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全国疫情下企业遇困境,企业文化借心理机制助力建设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8993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前全国疫情带来的挑战下,众多企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难题。面对这一困境,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成为管理专家们热议的话题。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构建或优化自身的特色文化,推动管理模式的从制度导向向文化导向的转型,并依靠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共同渡过难关。

    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凭空出现,亦非自然生成,它需由组织的管理层有计划地培养并持续打造而成。部分西方学者将这一构建过程称为“文化适配”。具备能力的领导者擅长挑选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员工,同时也能促使那些起初与组织文化不相符的员工调整心态,最终与企业文化达成一致。作者在参与企业文化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感悟,并据此提出,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巧妙地运用数种心理策略进行推广,进而实现效果最大化。

    一、巧用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即对某一特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这种定势效应既包含积极的一面,也包含消极的一面,宛如一把双刃剑。它能在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使人们对人和事物的感知更加迅速和高效;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惯性和惰性的作用,人们往往容易对某些事物,尤其是理念产生固定看法,不愿主动进行改变。

    为了使心理定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其作用,员工需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领会。一旦企业文化理念被提炼出来,我们便可以将其制作成标语,悬挂于墙上;或者印在员工的工作证上;甚至可以设计成台历;亦或是制作成宣传片。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定讲师进行教育培训,并在每日晨会及重要会议前播放。归纳而言,应通过所有可行的手段,使员工深入企业文化氛围之中,待他们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后,进而发挥企业文化对他们形成的固定影响。

    此外,在运用心理定势效应来展现企业文化价值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首先,需明确哪些领域应塑造心理与行为定势,哪些则无需,避免企业文化陷入僵化或负面状态;通常,企业文化中核心要素和标志性内容是需形成心理与行为定势的;其次,确保形成心理与行为定势的内容必须经过充分的训练,若未达到必要的程度,期望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便无法形成定势效应。

    在组织推进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对既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更新与重塑。此时,首要任务是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主动采取逆向思维或其他创新思维方式。当然,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往往还会遭遇企业文化惰性的强烈抵制。

    二、重视心理强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心理强化策略以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其中,正强化,亦即积极强化,指的是通过引入强化因素来激发并提升员工展现积极行为的频率。相对地,负强化,亦称消极强化,则是通过引入强化因素来降低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强化心理因素的应用,意味着应当对那些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符的思想和行动给予及时的肯定,如表扬或奖励;同时,对于那些违背企业文化理念的思想和行为,也应当及时进行否定,如批评或处罚。实施强化措施时,需关注以下要点:首先,需明确强化目标,区分应表彰奖励的行为、应批评惩罚的行为以及无需强化的行为;其次,重视制度执行与承诺兑现,这是强化工作的核心;再者,要全面了解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实践证明,不实与不公的奖惩比不强化更劣;此外,强化方式应多样化,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批评则涵盖公开和私下两种形式,检查则有定期和临时之分;同时,强化需注重时效性,及时强化方能达到最佳效果;还要关注强化时间的间隔,对某一行为,频繁强化并不理想,而采用不定比例或时间间隔的强化效果更佳;最后,需考虑员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对内向员工应避免公开批评,对生活困难的员工可多采用物质奖励,总之,避免用统一模式对待所有员工。

    企业若需调整其文化,首要任务是打破既有的思维框架,对新的文化理念进行重新认知。在此过程中,可以巧妙运用强化手段,促使员工提升与企业文化相符的行为,同时降低违背企业文化行为的频率。

    三、利用从众心理

    个体在感知、判断及认知方面,常受到周围人群行为的影响,从而展现出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行为模式相一致的行为。当少数派与多数派意见相左时,群体压力便会显现,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多数人往往倾向于做出从众的决策。

    群体压力源于群体内部的统一性,非因威胁或行政手段所造成。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运用此原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擅长营造集体舆论。集体舆论即集体的共同意愿,是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且被大多数人所支持的言论与观点。这种舆论通过群众的讨论,以赞扬或批评的方式对集体的动向或成员的行为进行评价,是一种有力的社会调控工具。一旦集体舆论确立,集体便能够分辨是非,对正确的事物给予支持和推广,对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和阻止。集体舆论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举办讨论会等,这些也是企业文化中常用的推广手段。此外,还需善于调动小团体的影响力。在研究中,心理学家指出,当团体规模控制在7至8人时,从众心理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充分调动部门、科室、班组和各类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对于塑造集体舆论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巧妙地运用榜样的示范效应。企业内的楷模影响力主要源自两个渠道,一方面是来自企业、部门以及班组中的领导者所展现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杰出人物的表率效应。这两类人的榜样作用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至关重要。此外,还需注重对逆向从众现象的调控。心理学研究指出,在集体中,若越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反应,那么群体从众的倾向便会相应减弱。因此,对于团体中的抵制和反对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需充分利用企业网站、内部刊物等所有宣传渠道,积极推广企业文化,并巧妙运用群体心理效应,推动组织成员在行为上的统一。当这种统一行为初步显现时,会对那些落后的个体成员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促使他们放弃原有想法,与多数成员保持一致,从而形成组织文化建设所需的舆论与行为之间的正向互动循环。

    四、化解挫折心理,重视员工心理健康

    在组织运作过程中,成员间的摩擦、上下级间的矛盾与冲突,难以完全避免。对于组织成员而言,面对困境时,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如何有效缓解成员的挫败心理,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这同样是组织文化建设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管理者需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以便有效应对和抵抗各类风险,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尊重员工,与他们保持积极而有效的交流,并与周围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此外,组织内部应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员工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提出对组织发展有利的批评与建议;另外,还需强化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并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根据员工各自的特性,采取差异化的培训途径或咨询策略,促使员工主动防范不当行为的产生,同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深入自我认知,确保个人工作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契合,进而有效提升组织目标的推进效率。

    组织成员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便会对所属团队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能更高效、愉悦地投入工作。这不仅是每个组织应努力实现的目标,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企业可依据自身特定情况,巧妙运用这些心理策略。企业本质上是人的集合,文化同样与人息息相关。精准洞察员工心理,有助于企业文化理念更有效地实施,进而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运营中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9 20:37 , Processed in 0.07250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