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美团财报q3财报,美团2020年财报下载,美团公司财报公布在哪个平台上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5902
发表于 昨天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美团发布了业绩报告,该报告是2024年第三季度的 ,其股票代码为3690.HK 。

    表现怎么样呢?非常之“炸裂”!

    第三季度,美团实现营收约936亿元(人民币),营收同比增长22.4%,经营溢利136.85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307.5%,经调整后为145.29亿元,经调整后的同比增长134.8%。

    其中,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约达69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2%。经营溢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4%,达到146亿元。配送服务板块实现了20.9%的同比增长,佣金板块实现了24.3%的同比增长,在线营销服务板块实现了18.1%的同比增长。

    此外,更让人惊喜的是,此次美团新业务分部收入约242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79.9%,降至10.26亿元。财报中还提到,美团优选亏损继续环比收窄,在此背景下,其他新业务作为一个整体在第三季度已经实现了盈利……

    很明显,单从业绩方面来说,此次美团提交的三季报,是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份超出预期的三季报,似乎并未传导至资本市场。在美团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其股价不但没有大幅上涨,反倒出现了些许阴跌,早盘一度下跌超过5%,全天跌幅为0.77% 。

    对此 有投资者觉得 这是中概股一直以来的遭遇 没什么特别的 但也有投资者觉得 “出财报就大跌”的魔咒 根本原因还是多空分歧大……

    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这般亮眼的三季报面前,资本市场对美团的分歧究竟在哪里呢?美团作为中概股的“猛将”,又该如何进一步证明自身呢?

    清醒而自知,看美团要看长期?

    今年三季度,美团采取舍弃GMV、追求订单量的战略导向,其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了71亿笔,同比增长14.5%,餐饮外卖在这种情况下逆势展现出新的增长机会。

    与此同时,美团闪购拥有超过3万个闪电仓,其日均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与之对应的交易用户数和交易频次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并且,和外卖相比,闪购的单均价通常更高,这对单均配送收入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另外在到店酒旅方面,本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了50%,年度交易用户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年度活跃商家数量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

    如果再加上新业务明显减亏,三季度美团在本地生活市场上,真的有势不可挡的感觉 。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抖音增长暂时难以突破瓶颈期,之后转向关注利润。今年美团和抖音在本地生活战场上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美团暂时守擂成功,且在多业务线上取得大捷 。

    前段时间,抖音生活服务学习中心发布公告,原“团购配送”业务自11月1日起将逐步迁移至“随心团”业务,同一件团购商品,用户既能够到店核销,也可以配送到家。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调整能够被视作抖音在外卖业务方面的“战略性放手”,它选择绕道而行,转而加大对即时零售的投入以进行对抗……

    至于抖音外卖为什么没能跑出来?关键就在于“骑手”。

    美团拥有超过700万的骑手队伍,在行业中排名第一,依靠美团的大数据算法团队,能将外卖送货时间控制在30分钟,同一个骑手在履约过程中可配送多份,美团能最大化发挥成本效率优势。

    这种优势,抖音难以超越,任何第三方物流也很难超越,所以只能转向高客单价的即时零售。

    即便这样,美团凭借庞大的骑手队伍,在顾客到商家端构建起三边网络效应,这种效应能延续到即时零售市场,可使经营成本持续降低,让整体效益不断提升 。

    这是三季度之前美团防守反击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未来即时零售的核心护城河 。

   


    可既然如此,现在资本市场对美团的分歧点又在哪呢?

    据我观察,可能存在两点情况。其一,当下美团在本地生活方面的表现着实出色。其二,抖音并未完全认输。其三,阿里、京东等也没有舍弃即时零售等战略业务。所以,美团面临的长远竞争压力依旧存在。

    比如说京东,从达达集团变阵开始,今年5月“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达”整合为京东秒送并上线,最近有媒体爆料,京东将于近期上线自营秒送业务,自营秒送主要在已有的小时购商家中筛选优质合作商,以此实现京东即时零售的自营化。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了,京东们如今对即时零售领域十分重视,并且展现出了决心。相对应的是,这也为美团的未来留下了更多不确定性。

    二是针对未来,美团对Q4季度的业绩给出的指引趋于保守,这与Q3财报超预期的表现形成了巨大落差 。

    Q4季度,美团指引的外卖增速或许会回落到10%左右。这是因为11月下旬以前温度较为暖和,影响了北方市场的外卖单量。不过,最终情况还得看12月的表现。毕竟,即便美团外卖也无法真正脱离宏观经济消费大盘的影响,这属于情理之中的猜测。

    另外在新业务方面,美团预计四季度亏损会环比扩大,甚至可能翻倍到20亿元以上。主要原因如下,美团优选虽仍处于减亏进程中,但改善幅度会进一步缩小。共享单车业务受季节性影响盈利性将下滑。充电宝业务受季节性影响盈利性也将下滑 。

    很明显,对于这份四季度业绩指引,往好听了说,美团管理层头脑清醒且有自知之明;往不好听了讲,就是美团管理层对未来缺少足够的自信……

    虽说这也许是美团管理层自谦的体现,不过从投资的视角来看,三、四季度存在巨大反差,这终究难免让人产生迟疑,放缓用脚投票的行为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

    当“人送”开始减速,美团的无人配送能站出来吗?

    说实话,美团针对四季度给出的指引,的确存在值得长期忧虑的因素。即便这样,短期内似乎也并非完全没有向好的表现 。

    难不成,美团还有没被注意到的短期利空?

    如果非要讲的话,似乎真有一个,那便是此前四大监管部门发布文件开展的专项行动,即“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 。

    除了要整治大数据算法杀熟等问题外,还有一条提到,要防范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严防一味压缩配送时间,导致配送超时率上升,导致事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

    说起压缩配送时间这个,我相信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美团。

    原因无他,现在美团拥有最多数量的外卖骑手,个儿高自然显眼。

    和三通一达快递相比,“外卖”这个事物更注重即时性,时间关乎用户体验,关乎外卖小哥们的好评与差评,关乎平台罚款。

    前段时间发生在杭州的美团外卖员下跪事件,通报中称其下跪原因是“担心影响其他订单派送”。深入探究根源,致使骑手下跪的实则是平台算法设计所带来的超时压力 。

    那么当外卖小哥走出算法系统后,美团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首先,美团整体配送效率的优势或许会有所降低。接着,当各家在履约速度方面相差无几时,消费者的注意力便会被转移至产品品质、价格方面,这相当于又回到了“零售”竞争的领域中。

    但大家都知道,和京东、阿里这些企业相比,供应链一直是美团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

    即便如今美团存在闪电仓,财报中也提及会和更多大型零售商合作,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能力,然而在品类比拼以及贵价产品方面,美团终究还是比京东等稍逊一筹,这是由平台基因和用户心智决定的,短时间内几乎无法被扭转。

    那么美团可不可以在兼顾配送效率的情况下,还能使外卖员摆脱算法系统呢?

    有的,例如美团一直在大力发展的无人配送业务。去年8月,美团CEO王兴在电话会议上称,截至2023年6月底,美团无人配送订单量已达到330万单。

   


    那么既然这样,美团的无人配送能否站出来呢,就像萝卜快跑那样 ?

    从技术层面来讲是可行的,然而与美团需要付出的高昂成本相比,整体而言有些得不偿失 。

    要知道,萝卜快跑能引起轰动,关键不在于它跑了多少单,而是它预计在2024年底于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在2025年实现盈利 。

    反观无人配送,低速无人车主打L4级自动驾驶,但其技术成熟度不高。并且没有一家企业实现盈利,甚至尚未看到盈利曙光。

    也就是说,要是现在美团全力开展无人配送,那所需投入的成本肯定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然而换来的仅仅是配送方面快出的几分钟优势,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绝对无法让人接受。

    而且即便当下美团有能力不计代价地构建起无人配送体系,然而从经营层面去考量,情况依旧十分微妙。

    现在,美团无人业务有着很强的求生欲。此前官网曾显示,业务目标方面,美团自动配送业务的核心目的是补充运力,它要与骑手形成协同。自动配送是对运力的有效补充,在未来,它能够在极端天气下协助配送员完成配送 。

    低情商解读:无人配送还是离不开人力。

    有觉悟,不愧是经历过垄断制裁的企业,不愧是买菜业务被《人民日报》旁敲侧击过的企业,比萝卜快跑这个“愣头青”强很多 。

    原因是什么呢?美团规模极为庞大,庞大到已成为社会基础设施。这属于优势,是行业霸主地位的一种体现。但与此同时也表明,美团不只是王兴的美团,更是属于社会的美团。

    无人配送业务越是成熟,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外卖员被取代,而这是美团不可以触碰的领域,也是美团不应该触碰的领域。

    如此一来,美团无人配送在战略上会陷入两难境地,往前走不通,往后又可能不甘心,毕竟AI智能化是大趋势,即便现在存在各种障碍,科技的洪流终有一天会碾过一切 。

    这实际上也是美团近年来处于尴尬境地的一点,天眼查 APP 显示,在 2021 年,其研发投入为 166.8 亿元,在 2022 年,其研发投入为 207.4 亿元,在 2023 年,其研发投入为 212 亿元,这些研发投入大概占到营收的 10%左右。

    甚至在2021年的战略会上,王兴宣布了一件事,他将美团的战略进行了升级,从“Food+”升级为“零售+科技”,并且把科技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

    可问题在于,美团投入了大量资金,那么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其投资回报率高吗?看起来并非如此。

    以王兴时常提及的、作为对标对象的亚马逊为例,亚马逊在进行研发工作的同时,没有忘记创造收入,它拥有云服务。

    一季报显示,亚马逊云科技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7%,达到了250亿美元,亚马逊云科技有望在2024财年实现千亿美元收入,进而成为亚马逊母公司的主要运营收入来源。

    再不济,看看“死对手”字节,其内部办公软件飞书都已拉出来用于创收了 。那么美团的内部管理软件是否也能够对外赋能 ,从而拥有多个营收增长来源呢 ?不好意思 ,美团财报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

    也就是说,目前美团的研发好像仅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强化,却没能使研发拓展出产业互联网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多年来,美团依旧遵循消费互联网的模式,在流量、配送以及履约等环节反复折腾,其核心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

    这也造成了一种情况,即当下在本地生活赛道,只要有大厂参与进来,资本市场就会对美团产生一阵担忧……

    所以,我们由衷期望美团能展现出更高的研发投入产出比,在促使大数据算法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尽可能多地顾及更多商家以及外卖骑手,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多惊喜与想象力。

    本文是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以及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来展开评论的,不过作者并不保证该信息资料具备完整性,也不保证其具有及时性。另外,股市存在风险,进入股市需要谨慎。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必须要自行进行甄别。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 04:11 , Processed in 0.072872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