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白马蓝筹与中小创普涨,A股市场结构及风格切换分析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62
发表于 昨天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市场呈现出白马蓝筹股与中小板及创业板股票共同上涨的普遍上涨态势,观察当前的市场架构,并未发现明显的二八分化现象,亦未出现风格转换的端倪。

    在我国A股市场,资金导向占据主导地位,据相关统计,上证综指与M1货币供应量增速之间的历史关联度竟高达70%。然而,在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并未普遍存在,多数情况下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若存在,则仅限于2017年。回顾过去,那一年资金在流动性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呈现出抱团寻求温暖的趋势。2018年初市场暴跌后,有人预言风格转换即将到来,但并未成真;同年6月市场再次暴跌,又有声音预示风格转换将至,然而依旧未能实现。

    去年11月,资金环境变得宽松,政策也开始放宽,茅台股价经历最后一次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单日涨幅达3个百分点;刹那间,那特有的A股气息重现,尤夫、市北、恒立等股票纷纷被热炒,风格转换在瞬间得以实现。

    显而易见,所谓的“风格转换”和“二八现象”,归根结底都源自资金运作。在资金环境宽松之际,市场要么普遍上涨,要么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表现超越所谓的“漂亮50”;然而,一旦资金环境转紧,情况则恰好相反。

    目前,资金环境保持宽松态势,且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亦无变化;不仅如此,这种偏好还将进一步增强(鉴于我们即将登陆科创板),因此,市场重现2016至2017年间所谓“价值投资回归”的推理依据,是完全不成立的。

    易会满主席常说,尊重市场规律。

    市场运作的法则,实则揭示了资源如何实现全面、自由、高效的分配。众口难调,各取所好。有人选择阳光大道,有人则独辟蹊径。那些热衷于追逐高额利润、频繁操作、高进低出的“游资”,他们投身于炒小盘、炒新股、炒壳资源、炒亏损股、炒垃圾股的行列;而那些偏爱业绩稳定、持股分红、稳健投资的“夹头”,他们则专注于炒工商银行、茅台、美的、格力等绩优股。在这个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市场中,便是最理想的市场状态。

    三、今年股市的“重头戏”还是科创板

    1. 白马股如果上涨,只会是追落后

    近期,白马蓝筹股有望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其上涨的内在逻辑应当与中小创板块之前的上涨保持一致,即估值得到修复。

    在先前文章中,有一张图表展示了A股(涵盖港股)主要指数的市盈率与市帐率的相关统计数据。该图表是在上证综指首次冲破3000点大关的那一天(即3月4日)制作的。观察至今,尽管在三月的前两周市场出现了波动,但各大指数与当时的水平相差无几,整体涨幅维持在约3%的水平。

   


   


    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研究团队,展示中国A股及香港股市主要指数的实时动态市盈率数据。

   


    资料来源:Wind资讯平台,国泰君安研究部门,涉及中国A股及香港股市的主要指数市值比率。

    观察图表可知,就指数市盈率而言,创业板指数和深证成指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过了历史中位数水平;相对而言,上证50和沪深300的市盈率则位于历史值的下三分之一区间。在市帐率方面,深证和创业板同样占据优势,而50和300指数则暂时处于劣势。

    因此,在板块估值方面,以50和300指数为代表的板块仍有进一步调整和恢复的余地。这也正是未来白马蓝筹股有望迎来一波上涨行情的唯一合理依据。

    前文已经提及了A股市场风格转变与资金流动之间的根本联系。在资金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倾向于关注那些业绩稳定、盈利可靠的公司,甚至会选择持有分红股;相对地,在资金充裕的环境里,投资者更倾向于认可那些擅长“讲故事”和传递“情怀”的企业,他们更看重这些公司的成长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资金环境充裕且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往年度有显著上升的形势下,科创板、创业板、科技类企业以及风险投资板块对资本的吸引力无疑将远超所谓的“漂亮50”。

    2. 科创板不会成为“抽水机”

    许多人忧虑,科创板问世后可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对二级市场造成吸金效应,尤其是对与创业板投资风格相似的板块可能产生替代作用。然而,实际上,科创板的设立,对于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以及现有的板块和公司来说,利好显然远超利空。

    科创板的设立,一方面对现有板块产生了分散影响,另一方面引发了价值的重新评估。在挂牌数量和节奏得以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价值重估的正面影响将超越分散效应;相对而言,中小板的表现却相对良好。若不考虑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在这28只新股上市后的一个季度以及一年时间内,中小板甚至超越了这28只股票的平均表现水平。

    创业板在那时与中小板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如同科创板目前与创业板的相似性;同时,考虑到科创板初期股票供应量相对较少,我认为资金分流的影响可能并不会特别显著。

    再者,观察创业板最初28只股票上市前后一年的股价与估值变动,并未观察到对中小板及上证指数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鉴于科创板放宽了上市门槛,电子等硬科技企业的稀缺性有所减少,然而,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与国际强企的竞争力以及外部效应来看,其优势仍然大于劣势。

   


    最终,科创板的设立不仅对现有板块的价值重新评估具有重大影响,而且意义非凡。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医药公司X,尽管尚未拥有成熟的产品、稳定的营收以及盈利能力,却凭借一款处于临床二期的创新药物项目,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并且其市值一度被预估达到了200亿人民币。

    这家在A股市场挂牌的医药企业Y,不仅坐拥成熟的产品线、可观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而且其临床新药储备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更显稳定与潜力,然而,其市值却仅仅徘徊在200亿人民币左右。

    于是,机遇便应运而生:市场或许会将科创企业X的市值作为参照,进而推断A股上市公司Y理应具备不低于300亿的市值规模,并且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海外市场中,存在不少虽无盈利却估值颇高的医药企业。以我国创新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百济神州为例,这家公司长期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活动,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海外市场上市后,其股价在短短两年内从24美元攀升至最高220美元,市值一度接近百亿美元。

   


    图片来源:富途,百济神州美股自上市走势图(BEGE.US)

    显而易见,科创板问世的最核心价值,是为我国股市中众多难以估值的行业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估值途径,搭建了一个价值挖掘的平台。当某一行业或其细分领域内的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估值模式将对该细分行业起到示范作用,进而促进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并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

    四、结语

    2019年,中国股市中若要寻觅亮点,科创板定是其中一大焦点。它为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与狂欢:发掘那些有潜力成长为卓越企业的对象,坚定地持有它们,直至它们实现其卓越的梦想。

    往昔,我国A股市场宛如一块跷跷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白马股与蓝筹股往往只能一方占据优势,从而引发了广为人知的“二八现象”。然而,这一现象背后,实则反映出了市场投资价值与投资理念存在扭曲,炒作与投资价值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

    未来,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我国A股市场将呈现价值与风险投资共存的现象,为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交易谋利的机会。那时,A股市场结构将更为完善,投资者也将趋于理性。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8 09:05 , Processed in 0.084096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