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19年年中老余拍胸脯保证销售增长,疫情下何去何从?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011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6月,公司举行年中总结大会,老余当着董事长面,用力拍胸口,承诺销售业绩能提升百分之二十。

    [id_2[]]

    伙伴们兴奋地摩拳擦掌,打算好好拼一把,以便用奖金陪伴家人,啊不,是去看望孩子和妻子。

    结果在大家都期待着春节旺季冲量大爆发的时候,新冠疫情肆虐。

    老余当时所在的地方,正是武汉这座饱受风雨侵袭的城市,关于这座城市在疫情中的惨状,无需赘述。

    [[]5]

    但是活着的人总有办法解决困难,现实中的市场遭遇严重打击,那么我们不妨转向网络平台探索一下。

    具体做法或许存在差异,但核心流程无非涉及采购、销售、库存这三个步骤而已。

    立即行动,由于疫情期间线上销售、直播以及抖音短视频带货的兴盛,我们就这样参与了进来。

    不过站在外边看电商好似娇羞美少女,眉目传情;

    真正进去之后才发现是黑山老妖,要人老命。

    01

    奇葩顾客

    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线下感觉跟顾客打交道起来总体还不错;

    一进到线上感觉大家隔着网络,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疑。

    那些骗取运费险的、拍下货物等你发货就退款的都算是基本操作;

    收到物品时故意将其损坏,或者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伪造证据,以此无理索取补偿的。

    提供利益,请求评价返款,购买的食物即将吃完表示味道不佳要退货,不退款就给负面评价的;

    我们平台规定两天之内必须发出货物,可刚过一天就有人责骂客服,辱骂我们祖先,还诅咒公司破产的。

    太多太多了,心疼我们的客服几秒钟。

    02

    职业打假

    某些人,过去替百姓发声,挺身而出,凭借自身行动让不法商贩无所遁形,

    现在替百姓发声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为自己谋利,用小资本去冒险,争相抢占利益,这种行为非常普遍。

    如果说我们是卖假货,以次充好,这当然是死不足惜;

    有些情况相当糟糕,我们商品说明里用了『优质』二字,产品本身质量毫无关联,却还是被专业打假人给举报了。

    举报者强调,对方声称的商品品质卓越,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明材料,仅凭在百度上搜索到的信息作为依据是不被认可的。

    “那到底要怎么样才行呢?”

    []

    运营不想耗时间,赔点钱算了。

    事情是这样的,没过多久,大量没有资质的账号就涌了进来,专门来套取我们这边的信息,而且来的非常突然,数量也很多。

    后来才发现这些人把咱们的店铺资料泄露出去,还嚷嚷着要带一批学生一起来找麻烦。

    去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屡次,门口的保安都认得我了,见到我便会问:“哥们儿,又有人举报你了?”

    03

    内部掣肘

    提出创建线上团队的建议后,心中勾勒出配备齐全的作战工具,诸如先进的飞行器,强大的火炮,以及完整的航空母舰。

    结果实际上是二三个人,三五条枪。

    老余多次强调要全力支持电商部,但多数人只是说说而已,实际行动很少。

    为什么?

    不为什么,因为其他渠道是稳定的利润、销售额的来源。

    老余在工厂厕所蹲坑的时候,听到生产工人在那说:

    这个所谓的电商部门不仅销量惨淡,而且麻烦事一大堆,既要负责打包,又要处理复杂的十字包装,每次只发出少量货物,实在令人提不起劲。

    除这个之外,财务部经理经常抱怨说:

    各类渠道的抽成比例,手续费,回扣等,每笔交易涉及的数额各不相同,我的财务人员哪有足够的精力为你逐一核算呢?

    大家同时大量出货的时候,最得不到支援的一定是线上部门。

    常常有事打电话找运营经理,却没见到人,接电话的人回答:“老板,你声音大些,我正在仓库整理货物。”

    04

    坑爹运营

    老余最初将网络当作销售途径,自认为才智过人,一上来就实施了一系列激进手段,结果却效果不佳。

    结果扣分罚款下架白忙乎。

    这样不行,那就招个专业的人才来吧。

    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面试几位从事运营工作的人,都倾向于夸大其词,不确定这是否是这一行业的固有特点。

    经营过淘宝店铺便自诩经验丰富,策划过几次淘宝联盟项目就敢声称年销售额达千万级别,负责过处理资金规模超亿的店铺。

    你说吹你牛就吹吧,活能干活大家还可以一起愉快地吹下去;

    不过结果却是运营水平不大,吹牛吹得胆子很大。

    先粗略研究对手情况,然后仔细测试产品与图案,接着优化价格策略,同时提升整体供应链能力,最后才确定行动方案。

    一开始就要把价格压到极致,需要借助淘客渠道,必须持续投入资金进行宣传,还要向平台管理员支付额外费用。

    推广任务完成后,实际收取20%的佣金,却向企业申报30%,超出部分与推广人员共同分配,每人分得5%。

    幸运的是老余有几个熟悉电子商务的熟人提供了建议,通过与运营人员的融洽沟通,双方的关系从工作联系转变为朋友往来。

    这次运营让他对老余有了新的认识,在他离开的那天老余仍然设宴款待他,两人一同饮了几杯酒。

    他酒量不行在要倒下的时候说,反正现在网上想当线上老板的傻瓜多得很,顶多换个地方继续干下去。

    你拿不出任何证据,我直接卷款跑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老余长叹一声,对侍者讲:他那位同伴饮酒过量,等他酒醒之后会来结账的。

    05

    无耻三方

   


    新运营没来之前,老余接到一些电话,这些电话还分三类。

    最先考虑的是已经签约的商家,不管多么特殊的品类都保证能够加入,比如服装、生鲜这些领域;

    第二批就是直接进店里来说要买店的,十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

    第三批的人一上来就直截了当地称呼对方姓名,开口便说:余总派他来和你接洽合作事宜。

    遇到这类情形,我总是径直回应:余总就在我近旁,他明确表示过并非如此。

    他们这时才显得有些难为情,态度依然保持得体,表明自己从事的是代理运营行业,希望有机会洽谈合作事宜。

    此外老余察觉到绝大多数来电都源自杭州固定电话,由此看来阿里巴巴不仅支撑了众多小型卖家,也确实雇佣了不少空壳企业,这个传闻是准确的

    对方各种保证,各种没有问题,甚至连马爸爸都能接上线啥的;

    老余正琢磨着是否要同他们联手,恰逢一位以经营大米闻名的老相识在闲谈中提及了代运营的话题。

    结果就8个字——厚颜无耻,惨不忍睹。

    卖得多却没赚头赔得干干净净,卖得少也没利润责怪你产品不行不配合责怪你服务太差

    总之怎么样都会有话说,如果不给钱,还一纸诉状来告你;

    老友的实践表明,若想了解何为无耻,可尝试与中介机构联手,这种做法很能体现这种特质。

    06

    无语快递

    所有电商平台开店之后都有描述、商品、物流这三个评分体系。

    线上运营必须与各物流企业建立联系,然而物流企业与销售商之间只是伙伴关系,并非隶属关系。

    快递在传送过程中各个中转站各自统计收支,它们为了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形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合作关系。

    被投诉最多的是快递员招呼都不打,直接甩到快递柜;

    或者明明顾客在东边,硬是送到西边站点让顾客老爷们自己去拿。

    这还不算什么,最恶心的就是各个站点之间的推诿。

    外纸箱和里面的东西都破损了,东西散落出来,他们又用透明胶带重新包装了一遍,然后公开展示着把包裹交还给了客户。

    顾客一打开包裹,破损洒一地,看到这个场景任何顾客都会不爽。

    顾客过来就冲我们发脾气,我们还得去联系快递站点核实;

    快递人员立刻声明并非本人所为,同时强调没有相关行为,并且拒绝无端指控,此外指出你们包装存在瑕疵,在运送过程中物品是完好的。

    某个令人厌恶的快递工当着顾客的面装可怜,诱使顾客到我们这里控诉我们剥削快递人员。

    货量稍大些,运输途中就难免出现毁损、遗落、被扣等情况,与快递公司之间总会产生诸多纠葛。

    07

    霸王条款

    任何平台在开始运营前都必须签署一份合作文件,这份文件往往篇幅很长,常常达到数十页。

    说实话老余当时也懒得看,都决心要做了,看了也白看。

    正因这份入驻协议鲜少有人研读,平台便随心所欲地拟定条款;

    某日一时兴起,老余检视了数个主要网站的协议内容,发现,针对商家的规范与制约,竟是极为相似且整齐划一。

    随便举几个例子:

    结款方式:平台没及时结款没事;

    你要交的费用不够扣的可以马上关你的店,质保金不退;

    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好意思商家都是义务,没有啥权利;

    就连说NO的权利都没有,不然扣你保证金,扣你货款。

    违约责任:不好意思平台违约没事,

    商家违约的话罚款扣钱关店一条龙服务马上给安排上。

    无论什么线上平台,合同一定是最霸权的没有之一。

    这份契约你其实也毫无办法,众多平台的法律纠纷累计超过一万个,然而却无法阻挡巨头们财富的相互赶超

    08

    嗜血小二

    在没做电商之前,以为线上平台的小二都跟线下的采购差不多;

    手中拥有极大权力,行事冷漠,举止高傲,作风强硬,经常要强行驱散人群。

    真实接触起来,线上的采销还是有点不一样;

    隔着网络,无需见到线下采购时那种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神态,也不必面对他们那副毫无生气、表情呆滞的面孔。

    小二的职责划分极为清晰,负责产品领域的、策划推广的、商业合作的、接受培训的、处理投诉的,这些岗位的人员都各司其职;

    又因通过打字对话来交流,给了充足的调整与思考、回复的时间。

    一旦触及成本、销售额、资金回笼、利润率这些核心数据,其真实面目也同样显现出来。

    这点跟线下的那帮吃肉不吐骨头的采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的方面不学习,线下合同涨价这一招,收取条码费用,甚至强迫投放广告费用,学得很快。

    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万的费用玩死一个商家太过于简单。

    除了应对活动小二的强势压迫,还要应对各种官方骚扰。

    别的平台有过之而无不及,低于几百万销量别来;

    出不起十几万的费用不要来找我;

    低于5折以下价格不要来报名;

    小二完全不顾及商家的经营状况,一心只想着提升GMV这个指标,这种做法是建立在对商家过度压榨之上的。

    09

    卖厂行动

    长夜漫漫,老余回想起入电商到底是因为啥?

    当然是618,双11这种动不动几千亿的销售额呀。

   


    现在进来了,也知道了这几千亿的销售怎么来的?

    当然是商家砸锅卖铁,不惜卖厂卖出来的呀。

    你是否清楚,在618、双11这类盛大的促销活动之外,全年还有许多其他的优惠活动在等着你呢?

    整年有各式各样安排,要么是年中大促,要么是日常促销,总是离不开打折或优惠活动

    下联:平台PK谁更便宜,对外说是百亿补贴,实际全是商家让利

    横批:卖厂行动

    随便挑个淘抢购这个营销活动来说说吧;

    想上这个活动有2个要求,一种要求是最低1天4万销售额;

    另有一条规定必须给予优惠,这种优惠是按促销价格的一半计算,并且最少需要购买五十件商品作为起始数量。

    活动通常选用店内畅销的商品,直接半价销售,这显然会造成亏损。

    这种网络秒杀跟实体店里商品陈列差不多,店铺摆设吸引人的地方总有人围观,吸引顾客驻足观看

    线上淘抢购带来的访客是个位数,这1天怎么完成4万的销售额?

    若未达成坑产指标,将面临小黑屋三个月的隔离惩罚,这迫使我们只能借助淘客这类第三方渠道进行推广,进而对你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倘若我不选择乘车,那么就取消优惠,也不参与那些推广活动,你又能对我采取什么措施呢?

    当然有办法治你。

    所有分阶段活动中的300元减30元,300元减40元这类补贴,均由商家全额承担。

    报名之后,什么0点的爆发期还被小二们逼着让利;

    起步第二件5折,第二件0元更好。

    最近爆火的百亿补贴什么的,“名声归自己,让利商家出”。

    报名费用需先享受九折优惠才具备审核资格,不过平台会在公开渠道声称提供资金支持。

    各大平台的这种既当又立玩得还是相当地熟练。

    基本上做就是卖厂行动,挨个放血;

    电商那些超高的销售数据都是我们这些商家的血汗堆砌而成。

    10

    直播骗子

    当下最火的直播,想必都知道了。

    什么火爆,大家都一窝风地上就完事了。

    为什么要说直播骗子多呢?

    老余那时相中一位拥有101万追随者的知名主播,经过协商,支付了2万元定金,提成比例为20%,还争取到了100份小礼物赠送名额

    开播之后到店的顾客数量为184名,完成了13笔交易,每笔交易的平均金额是19.9元,整体销售额共计258.7元。

    别问我为什么这些数据记得这么清楚,说多了都是血与泪。

    一句话:5假1真。

    信息是伪造的、访问量是虚构的、关注者是不真实的、交易是不实的、反馈是编造的,但是收取你场地占用费两万是实在的。

    他们哄完我们,再去哄下一个店家,哄上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换个身份接着哄;

    天天会所嫩模玩起,比我们这些苦逼商家要爽歪歪多了。

    后来我们只与纯佣金的主播合作。

    但按纯佣卖货的,90%的概率是卖的钱都不够你寄样品的钱多。

    老余甚至还碰到公然直接骗样品的小主播,还被他们骂沙雕厂家。

    毕竟在骗样品的人眼里,刷点数据、评价、粉丝,还纯佣金合作;

    是不是一堆像老余这样的沙雕厂家寄样呢?

    反正又不要钱,挂闲鱼当二手卖出去也能空手套白狼嘛。

    既然如此,那咬咬牙去找TOP级的李佳琦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实际情况是,像这种等级的直播者,你或许连他们用于实际商业往来的联络渠道都获取不了;

    加到的也有可能是第三方的蛀虫,最终还是个骗子。

    这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头部主播处理商家咨询事务繁忙的空档,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

    有些商贩赚取差额尚算有点底线,但那些没有底线的直接卷走你的高额入场费,从此杳无音信。

    直播领域中充斥着大量欺诈行为,专门针对那些对行业不熟悉的新人,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倘若你能筛除所有假冒的,最终真的联系到了真正的头部主播。

    他们目前的入场费大多在六十万以上,并且承诺提供网络中最优惠的价格,同时附加多项优惠措施以及针对支持者的特别回馈。

    如果运气好,一上来就出百万+的货量单量;

    你感受一下鼓起的腹部,扪心自问:制造场所的物资调配,制造环节,货物发出,包装工作是否跟得上?

    生产过剩担心滞销,生产不足又怕供不应求,控制库存又觉得可惜,毕竟十几万的场地租金已经付了。

    更重要的是跟TOP级主播合作,你能赚到钱不?

    你是觉得他们的刀不够快,还是你的血足够多?

    从线下转线上5个多月时间恍如隔世,

    这么刺激的经历当然不是传统行业做电商的劝退书。

    其实也变相地给那些想入局的老板们提个醒:

    任何领域都充斥着白热化的竞争与残酷的淘汰,投身之前务必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

    凭什么顾客老爷们会买你的?

    凭什么平台会把你的货排到前面?

    凭什么别人都赚不到钱你能赚到钱?

    终究没钱,终究没牌面,终究没技术,终究成本大,终究售价高,这种实体公司还是别插手了。

    活着等死不好吗?非要找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9-3 21:55 , Processed in 0.093909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