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抖音抖不出真学者?我看未必,其价值远超想象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7572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一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撰写的短文,其标题为:"抖音"带来的只有人气,却产生不了真正的学者和学问。张教授认为,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零碎化、消遣性特点,同学术研究的深入思考特性是互相矛盾的,以人气为驱动力的模式必定会造成内容水准的下降。这种担忧反映了部分学者对信息时代学问水准下滑的深切顾虑,彰显了他们对于既有学术价值的坚守。我并不赞同张教授的这种看法,我觉得这种评价恰恰揭示了部分知识界人士与民众认知之间的距离。

    抖音平台固然存在质量低劣的内容,但也有不少经过创作者用心雕琢的艺术佳作,非遗传承人展示的精湛技艺,科普作者浅显易懂的讲解,农民工诗人发自内心的抒发,乡村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这些作品不仅具备显著的艺术水准,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越了传统文学艺术的呈现手法。许多人的原创构思,其新颖性和感染力让一些陈规的春节联欢节目也显得逊色不少。

    民间向来是才智的出处。历史上诸多创造多源于民间活动,并非学者书斋中的闭门造车。抖音等渠道让寻常百姓有了施展能力的空间,使得民间潜藏的才思能够被关注、被分享、被肯定,这种情形应当受到支持,不该遭受指责或否定。

   


    第三,专家学者与民众紧密互动不应仅是空洞的口号,在抖音平台发声、沟通、传播,正是当前联系民众的实用方法。农业大学学者在抖音讲解农业技能,医学界人士在抖音普及健康常识,人文领域专家在抖音阐释传统文化,这些都在落实"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的准则。我建议张文木教授也可以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并且发布自己的见解,不必局限于大学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停滞不前。

    第四,真正的学者所研究的学问,也必须付诸实践,不能只放在一边。知识需要通过交流才能充满生机,需要借助运用才能体现意义。抖音这类平台,恰好为知识提供了验证的机会和使用的场合,促使学术观点与现实需要彼此激荡、彼此促进。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借助抖音来传播,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式。

    第五,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们,需要听从伟人的教导,要主动向劳动群众请教。群众的实践经验常常能补充理论学问的欠缺,能够纠正学术探索的偏差。应当保持谦虚之心,明白知识分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才能算是真正的学者风范。我盼望张文木教授能够留意到这些方面。

   


    历史表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始终是数量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专家学者如果与民众脱节,自认为地位优越,最终会沦落为虚假的学者或教师,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立足于民众实践,否则就会失去根基,如同无根之水、无基之木,抖音平台拥有的海量注册用户,象征着最广泛的民众群体,在评估抖音这类应用时,我们或许应该摒弃简单的非黑即白思维模式。

    我的看法是:真正的才智不会局限于某个群体或某种渠道。在资讯发达的时期,我们应当消除知识垄断的壁垒,架设连接高层与民间的通道,促使学识在互动里展现生机,让思想在交锋中产生启迪。只有这样做,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富有生机的知识环境。

    因此针对抖音,我们既要留意数据量优先可能造成的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也要清楚明白科技为知识分享开拓的非凡作用。核心不在于平台类型,而在于作品水准;不在于发布者角色,而在于观点层次。抖音是一个极出色的社会课堂,众多抖音用户既是“导师”也是“学子”,这种互动模式赢得了全球大众的喜爱,这就是定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9-17 17:41 , Processed in 0.083839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