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智慧停车场与交通拥堵:新能源与碳排放的隐形成本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4877
发表于 2024-12-24 14: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创作(ID:)

    作者/创作·排版/不可爱

    当我们离开停车场时,无论这个停车场是否是所谓的智慧停车场,我们都必须先付费。如果前面有一个人不知道怎么付钱,大家就得排队等候。

    我们谈论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为什么没有人认真计算一下停车场的浪费,计算一下我们整个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一个拥有300万辆机动车的城市,高峰时段不堵车时,道路上有20万辆汽车,而高峰时段,道路上有30万辆汽车,只多了10万辆。

    为什么区区10万辆汽车就足以让城市交通陷入瘫痪?

    当我们的发电机日夜轰鸣时,中国的年发电量是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总和,但其经济总量却无法与这三个国家的总和相提并论,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电力经济还是高质量经济吗?

    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指向一个要素——数据。

    在数字时代,我们不是要用钱把以前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要彻底改变治理方式。

    未来,你消耗的每一个资源都将被仔细计算,这将改变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健长期致力于城市大脑工作,对数字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日前举行的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上,王健表示,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那么所谓数字化只是用新技术来固化原有的东西。

    以下内容整理自王健在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每天谈论的数字化吗?

    数字时代,为什么提出城市大脑的概念?

    智慧城市讲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城市还没有智慧?

    ……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受邀来到台州演讲。

    李书福董事长刚才在讲话中表示,台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我心里,这是我第二次来台州。不知道李主席还记不记得上次的事,我是和他一起来的。

    那时候大概是1995年,我还在学校做虚拟现实。李董事长来到实验室。他当时正好在造汽车,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有用。我很佩服他,因为我自己认为虚拟现实不可靠,但他认为有道理。

    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向李书福主席和台州表达崇高的敬意。谢谢大家。

    如今,每个人都在谈论数字化。我想结合我作为城市大脑的经历来谈谈我对数字化的体会。

    我首先想说的是,数字化应该和电气化放在同一历史时刻来考虑。

    我们一直在谈论数字化这个词,但我们应该在什么背景下理解它呢?我认为最好的背景可能是电气化。

    今天谈数字化,大家都会按照数字化、信息化的逻辑来思考。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无论是产业还是技术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字化放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来思考。

    我经常说,20世纪数字化应该和电气化联系起来,就是这样。

    2003年,美国工程院公布了20世纪100项工程技术成就排行榜。清单上的第一项是电气化,其次是飞机、汽车、互联网和计算机。

    其实,认真思考一下,电气化远不是一个固定的行业,但它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因此,当我们再过100年回顾时,数字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应该与上个世纪电气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一样的。

    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说到电气化,肯定会提到电。无论是电的发明、发电机的发明、灯泡的发明,电的最基本原理都是在欧洲完成的。但历史上真正的电气化是在美国完成的。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数字化或许也有这样有趣的历史经历。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中国,但我坚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数字化将会在中国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说起数字化,大家可能会想到如今人们常说的数字经济。这个词用得太多了,以至于每个人都失去了它的联系,没有人知道它在说什么。

    几年前,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到数字经济的时候,这个词前面其实是有一个定语的。但有趣的是,我问了很多人,包括国务院的很多人,大多数都回答不出来这个定语是什么。

    正是这个定语划定了中国数字经济与欧洲数字经济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创新的所在。

    这个定语是什么?意思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写入了中央、国务院文件。如果没有这个定语,我们谈论的数字经济可能与欧洲没有什么不同。

    在浙江,人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最多跑一次”。

    有一次,我随省领导到国家行政学院给大家讲解“最多跑一次”。我说“最多跑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时代特征是什么?其实这是大家在很多办公大厅都见过的一句话,叫做“数据跑得越多,跑腿的人就越少”。

    王健在台州峰会上致辞

   


    数字经济和“最多跑一次”是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点,也是相关的。

    我在国家行政学院的时候,也说过一句话。

    当天的活动由副总统主持。他对浙江的认识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当时,他来到杭州,买了一双温州皮鞋。穿了三天,就坏了,他只好换了。

    结果,店主觉得很奇怪。他说这双鞋穿一天就会坏。为什么穿了三天就坏了?他说你赚了很多。

    那么我那天在台上就说,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浙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从最多穿一次皮鞋到“最多跑一次”,这是浙江根深蒂固的非常根本的变化。

    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是,为什么我们提出城市大脑的概念?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个城市的版图都在迅速扩张,有的甚至扩大了十几倍。

    你可以想象,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所有其他机制之外,还需要资源。但城市发展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我们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

    城市大脑背后的逻辑是,其他资源仍然很重要,但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资源——数据资源,它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素。

    从数字经济到“最多一次”再到城市大脑,其实是不同层面提出的不同问题,但都观察到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数据。

    十几年前我做云计算的时候,想了很久,在云计算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就成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我们的技术架构和使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大家平时谈论的云计算。

    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到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可以看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代。大家对数据的认识需要从技术、法律、治理的角度进行彻底的改变。

    我们所说的数据其实并不是那个数据。

    有一次一个企业家代表团来了,他们也想利用大数据。我和他们聊天,还开了个玩笑。

    我说,你说的大数据,其实不是大数据。你说的大数据,就是老板有一个想法,然后要求下属用数据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这可能是大多数人谈论的话题。

    事实上,大数据就是利用数据来解决过去的问题。之所以提出城市大脑的概念,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做两件非凡的事情。

    王健在台州峰会上致辞

    首先,它让我们重新看世界,这是最重要的。

    让我给你举一个汽车的例子。城市的发展其实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也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交通问题。我很奇怪为什么汽车公司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整个中国都实行旅行和购买限制。

    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所谓数据思维,就是大家每天都在谈论的机动车数量。

    当你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是如何运作的时候,你一定会问一个问题:机动车数量和交通状况之间有直接联系吗?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当我在杭州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我跑到交警那里,问了一个非常外行又无知的问题:每天24小时,杭州路上每时每刻有多少辆车?

    我发现这个问题不仅杭州交警回答不了,全世界的人也回答不了。所以我对城市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看机动车数量变成了看路上的机动车数量。

    后来,我们使用了很多技术,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这个数字弄对,结果相当令人惊讶。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300万辆。猜猜平峰不堵车的时候路上有多少辆车?堵车要多久?

    我曾经向中国两家大型国有汽车厂的董事长问过这个问题。我想造车的人最关心的应该是这个数字。

    两位董事长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判断,听起来很有道理,他们说是28-20原则。什么是28/20原则?即非高峰时段有20%的汽车在路上,高峰时段有80%的汽车在路上。

    如果用300万辆汽车来计算,高峰时段有60万辆汽车在路上,高峰时段有240万辆汽车在路上。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00万辆。高峰时段不堵车的时候,路上的车辆只有20万辆。堵车高峰时,路上行驶的车辆实际上只有30万辆。事实上,车辆仅多出10万辆。

    当我们算出这个数字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交警也认为我们算错了。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去了另外两个省会城市统计路上的车辆数量。其中一个省会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杭州相近,道路上的车辆保有量约为10%。

    另一个省会城市相对较小。机动车保有量只有杭州的一半左右,但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道路上也有10%的车辆。

    当这个数字被计算出来时,没有人相信。但这些数据让我们重新审视交通。城市大脑想做的就是将城市数字化,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

    杭州近年来一直在谈论城市数字化。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过去完成了电气化,有了今天的电力经济。我认为城市数字化其实是数字经济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至关重要。 10年、20年,当我们完成数字化的时候,真正的数字经济时代就会到来。

    最后,我想谈谈大家总是谈论的高品质。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今天的经济仍然是电力经济。电力经济在上个世纪是高质量经济,但今天却是一个问号。

    中国基本上不输出电力,每年的发电量要么基本用完,要么浪费。中国的发电能力大致相当于美国、日本、俄罗斯的总和,但我们整个经济总量却无法与这三个国家的总和相比。

    抛开节能等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其实已经慢慢与电力脱钩了。

    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我多年前读比尔盖茨的博客时。他表示,2013年至2015年,中国水泥使用总量相当于美国多年水泥使用总量。和。

   


    他提到的这个数字是相当可怕的。后来查了一下,发现是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近三年的水泥使用总量是美国20世纪的水泥使用总量。 。

    从这个角度看,实际上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但当数据这个元素被引入后,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高质量开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用更少的资源来换取更快更大的发展。

    我认为城市大脑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在城市数字化的情况下全世界都没有问的问题。

    去年年底,我在英国伦敦开了一个会议,想讲讲城市大脑。我想找一个当地熟悉的例子来谈谈这件事。那天我走在伦敦的街道上,拍了一张照片来说明我的问题。

    照片的一侧有两个汽油桶,是吉普车上使用的小汽油桶。据说,在埃塞俄比亚,每个家庭每天要用2个汽油桶水。另一边摆放着17个汽油桶,表示英国每户家庭每天需要17桶水。

    我当时在台上说,城市大脑需要问的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人问过的问题:一个家庭需要多少桶水才够? 2桶、4桶还是6桶?

    如果6桶水就够了,我们就清洗17桶水供人们使用,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有多少资源可以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今天我们还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而城市数字化正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回到交通问题。刚才我说了,杭州汽车多了10万就会堵车。当路上有25万辆汽车时,杭州的街道不会堵车,但当有25万至30万辆汽车时,就会开始堵车。

    杭州市市政道路近2000公里。 2000公里的道路上增加5万辆汽车将使交通陷入瘫痪。可见,我们城市的运行效率其实是超乎大家的想象的。

    城市的数字化就是在所有资源都无法扩展的情况下,利用好数据资源,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像过去一样发展。

    用我自己的话说,罗马将马引入城市,进入了马力时代。后来,纽约将电力引入城市,进入电力时代。未来,计算能力肯定会成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东西。

    你消耗的每一个资源都会被仔细计算,这将改变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发展。

    我无法谈论更多的理论,所以我想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释为什么城市发展需要完全不同的发展理念。

    当我在做城市大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我们谈论智慧城市这么多年,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现在我们谈论智慧城市,肯定会谈论智慧街道、智慧建筑、智慧门禁。有的省市甚至更夸张,一直到智能公厕。

    所有东西前面都加一个“智慧”二字,这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有了解这个系统,不知道智慧城市要做什么,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加上一个“智慧”二字。在它的前面。

    既然我之前提到了汽车,我将继续以汽车为例。因为我是城市大脑,所以杭州的停车场我都跑遍了。这些停车场就是所谓的智慧停车场,不过这两年我想出了一些办法。这些智能停车场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如何收取停车费,其他什么也不做。

    为什么人们必须在停车场扣钱才能离开停车场?这是社会效率的巨大浪费。凡是开过车的人都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有一个人不知道怎么付费离开停车场,大家就得排队。

    我们谈论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却没有人认真计算过停车场的浪费。没有人认真计算过这给我们整个社会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提到杭州“先走后付”的事情。

    所以我经常讲一件事。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过去不是付钱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是改变了城市治理的方法。

    城市的数字化带来了非常广泛的东西。如果你不能真正改变大家习惯的东西,那么你只是用新技术把原来的东西固化多一点,而不是用技术真正改变原来的做法。

    最后我要讲的两件事,其实很多地方都提到过。

    首先,一个城市在数字化的时候,至少要有三个考虑。

    首先,城市的数据资源要像土地资源一样进行规划。

    今天我们所有的城市发展最终都变得一团糟。但未来世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说我们应该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规划数据资源。

    第二,城市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当你花在数据处理上的钱和花在垃圾处理上的钱一样多时,这座城市一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电脑,这台在云上,那台在云上。但如果我们剥去一切表面现象,只谈数据处理所花的钱,可以说基本为零。但每个城市每天在垃圾处理上花费多少钱,实际上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三,数字经济的本质是算力经济,所以城市应该像规划电力供应一样规划算力供应。

    王健在台州峰会上致辞

    如果这三点都做不到的话,我想距离数字经济可能还有非常非常远的距离。

    最后,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这是我自己五六年来观察的结果。不能说是科学的。

    如果我们现在的城市规模和需求不变,数字化转型完成后,支撑城市的资源可能只需要现在的10%。

    也就是说,在数字时代,只要今天10%的土地、10%的水、10%的电就足够我们的城市以现在的规模发展得很好。

    到时候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用另外90%的资源去创新,做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

    //今天的互动话题

    您认为什么是城市数字化?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截至12月25日中午12点,我们将选出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好友,赠送纸质书一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3 22:46 , Processed in 0.09900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