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水滴筹回应高佣金问题:平台仅收3%服务费,背后真相几何?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392
发表于 昨天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佣金非水滴筹收取,平台仅收3%服务费

    近期微博热搜的突然升温,主要是由今年六月《中国慈善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所引发。这篇文章揭露了在多个购物和社交平台上,确实存在专门从事大病筹款推广的“职业中介”。这些中介通常会抽取高达70%的佣金,最低也有50%。更有甚者,部分“筹款中介”还强制要求,在筹款的链接中必须使用他们指定的收款账户进行操作。

    水滴筹在2021年末多次收到用户反映和指控,指出在微信群频繁遭遇重病募捐请求,声称的求助者均以患者亲属身份出现,但传播过于密集,让人对其真伪产生质疑。此后,该机构组建了内部专门调查团队。水滴筹有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谈到,经过一番核查,确实有一些组织或个人,主动找上各个大病募捐平台的求助者,声称能帮忙转发、宣传募捐信息,然后按照筹来的钱款数额,收取所谓的“中介费”、“宣传费”。

    在处理不良宣传活动方面,计划对资金提取流程进行优化,明确要求除发起者本人外,资金只能转入患者直系亲属账户或医疗机构的官方账户,同时会严密核查收款人与发起者之间的关联证明材料,确保不法分子无法挪用募集的资金。水滴筹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报业人员讲明,对于掺和水滴筹活动的募捐者,水滴筹会将其归入黑名单,不可以再在平台发起募捐;对于最后核实到掺和恶意宣传的推广者,水滴筹会控制其在平台上的访问、转发、核实等权力。

    水滴筹向《华夏时报》记者通报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平台出现的恶意宣传现象自2022年3月起有所增加,在经过不断加强管理之后,平台上的恶意宣传现象于5月逐步减少,到了7月,每周平均出现的恶意宣传案例仅限于个位数。水滴筹平台每月大约有五万个大病筹款案例被发起,但通过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恶意宣传的现象并不常见。迄今为止,平台已经处理了超过八百起恶意宣传事件,涉及六百多名相关责任人。

    8月21日,对于中介抽取高达七成的费用问题,水滴筹发表说明指出,这些中介实为部分别有用心的第三方机构运营,他们为筹款者提供违规的筹款途径。这些中介收取百分之三十至七十的佣金,损害了筹款者与捐赠者的利益,已经触犯法律。

    根据水滴筹发布的通告可知,当前该网站收取的运营费用为筹款总额的百分之三,水滴筹方面说明,自二零一六年七月正式启用至今,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担全部平台维护开支,直至今年四月,水滴筹开始尝试性收取筹款金额的百分之三作为管理费用,同时第三方支付渠道会收取百分之零点六的通道费,这两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平台正常运作。

   


    水滴筹的最高负责人沈鹏公开支持了这份声明,他指出,那些负责募捐的中介其实是某些怀有不良目的的第三方商业机构在运作,并不是水滴筹自身的行动,对于这类行为,水滴筹持彻底反对立场,会持续进行抵制和惩处。

    筹款平台将逐渐被商业保险取代

    水滴筹在2016年7月正式启用,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将民间的“互相帮助”活动迁移到社交平台,借助亲友转发、手机付款等途径,使身处危难中的重症患者及其亲属能更顺畅地公布、扩散求助内容,同时让捐助者也能更便利地提供支持。到2022年3月尾,已有4.03亿以上的人经水滴筹给将近25万个重病患者捐了大约509亿元的医疗钱款。

    今年四月七日,水滴筹发布公告称,为保障平台正常运作,将试行向捐款者收取服务费用,服务费按单个捐款项目提现总额的百分之三计算,且单个项目最多收取五千元,另外第三方支付渠道还会收取千分之六的过路费。

    过去五年多时间里,水滴筹维持运营的相关开支,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担,没有向捐款者收取任何费用。由于运营开销逐年增加,水滴筹平台实施了多种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的方法,但这些措施仍然不足以完全补偿平台日常运作的必要支出。为了保障平台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开始试行收取服务性费用。水滴筹这样说明。

    对于收取百分之三的服务费用是否恰当的问题,水滴筹表示,平台征收服务费并非为了获取利润,主要是为了确保平台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在进行了周密的内部计算之后,决定收取少量的服务费用,目的是用来补偿平台的部分运作开销。

    沈鹏通过微博平台就服务费问题进行说明,今年试运行期间向捐款者收取3%的手续费,且单次收取金额上限为5000元。此举目的是为了保障能够持续帮助更多经济困难的家庭,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实际上,诸如水滴筹、轻松筹之类的网络募捐平台,是民间慈善近年出现的一种创新方式。这种“创新”,在于它虽然具备公益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商业经营手法。沈鹏也曾明确指出,水滴筹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无偿的互联网个人重病求助途径,并非慈善机构。至于它的公益、慈善和商业利润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分,曾经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以往水滴筹和轻松筹在开展大病资金募集时,会同步引导用户关注水滴保险或轻松保,依靠保险业务产生的利润来覆盖众筹项目的开销。不过,各地惠民型医疗险日渐普及,商业保险业正经历一段低谷期,通过互助平台导入客户的成效持续下滑,难以覆盖其运营开销,水滴筹宣布开始收费,便是产生于此。

    李文中强调,平台收取费用从表象来看与其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定位存在矛盾之处。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具备一定合理性,由于若禁止众筹平台在运作中获利,这些平台可能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缺少平台支持的情况下,部分患者难以承担高昂的医疗开销,这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当然,捐款给重病患者治疗本应是出于自愿,平台收取管理成本可能会让部分捐助者不悦,甚至因此停止捐助。也就是说,众筹平台在收取管理成本后体现出商业性质,能否继续发展应当由公众来决定。

    李文认为,为重病患者募集善款是一项慈善事业,然而当前筹款平台正变得日益商业化,这种属性差异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质疑。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商业保险也持续进步,尤其是普惠型医疗保险产品迅速兴起,未来依靠社会募集重大疾病治疗资金的需求会逐渐减少,筹集平台最终可能会被商业保险完全取代。然而目前虽然平台需要收取管理费用,但毕竟能为重病患者提供支持,它仍然具备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水滴筹有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谈道,往后,水滴筹会不断改进平台条例和风险控制机制,给予便捷、公开、确实的线上募捐支持,帮助重病患者得到迅速援助。现阶段,水滴筹正准备成立公开运作委员会,此委员会将由水滴筹核心职位负责人以及精通法律、慈善界的学者、新闻工作者、法律专家等构成,水滴企业最高负责人沈鹏出任委员会主管。透明监督机构将针对水滴筹平台的案例资料真实公开、资金使用安全公开、平台制度合理公开进行管理与监督,并且促进个人重大疾病网络救助平台的正规化进程。

    根据公开信息,水滴筹由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水滴公司于2021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沈鹏、杨光、胡尧等核心负责人持有股份最多,占比达到26.4%。腾讯是其次的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22.1%。此外,博裕资本、高榕资本、瑞士再保险等机构也是其重要股东。

    今年6月15日,水滴公司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报告指出,该公司当季的净利润达到6487万元,较上一季度提升了7.4个百分点。同时,水滴公司还实现了1.05亿元的盈利。

    水滴公司的营收基本来自保险板块,其中保险板块的收入高达6.282亿元,具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销售保险产品赚取的佣金,二是向保险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收取的费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8-31 07:14 , Processed in 0.08918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