方平台通过差异化战略参与竞争,例如达达专注于满足京东的需求,而闪送则专注于C2C业务的服务。

    顺丰同城的订单量在第三方平台中高居榜首,其股权分布相对集中。自2016年顺丰同城事业部正式成立,该事业部便专注于为高端B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进入市场。随后,从2018年起,顺丰同城开始面向消费者及中小型商家提供服务。到了2019年,它实现了独立运营。到了2020年,其业务量已达到7.61亿单,成为我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平台。顺丰同城的股权主要掌握在顺丰控股手中,在上市之前,其持股比例高达66.76%。公司的实际掌舵者是王卫,而陈飞则担任董事长一职。此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由那些在业务领域具有核心地位并创立了公司的骨干成员组成。

    顺丰同城主要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其单票利润已接近盈亏平衡点。在2020年,顺丰同城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8.43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9.87%。在这部分收入中,前五大客户贡献了61.2%。其中,最大的客户预计是顺丰控股,其占比高达33.6%,主要负责提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其他主要的大客户还包括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以及喜茶等。公司因规模效应及业务结构的变化,其单票收入逐年下降,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2.45元、9.98元和6.37元每单。与此同时,单票毛利也呈现下降态势,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2.90元、-1.59元和-0.25元每单,已逼近盈亏平衡点。

    顺丰同城vs达达集团:服务类型决定单票收入成本特征。在业务量上,2020年预计有大约70%的份额由为大股东提供的、具有良好规模效应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贡献,其中达达集团单量更为庞大,然而顺丰同城的单量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预计更具优势;在单票收入层面,顺丰同城的收入逐年有所下降,而达达集团则逐年上升,这种变化预计与业务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至于单票利润,达达集团已经实现了单票毛利的正向转变,然而较高的销售费用率导致单票归母净利润水平有所下降,相比之下,顺丰同城的单票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较小。

    顺丰的独立性质有助于其同城业务吸引客户,而这一业务的发展又能提升顺丰的整体服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从顺丰同城的视角来看,凭借其作为独立第三方平台的定位,该平台能够吸引众多希望构建自有流量入口的商家,尤其是在当前线上去中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与其它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不同,顺丰同城具备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并且拥有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物流品牌。顺丰集团视即时配送为现代物流的关键领域,而同城业务则是其产品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环。这一业务有助于增强顺丰的整体服务实力,并且多元化的末端运输方式将显著提高运营效率及网络稳定性。展望未来,顺丰的供应链、快递、时效性、冷链等多个产品线均有望依托同城业务这一平台得以落地生根,进而使顺丰同城成为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关键枢纽。大量服务的头部商家也有助于顺丰提升其品牌定位和价值。

    01

    即时配送行业:行业需求旺盛,场景逐步丰富

    1.1、即时配送时效优势明显领先,行业需求增长潜力大

    餐饮外卖领域对即时配送服务的需求旺盛,而提供此类服务的配送服务商在性质上呈现多样化特点。这种即时配送服务是直接从起点到终点的、无需中转的快速准时送达方式,其服务时效通常不超过一小时,服务范围通常局限在五公里以内。

    当前即时配送服务主要应用于外卖配送、B2C零售行业、快递业务、末端配送以及C2C配送需求等方面,其中餐饮外卖服务构成了即时配送的主要需求来源。

    即时配送服务的供应方面,不仅包括商业平台所拥有的物流能力,而且市场上还有众多第三方配送平台提供运输力量,如顺丰、闪送等。

    即时配送、仓配以及快递这三者在比较中,最显著的差别体现在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上,而这种距离最终会在运输速度上显现出来。

    快递配送的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相隔较远,较长的运输路程会延长配送时间,然而,一点发全国的模式降低了备货、仓储和运输的综合成本。

    仓配介于快递与即时配送之间,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略近于快递,却比即时配送要远,商家得以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储备货物,从而实现比快递更快的物流速度,然而,这种做法带来的综合成本也相对较高。

    在即时配送模式下,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最为接近,实现物流速度最快的条件是依赖充足的库存和增加的配送费用,这一做法满足了消费者对快速收货的期望,同时也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

    新冠疫情的爆发推动了即时配送行业的迅猛发展,尽管如此,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到2020年,即时配送服务的用户数量攀升至5.06亿,较上年增长了20.19%,年度订单量达到了210亿单,五年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6.0%。鉴于目前超过八成的即时配送需求源自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新型服务场景的持续涌现以及新兴业态和消费模式的不断创新,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展现出显著的扩张势头。据艾瑞咨询的预测,到2024年,我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度订单量有望达到643亿单,五年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高达32.3%。

    1.2、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场景呈多元化趋势

    即时配送行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自2014年起,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在早期阶段(截至2014年):即时配送业务刚刚开始发展,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同城物流及落地配送需求,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从事代跑腿服务。

    在第二阶段(2015年至2017年),外卖O2O业务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即时配送服务也得到显著提升,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自2018年起进入第三阶段:订单种类不断丰富,2018年外卖订单所占比重达到了81%,而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有所下滑,降至70%。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保持稳定且迅速增长,整体订单量以及单次订单的盈利能力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新消费潮流推动了地方消费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即时配送服务的应用场景也在地方消费市场的进步中持续拓宽。2020年,我国地方消费市场的交易总额达到了23.8万亿人民币,五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0%。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下,地方消费行业的服务范围持续扩大,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3.9万亿人民币。即时配送服务源自于餐饮外卖等高频需求领域,得益于运力、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它逐步拓展至同城零售、周边电商及近场服务等价值更高、用户忠诚度更强的应用场景,特别是近场电商领域,其增长速度尤为迅猛。再者,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懈扩张,行业内部全职模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众包模式则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从而使得行业整体效率有望得到持续性的提高。

    1.3、运力形式丰富,加盟、众包模式发展迅速

    依据运力服务所扮演的角色,即时配送领域可划分为两大类别。在第一类别里,顾客购买的商品,运力服务仅是商品交付环节的基础设施,典型的应用场景涵盖外卖、生鲜送货上门等。而在第二类别中,顾客所购买的正是运力服务本身,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专人直接配送等C2C模式的即时配送服务。

    行业运力组织方式在市场演进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灵活且成本较低的代理、众包等新型模式,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

    美团外卖、蜂鸟配送、顺丰同城等自营模式,其管理结构为运营平台、城市经理、站点或站长以及配送员,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能直接管理,确保服务品质的稳定性;然而,其劣势在于扩张速度较慢,同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代理或加盟美团外卖、蜂鸟配送等平台,其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加盟商所具备的迅猛发展潜力,这在市场拓展初期尤为明显。然而,将管理权转交给加盟商,导致对服务质量的把控相对困难。

    美团外卖、蜂鸟配送、达达、闪送等众包模式依靠算法技术的不断优化,有效利用了社会运力,通过抢单与派单等方式降低了成本。然而,由于人员流动性较高,给培训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进而影响了服务质量。

   


    1.4、外卖平台配送服务市占率高,多家第三方平台差异化竞争

    即时配送领域由蜂鸟和美团两大巨头主导,形成了一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在这个即时配送的订单结构中,外卖服务依然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旗下的配送服务,即美团配送与蜂鸟配送,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具体来看,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量超过2700万,配送员数量接近400万。顺丰同城、达达集团以及闪送等次级平台主要承担外卖及其他场景的配送服务,涵盖商场超市的送货、个人代跑以及末端配送等任务。在这些平台中,顺丰同城的日均订单量超过200万,配送员数量接近300万;达达集团的日均订单量和配送员人数均超过300万;而闪送平台的日均订单量约100万,配送员数量则超过100万。

    美团配送

    美团作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外卖服务提供商,其自建配送网络占比显著。自2013年推出外卖业务以来,美团在2020年的日均交易量达到了约2780万笔,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32%,继续领跑市场。同年,其交易总额高达4889亿元,同比增长了24.48%。美团配送业务涵盖两种模式:一是1P模式,即平台承担配送任务,其运力来源包括供应商、加盟商、自营团队以及众包等;二是3P模式,即商家自行负责配送。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公司通过自有网络完成的配送订单在公司全年的即时配送交易量中占比超过70%。

    观察美团财务数据,餐饮外卖业务成为公司收入的核心支柱,2020年实现收入662.65亿元,占整体收入的57.72%。然而,其在毛利和利润方面的贡献并不突出,不及线下门店、酒店和旅游业务。具体来看,2019年餐饮外卖毛利为102.33亿元,占当年总毛利的31.66%,而2020年餐饮外卖的经营利润为28.33亿元,相较之下,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经营利润高达81.81亿元。餐饮外卖行业的低毛利率主要受到骑手费用的制约,2020年,骑手费用在餐饮外卖收入中占据了73.48%的比重。若假设有70%的订单是通过美团自有的配送体系完成的,那么每份订单的骑手成本大约为6.85元。

    蜂鸟配送

    蜂鸟配送不仅承接了饿了么平台的订单,还向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多家不同主体提供配送服务。自2015年蜂鸟平台上线以来,它已成为饿了么公司的一个重要即时配送力量。2018年,饿了么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随后蜂鸟即配(包括点我达)成为了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关键物流支撑。2019年6月,蜂鸟配送公司实现了从饿了么平台的独立,不仅继续在饿了么平台上接受订单,同时也为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多家不同类型的主体提供配送服务。在配送力量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蜂鸟专送(采用加盟模式)和蜂鸟众包两种方式。

    达达集团

    达达公司起源于众包模式,随后与京东到家实现了合并。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凭借众包模式迅速成长并壮大,2016年与专注于超市生鲜O2O配送的京东到家进行合并。到了2020年6月,达达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市值达到约35亿美元,当年收入为57.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5.18%。达达集团目前汇聚了业内领先的众包同城配送体系,同时整合了京东庞大的商业流通资源,从而达成了零售业务与物流环节的紧密合作与高效互动。

    达达集团专注于达达快送及京东到家两大业务板块。达达快送业务涵盖了落地配送、即时配送以及代购代送等服务,共同构成了其完善的配送网络。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达达快送在我国的同城配送市场中以订单量领先,位居首位。京东到家主要依靠达达快送的服务网络,向零售商及品牌商提供迅速的配送服务,其合作伙伴涵盖了华润万家、麦德龙、沃尔玛等多家知名企业。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京东到家的总交易额(GMV)在中国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市场中位居首位。

    收入总额逼近六十亿,达达快送业务贡献超过一半,关联收入比例亦相对较高。2020年,达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8%,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速高达68.07%。达达快送作为公司收入的核心,2020年的收入占比达到59.84%,而京东到家的占比则为40.16%。2020年,达达的关联方收入高达30.09亿元,这一比例在总收入中占据了52.42%的份额。在这部分收入中,京东集团贡献了22.14亿元,而沃尔玛的贡献则是7.95亿元。

    自2017年起,达达快送平台的收入主要依赖配送服务,该服务为达达集团净收入的核心构成。此外,达达快送的配送员需购置并定期更新达达快送专属的配送装备。随着业务逐步稳定,装备销售带来的收入占比逐渐稳定,至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达达快送总收入的1.66%。达达活跃骑手的数量预计将达到顶峰,届时这一比例预计将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达达快送平台逾98%的营收源自用户支付的配送费用。

    京东到家的收入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涵盖了对零售商家提供的本地配送服务,通过京东到家平台向零售商家征收的佣金,该佣金大约占成交额的3%,此外还向品牌拥有者提供在线营销支持,以及向零售商家提供包装服务。京东到家平台收入中,由零售商获取的同城配送服务及其佣金收益占比高达80%以上,而这些订单的配送任务则由达达快送负责执行。

    达达集团的主要成本构成是骑手费用,尽管积极推广,销售成本仍占据较大比例,导致公司整体尚未实现盈利。2020年,骑手薪酬和激励支出高达41.48亿元,其收入占比下降至72.27%,而在2018年和2019年,这一比例分别高达99.82%和86.43%。公司的销售费用规模颇为可观,这主要得益于京东到家在用户补贴和广告营销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2020年,销售费用达到了18.49亿元,其收入占比为32.21%。然而,随着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费用占比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2018年和2019年的占比分别高达63.66%和45.63%。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90亿元、-24.65亿元和-20.81亿元。

    闪送

    C2C市场整体规模不大,但闪送凭借先发优势脱颖而出。目前,闪送已成为C2C领域专人直送领域的领军者,其递送服务涵盖文件、合同、贵重物品、鲜花和蛋糕等多种品类,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用户和中小型商户。鉴于C端市场规模有限,闪送也在积极拓展B2C业务,目前已与招商银行、必胜客等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B端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专注于提供一对一专人快递服务,通过众包模式对成本进行优化。闪送以一对一专人快递为核心业务,与那些采用拼单模式的同城即时配送企业不同,它采用一对一快递方式,满足了用户对传统快递业在速度和安全方面需求的缺失,向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提供了具有价值的优质服务。闪送运用了众包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运力组织方式不同,其运力资源更为充沛,同时也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02

    顺丰同城:定制化服务能力强,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2.1、单量位居第三方平台首位,股权结构集中度高

    源自顺丰集团,现已成长为我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2016年,顺丰同城事业部正式成立,标志着顺丰正式进军即时配送领域,主要面向麦当劳等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自2018年起,顺丰同城事业部开始面向消费者和中小商家提供服务。2019年,顺丰同城事业部注册成立独立公司,并推出了“顺丰同城急送”这一品牌。2020年,顺丰同城业务量达到了7.61亿单,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8.7%。据艾瑞咨询报告,其业务量占据了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市场的11.0%,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公司收入为48.43亿元,同比增长了129.87%,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57亿元,而单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00元/单,亏损幅度有所下降。

    在上市之前,顺丰同城的股权分布相对集中。顺丰控股通过间接持股掌握了66.76%的股份,并且对宁波顺享的8.34%股份拥有表决权,总计达到了75.10%。而顺丰控股本身,其59.30%的股份由明德控股持有,而明德控股则几乎全部归王卫所有,占比高达99.90%。因此,王卫成为了顺丰同城的实际控制人,而陈飞则担任了董事长的职务。陈飞担任顺丰控股的董事、副总经理以及助理CEO职务,他在管理领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丰富经验。

    公司高管主要由业务核心创世骨干担任。孙海金自2006年加入顺丰,自2016年起担任同城业务负责人,累积了长达15年的物流、配送以及O2O业务和管理经验;曾海林于2020年加入公司,在此之前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携带着16年的审计、财务和管理背景;陈霖于2017年加入公司,此前在百度从事产品和系统研发工作,拥有10年的信息技术和系统架构设计经验。

    2.2、主要服务头部客户,单票毛利逼近盈亏平衡点

    订单渠道丰富多样,其增长得益于众多新兴应用场景的推动。顺丰同城服务的订单主要来源于顺丰同城急送APP、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以及第三方平台门户和应用程序接口。2018至2020年间,公司订单总量分别为0.80亿、2.11亿和7.61亿单,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8.7%。在此期间,除了餐饮外卖等成熟场景外,新增场景的增长势头强劲,2019至2020年,同城零售的年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22.3%和425.8%;近场电商的年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了73.4%和144.1%;近场服务的年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了92.7%和162.5%。

    顺丰同城的主要收入渠道为即时配送服务,其客户群体相对集中。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和4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0.84%。顺丰同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少数客户,2018年至2020年,其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依次为67.7%、67.1%和61.2%。在这期间,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2.7%、19.4%和33.6%,预计2020年的最大客户将是顺丰控股。除了顺丰控股集团,顺丰同城的另外五大客户均为独立的第三方企业,预计名单中可能包括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和喜茶等知名品牌。

   


    公司收入水平因规模效应及业务结构变动而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单票收入的逐年减少。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这一指标分别降至12.45元、9.98元和6.37元每单,其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8.47%。2018年至2020年,公司向顺丰控股提供服务的收入比重分别是2.88%、9.31%和33.46%,这一比重显著上升主要得益于自2019年9月起,公司开始为顺丰控股集团及其它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大规模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若以顺丰集团关联收入来看,其主要来源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该服务每单收费3元。据此推算,2018年至2020年期间,顺丰同城在非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中的占比依次为88.05%、69.04%和29.00%,而每单的平均收入分别为13.73元、13.11元和14.60元。

    顺丰同城在运营过程中,其主要的成本支出集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这一成本占比依次达到了97.80%、97.30%和97.81%。具体到每票的成本,分别为15.01元、11.26元和6.47元。尽管目前每票的收入尚未完全覆盖每票的人工成本,但这一差距正在迅速减少,从2018年的2.56元/单,降至2019年的1.28元/单,再到2020年的0.10元/单。顺丰同城的配送员招聘模式正经历变革,外包的比例不断上升。在2018至2020年间,其人力外包的费用在总营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85.36%、86.41%以及96.59%。同期,顺丰同城的每票配送成本分别是15.35元、11.57元和6.61元,这一变化预计将主要得益于业务结构和规模的拓展。

    单票的利润已接近盈亏平衡的关键点,预计在短期内有望实现单票利润的扭亏为盈。在2018年至2020年间,公司的毛亏损额分别为2.31亿元、3.36亿元和1.89亿元;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分别为3.28亿元、4.70亿元和7.58亿元。亏损幅度的扩大与订单数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在2018至2020年间,每张订单的毛利率依次为-2.90元、-1.59元和-0.25元;相应地,每张订单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也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4.12元、-2.23元和-1.00元。

    2.3、顺丰同城vs达达集团:服务类型决定单票收入成本特征

    顺丰同城以及达达集团均实现了独立上市,并且它们的主营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末端配送紧密相连。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两家公司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与上文所述一致,本次分析将基于以下两个前提:首先,顺丰集团与其关联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末端配送服务;其次,末端配送的单价设定为每单3元。

    在单量对比上,成立时间较早且历经多次并购的达达集团,其单量规模相对较大;然而,顺丰同城的对外单量预计在规模和增长速度方面将更胜一筹。2020年,顺丰同城接单量达到7.61亿单,而达达集团则处理了10.57亿单,两者相差近40%。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顺丰同城的订单量是5.40亿单,达达集团则为7.38亿单。此外,达达集团的京东到家业务预计将有1.65亿单。据此推算,顺丰同城和达达集团对外承接的单量预计分别为2.21亿单和1.54亿单。

    在单票收入这一指标上,顺丰同城的数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达达集团则逐年上升,这一变化预计与业务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来看,顺丰同城在2018年至2020年的单票收入分别为12.45元、9.98元和6.37元每单,其下降的趋势预计主要是由于成本较低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在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达达集团在2018年至2020年间,其单票收入分别为3.73元、4.11元和5.43元/单。这一收入的小幅增长,预计主要得益于业务结构中单价较高的部分所占比重的增加。

    在收入领域,顺丰同城与达达集团的收入差距较订单量差距要小。2020年,顺丰同城的收入达到了48.43亿元,而达达集团则为57.40亿元,两者同比分别实现了129.87%和85.16%的增长。这种较小的差距主要得益于顺丰同城在对外订单量上的优势。

    在单票成本这一指标上,随着高价值业务量的增加,顺丰同城的单票成本相较于达达集团有所上升。具体来看,顺丰同城在2018年至2020年的单票成本分别为15.35元、11.57元和6.61元/单,成本降幅已超过50%。这一显著下降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的显现、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达达集团在2018至2020年的单票成本分别为3.97元、3.77元和4.47元/单,其业务结构的差异使得单票成本低于顺丰同城的水平。到了2020年,这一成本由下降转为上升,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疫情的影响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

    在单票利润层面,达达集团已成功将单票毛利率扭亏为盈,而顺丰同城的单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状况有所减轻。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间,达达集团的单票毛利率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同时顺丰同城的亏损规模逐年减小。顺丰同城在2018至2020年间的单票毛利依次为负2.90元、负1.59元和负0.25元;而达达集团在同一时期的单票毛利则是负0.24元、正0.34元和正0.96元。观察单票归母净利润数据,2018至2020年间,两家公司均呈现了单票归母亏损的逐步收窄趋势。具体来看,顺丰同城的单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元、-2.23元和-1.00元/单;而达达集团的单票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4.64元、-3.27元和1.97元/单。

    在净利润方面,顺丰同城的费用管理更为出色,而达达集团的利润率则主要受制于较高的销售费用比率。具体来看,顺丰同城在2018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4.70亿元和-7.58亿元;至于达达集团,同期单票毛利分别为-23.90亿元、-24.65亿元和-20.81亿元。2020年度,顺丰同城销售费用占比为2.29%,而达达集团此比例高达32.21%。

    03

    顺丰同城独立性利于获客,同时又是增强顺丰品牌力的利器

    从顺丰同城的视角出发,其作为独立第三方所确立的定位,正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这对其吸引客户的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尽管美团配送与蜂鸟配送在即时配送领域及商业流通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规模和优势,然而,顺丰同城凭借其作为独立第三方服务的特性,拥有着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依托这一独立第三方服务的定位,顺丰同城能够吸引众多期望自主构建流量渠道的商家,尤其是在当前线上去中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

    与其他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不同,顺丰同城具备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并且享有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物流品牌形象,这显著提升了顺丰同城的客户吸引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极为关注消费者服务品质的顶尖商家而言。

    从顺丰集团的角度出发,开展同城业务有助于提升顺丰品牌的吸引力与市场价值。

    即时配送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而同城配送业务则是顺丰产品体系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同城业务不仅有助于增强顺丰的整体服务实力——例如通过即时配送与高铁相结合实现血液样本在区域间的快速配送——而且多元化的末端运输方式还能显著提高运营效能和网络稳定性。展望未来,顺丰的供应链、快递、时效性、冷链等各项业务均有望借助同城品牌实现落地,而顺丰同城则将发挥内部资源整合的关键作用。这恰恰是顺丰同城为集团提供众多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重要原因。其次,顺丰同城在大量服务中涉及的顶尖商家,对于顺丰来说,将有助于其品牌定位与价值的进一步升华。

    投资建议

    顺丰同城与达达集团在业务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盈利状况持续向好,它们在顺丰及京东物流的业务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战略意义不容忽视,投资者宜予以关注。此外,顺丰同城的上市对顺丰控股的价值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风险提示

    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外部经济环境充满变数,因此存在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

    行业发展未达预期目标。中国即时配送服务领域的增长态势受到行业需求波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多重不确定性影响。

    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消费者忠诚度存在不稳定性,且用户群体间高度重叠,新进入者的增多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竞争风险。

    业务进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所委托的外部承包企业在运输能力方面存在不稳定因素,这或许会对公司的运营业务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5 11:45 , Processed in 0.09625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