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电信网络诈骗增速达30%:大学生需警惕的5大类型60种作案手段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763
发表于 2024-12-28 02: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信网络欺诈正以30%的速度增长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逼近60万起

    年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

    更可怕的是,在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下,诈骗手段逐渐从批量诈骗演变为有针对性、精准诈骗。电信诈骗通常以远程、网络、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举证困难、赃物追回困难。

    公安机关对近年来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件进行调研统计,总结出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5大类、共60种作案手段。今天分享给大家,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防诈骗知识,打好犯罪基础”。安全意识”。

    虚假消息

    案例1

    2019年11月5日,小王手机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尊敬的商家您好!由于购物平台网络系统升级,请您及时点击以下网址验证您的账户信息。” ,以免影响正常接受订单!回复“T退订”然后小王点击短信内容中的网址,按照提示进入网站并输入账号和密码后。步骤操作,平衡在银行卡被盗。

    1、网络平台抽奖、扫码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以娱乐节目或知名企业为幌子,向受害人发送虚假巨额彩票中奖通知,并以“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押金”等作为诈骗手段。为进一步实施连环诈骗提供借口。

    2. 诱导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将存款转入某银行账户。由于受害人正准备转账,因此在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没有仔细核实就直接将钱转给诈骗者。帐户。

    3、诱导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向团体发送信息,声称可以向资金短缺的人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月利率较低,且无需担保。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对方就会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4. 通过出售真题进行诈骗

    这种类型的欺诈成本低、风险低。犯罪分子在各大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声称可以提供试题或答案。许多考生急于求成,提前将预付款存入指定账户。当他们发现自己被骗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这样做。只是不敢选择报警。

    5、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声称可以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人出于个人需要联系犯罪嫌疑人,然后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取犯罪嫌疑人的钱财。

    6、假基站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假基站向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手机商城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受害人一旦点击,就会在手机上植入木马,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码,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7. ATM虚假通知诈骗

    犯罪分子提前封锁ATM机卡口,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吞卡”后联系银行卡获取密码。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从用户卡中窃取现金。

    警告通知类型

    案例2

    2019年4月的某天,长春市大学生小王接到自称长春市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小王的医保卡因使用异常被锁定。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9并拨打人工服务,因为涉及您的切身利益。 ,小王半信半疑地按了数字键9,一分钟后,对方回复小王的医保卡“因非正常使用而被锁定”,并要求小王提供姓名、身份证号、医保卡账号等信息。好在小王警惕性比较高,要求确认自己的办公地址时,对方注意到了,就挂了电话。

    1.冒充检察官、执法人员等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声称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涉嫌洗钱,要求将受害人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2、医疗保险、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系统存在异常,受害人系统可能被他人利用、透支,涉嫌洗钱、制毒、贩卖等犯罪行为法规。然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正调查,方便核实。经调查,受害人被骗将钱转至提供的“安全账户”进行诈骗。

    3. 资助、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给残疾人、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可以领取补贴、助学金、助学金等,询问他们的情况于是,他被指示进入自动取款机的英文界面,进行转账。

    4、包裹药品隐匿诈骗

    犯罪分子声称在受害人包裹中发现毒品,涉嫌洗钱犯罪。他们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国安账户进行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5. 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果他们想营救人质,需要立即将钱转入指定账户,并且不要报警,否则会被拒绝。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而不知所措,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指示将钱存入账户。

    6、冒充歹徒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提前获取受害人的身份、职业、手机号码等信息,拨打电话并冒充公众。他们受雇来伤害受害人,但受害人可以花钱消除灾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消费陷阱类

    案例三

    2018年4月,长春市女大学生小雪接到电话称,她的淘宝账号被盗,并被锁定、冻结。她需要联系淘宝客服进行激活或解冻,并给出了联系电话。小雪拨打了电话,跟着“工作人员”询问了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然后银行卡里的3000多元生活费就被划掉了。

    1.低价采购骗局

    不法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冒充微信常客,利用优惠、折扣、海外代购等作为诱饵。买家付款后,又以“货物被海关扣留,需缴纳额外关税”为由要求追加付款。一旦获得购买资金,就会失去联系。

    2、购物平台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淘宝等购物平台客服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商品缺货要求退款,并要求买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然后进行诈骗。

    3、假冒购物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设立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受害者一旦下单购买商品,就声称系统故障,订单有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后,卡上的金额立即被扣除。

    4. 机票改签欺诈

    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航班取消、退票改签”为由,诱骗购票者多次汇款,实施连环诈骗。

    5. 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借口,要求受害人登录冒充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网银密码、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6、快递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自己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到具体地址和姓名,需要提供详细信息才能上门送货。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物品(假烟或假酒)寄出。一旦签收,不法分子就会打电话说已经签收了货物,必须付款,否则追债公司或者黑社会就会找麻烦。

    情感爱情类

    案例4

    2018年,长春市大学生肖遥的父母收到肖遥同学的QQ消息,称肖遥遭遇车祸受伤,急需手术。他们很快就可以汇出3000元的手术费。由于小遥的父母非常疼爱儿子,所以立即按照要求将钱转了过来。转学后,他们给肖遥打电话,发现该学生正在上课。原来,他的QQ号被人盗用了。

    1、冒充QQ、微信好友实施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获对方聊天视频数据,在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QQ账号主人,以“QQ好友”为由诈骗其QQ好友。严重疾病、事故”以及其他需要钱的紧急事务。

    2、交友平台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各种交友平台的“附近人”功能,查询身边好友的状态,冒充“高富帅”或“白富美”。加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又以经济拮据、家庭困难等各种理由。骗钱。

    3、虚构交通事故诈骗

    犯罪分子编造借口,称受害人亲友发生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要求对方立即转账。由于情况紧急,客户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指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4.虚假爱情传递骗局

    不法分子以“传递爱心”的形式,在朋友圈发布虚假失踪人员、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帖子,吸引了大量善良网友转发。事实上,帖子中留下的联系信息大部分都是外地号码,拨打他们的电话要么是免费电话,要么是免费电话。电信诈骗。

    5.“猜猜我是谁”骗局

    犯罪分子在获得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和失主姓名后,给受害人打电话,要求他“猜猜我是谁”。随后,他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冒充熟人,声称前来探望受害人。随后,他们又编造“治安拘留”、“交通事故”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有的受害人未经仔细核实,就将钱存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中。

    6.假药品、保健品欺诈

    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视、报纸、电话、网络冒充名医、专家,制造“诊断权威”的假象。他们骗取信任后,捏造、夸大受害人病情,高价推荐“三无”药品、保健品,进而实施犯罪。骗局。

    收入申报类别

    案例五

    长春的大学生小王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信息,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提高商家的声誉。非常悠闲,不需要押金,承诺每天至少能赚100元。小王信以为真,就开始刷单。刚开始的时候,他每天都能拿到本金和佣金。然而,从第三笔订单开始,客服以各种理由逃避现金返利,并要求小王继续刷单。为了拿回本金,小王只能继续刷单,最终刷单金额总计一万多元。这时,客服人员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1、高薪招聘骗局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以月薪数万元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员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然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

    2. 兼职诈骗

    诈骗者首先向申请人下达两个相对较小的订单诈骗任务,并“按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以充分赢得申请人的信任。然后逐步增加订单处理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利用“必须下单3个以上才能结算”等理由,诱骗申请人继续投资本金。

    3. 金融交易欺诈

    不法分子以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传播虚假内幕信息和个股走势,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其自行购买期货、现货。虚假交易平台,从而骗取受害人资金。

    4、积分兑换欺诈

    犯罪分子打电话谎称受害者的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会以补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至指定账户;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犯罪分子会根据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将被转出。

    警方提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给大家总结了一个诈骗公式。

    另外,只要你不走歪路,不利用大小利,不相信谣言和谎言,不转移大小资金,诈骗就永远与你隔绝。 。如果遇到骗局,一定要记得尽快发现。警察,找到老师!

    最后,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六一样”、“八一样”。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大家,牢记以上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5 04:07 , Processed in 0.09012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