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宝宝发烧让爸妈焦虑?关于发烧的错误观念及正确认知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413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宝在生病初期最常出现的征兆就是发热。一旦宝宝出现发热,父母们的心中便会充满忧虑,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体温计上的数字不断上升,那种焦急的情绪更是难以言表。

    对于发烧,我们内心常常充斥着诸多误解和成见。尤其是人们常常听说发烧可能会导致大脑受损,甚至引发脑膜炎……过去,我也曾对此深怀忧虑。然而,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儿科专家,以及自己在孩子多次发烧的经历中,我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体温升高是身体免疫系统启动以抵御病毒入侵的迹象。一般来说,体温若超过腋下37.2摄氏度、耳温37.8摄氏度、口腔37.5摄氏度或肛门38摄氏度,即被视为发烧。具体来说,腋下温度介于37.3至38摄氏度时,可称为低热;38至39摄氏度则属于中度发热;39至40摄氏度则达到高热;而体温超过40摄氏度,则被视为超高热。

    大多数发热情况无需通过注射来降温,即便体温较高或极高也是如此。对于超过三个月大的大多数婴儿来说,发热本身并不可怕,也不会损害大脑功能。只有当人体温度超过41摄氏度(腋下测量)时,蛋白质才会发生变异,而在这一温度以下,发热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孩子即便发热,也不会因此患上脑膜炎;发热只是脑膜炎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然而脑膜炎往往还伴随有颈部僵硬、意识不清等其他症状。因此,当孩子发热时,母亲无需过分忧虑。只要孩子的腋下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玩耍和其他活动不受影响,就无需进行退烧处理。

    腋下体温若超过38.5摄氏度,妈妈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若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先观察一段时间。但若宝宝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则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降温。

    退烧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发烧给婴儿带来的不适感,确保婴儿能够正常进食和休息,从而为抵抗疾病提供充足的能量并维持体力;其次,也是为了防止婴儿因高烧而发生高热惊厥。一般来说,经历一两次高热惊厥并不会对婴儿的大脑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家长们无需过度忧虑。宝宝的大脑在经历反复的高热惊厥后,可能会遭受一定的损害;其中一部分病例可能会发展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癫痫,因此应当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退烧虽能暂时减轻发热的征兆,却无法根除导致发热的病原体,这正应了我们常说的“只治标不治本”的说法,也就是说,降温并不代表病情有所改善。若体内的病原菌未被消灭,引发发热的炎症未得到消除,即便体温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很快又会再次升高。唯有准确锁定病症的源头,唯有彻底根除引发发热的真正因素,实施根本治疗,体温方能真正降至正常。

    在为宝宝降温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退烧药物,还有众多天然绿色的降温手段,它们同样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今天,我将这些简便有效的降温方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1、藿香正气液敷肚脐。

    取一枚棉球,蘸满藿香正气水,贴于婴幼儿肚脐处,随后用医用胶带稳妥固定。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等待,宝宝体温即可逐渐下降。此法由一位针灸师所推荐,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退热效果尤为出色,并且对腹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上,从手腕延伸至肘部,形成一条笔直的线。取少量清水,用食指和中指沾湿,从手腕推至肘部,连续操作300至500次,此动作称为“清天河水”。至于“打马过天河”,其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相同,但操作方式不同,需用食指和中指沾水,从手腕至肘部沿皮肤敲打,模拟小马过河时马蹄拍打水面的声音。需同时进行敲击与向同一方向吹风,天河水对人体而言是清凉的源泉,按摩此穴位犹如开启了一道释放身体清凉的门户,而且使用清水涂抹,本身就带有凉爽的触感,吹风的过程中还能促进水汽的蒸发,因此能够快速降低体内的热度。

    3、外感四大手法

    开启天门百至一百五十遍,需以双手拇指轻柔地自眉心部位沿直线交替向前推动,直至触及前额发际线。

    进行100至150次坎宫按摩,需用双拇指的正面,从额头正中的印堂穴开始,沿着眉毛边缘,向眉尾方向,轻轻推向太阳穴区域。

    轻柔地按摩太阳穴约一分钟,以中指指尖从轻至重地逐渐加力。这种按摩有助于排汗降温,若体温较高,则需加大按摩力度。

    轻柔地按摩耳后隆起的骨骼区域约一分钟。沿着耳后高骨向下,你会找到一处凹陷,那便是耳后高骨所在。使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的指尖进行按压和揉动。

    4、退六腑300次

   


    六腑位于前臂靠近小指一侧的直线上,从肘部向腕部延伸。此穴位具有退除五脏六腑实热的功效。若宝宝体温升至39.5摄氏度以上,母亲可立即按摩此穴位。特别是对于持续高烧不退、宝宝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此法效果尤为显著。

    5、蘸水捏脊

    用双手沾取清水,对脊背进行多次揉捏,共计二十次,随后,趁背部水分尚未完全蒸发之际,张口从下至上吹送气息,直至抵达大椎穴,以此将水汽驱散并彻底吹干。此法同样能迅速降低体温,若与外感四大手法相结合,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6、葱油抹手心

    取葱若干,细切为碎,捣碎后用细布包裹并挤出葱液,接着加入少许芝麻油,搅拌均匀。用指尖沾取葱油,轻轻在孩子手心、脚底、额头、颈部以及背部各按摩二十至三十次。不久,宝宝便会开始出汗,一旦出汗,发热症状便会随之减退。

    7、生姜敷手腕

    取一小块生姜(大约10克),将其捣碎成糊,然后涂抹于手腕上方凸起的高骨部位,或者直接将生姜片贴附在相应位置,随后用医用纱布进行包裹,并用胶布加以固定,通常经过大约40分钟的时间,发烧症状便能有所缓解。

    这些手段虽能迅速降温,然而关键在于需准确掌握宝宝的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方能确保热度得以彻底消退。若仅是暂时降温,而未根除炎症,体温仍会波动不定。通常,以下疾病可能导致宝宝发热,母亲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治疗。若母亲难以自行判断宝宝所患疾病,建议先前往医院进行确诊,再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幼儿急疹

    这是周岁以内婴幼儿最常见的发热诱因。绝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一次幼儿急疹,而仅有少数宝宝因体内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从而避免了发病。

    幼儿急疹的显著特征是体温急剧上升,通常发烧的时间为两至三天,体温有时可升至39至40摄氏度。当高烧完全退去后,幼儿的头部和身体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这些疹子通常在3至4天后自行消失。

    幼儿急疹的确诊需待皮疹显现,故多数患儿在发热期间前往医院就诊,而医生通常只能粗略地告知“病毒感染”。

    若妈妈不确定宝宝是否患有幼儿急疹并伴有发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观察发烧前宝宝是否有异常表现,发烧后宝宝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其次,留意宝宝是否曾患过幼儿急疹。若宝宝未受寒、未患呼吸道感染,且饮食清淡,却突然出现发烧,发烧后无其他不适,且未曾患过幼儿急疹,那么这可能是幼儿急疹所致的高烧不退。幼儿急疹引发的发热可以通过涂抹藿香正气水于肚脐处来缓解,亦或是采用清天河水法来降温。幼儿急疹一般发热时间为2至3天,即便热度减退,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妈妈无需过分忧虑。幼儿急疹会自然消退,在孩子出疹子期间,无需额外用药,妈妈只需协助宝宝进行常规的保健护理即可。

    特别要注意的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是在体温恢复正常之后,才会出现皮疹。若孩子发热的同时伴有皮疹,这可能是麻疹、风疹、水痘或川崎病等其他疾病的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2、感冒

    发烧往往是感冒带来的常见症状。当宝宝感冒时,往往会有先兆出现,比如家中空调温度过低,或者是外界气温的急剧变化,亦或是宝宝穿衣过多或过少。感冒除了引起发烧外,还常伴有咳嗽、鼻涕横流、头痛等不适。

    通常情况下,咳嗽伴随黄色痰液,以及流出黄色脓性鼻涕,通常被诊断为风热感冒。而当咳嗽产生泡沫痰,并且鼻涕清澈时,则多属风寒感冒。针对风热感冒的宝宝,适宜食用金银花露、菊花茶等清凉食品。至于风寒感冒的宝宝,则宜饮用姜茶、葱豉汤等能够促进身体出汗的热性饮品。

    针对由感冒引发的发热症状,可以采取小儿按摩疗法,运用治疗外感发热的四种基本手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体温,还能对感冒本身进行有效治疗,无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这种方法都十分适用。

    3、轮状病毒

    秋冬时节,轮状病毒病例显著增多。病毒初期表现与感冒相似,包括发热、鼻塞、恶心等症状。经过两三天,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腹泻。针对轮状病毒的退热,建议采用藿香正气液敷贴肚脐的方法,此法亦能有效缓解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后,人体通常能自行恢复,多数情况下,腹泻症状在三四天内会自行缓解。在腹泻期间,应重视水分的摄入,饮食上需格外小心,适宜饮用浓稠的米汤或以炒焦的大米熬制粥水给宝宝食用。此外,还可以通过逆时针轻轻按摩腹部1至2分钟,以及揉搓肚脐2至3分钟等按摩技巧来帮助缓解腹泻。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高热,其体温常常会升到39度以上,而在某些情况下,当扁桃体出现化脓时,体温甚至可能攀升至40度以上。面对这样的高温,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担忧。对于扁桃体炎引起的持续高烧,家长可以尝试采用敷肚脐、退六腑、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以及蘸水捏脊等多种综合疗法来应对。

    退烧措施只能暂时调节体温,而治疗扁桃体炎的核心在于抑制炎症,若不加以控制,发烧症状仍会反复发作。有时即便采取了退热措施,孩子依然可能持续高烧。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可以通过吸吮宝宝的天突穴来尝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刮痧有相似之处,有助于迅速排出体内毒素。吸出的红痧需立即吐出,并且要用清水漱口。妈妈如果口腔有破皮或溃疡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5、积食性发烧

    若婴幼儿连续多日摄入过多肉类,或者突然大量进食,便有可能导致食积。食积的主要表现是宝宝入睡后突然出现咳嗽,咳嗽加剧后,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剧烈呕吐。此后,夜间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对于食积引起的发热,采用清天河水法可以迅速降温。至于食积引起的咳嗽,可用生白芝麻与冰糖一起冲泡开水,待冷却后喂给宝宝,能有效缓解咳嗽。由于食物积聚导致的食欲不振,家长们务必留意,在这个时期,宁愿让宝宝忍受饥饿,也比强迫他进食更为妥当。

    6、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部位出现炎症时,常常伴随病毒入侵,进而引发发热症状。针对此类发热,采用藿香正气水贴敷肚脐的方式能够有效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在退热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治疗炎症,否则体温可能会持续波动。

    7、打预防针

    许多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轻微发热现象,然而,通常只有在接种“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疫苗后,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烧症状。针对因接种疫苗引发的发热,可以通过敷贴肚脐的方法来降温,或者采用治疗外感症状并蘸水捏脊的方法来帮助退烧。

    8、长牙发烧

    一些孩童在换牙期间会出现发热现象,仔仔便是其中之一。当他刚开始长门牙时,并无明显不适,但等到里面的大牙开始生长,每长出一颗,他都会经历一次发热。在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发热,等体温恢复正常后,会发现新长出的牙齿。对于长牙引起的发热,可以通过清天河水的方法来有效退烧。

    9、其他原因

    肺炎、水痘、麻疹、疱疹性口腔炎、手足口等都可能引起发烧。

    孩子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必须密切留意其健康状况。若对发烧的具体原因感到不确定,可以先采取文中提到的方法帮助孩子降温,并尽快带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特别提醒:众人往往对高热症状关注较多,忧虑孩子会因此出现严重问题。然而,高热并不可怕,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低热。去年,我一位伯伯的孙女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起初的症状便是持续十几日的低热,只因症状不够明显,家人未能引起重视。因此,若孩子出现连续数日的低热,大家务必及时带其去医院查明原因,切勿掉以轻心。

    若宝宝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母亲可通过物理手段协助其降低热度。尽管个人认为物理降温效果有限,但仍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愿与大家分享。

    进行温水沐浴。此方法有助于身体散热。沐浴时,水温应维持在35℃至37℃之间。同时,需调节浴室及室内的温度,避免两者温差过大。若室内温度远低于浴室,应在宝宝洗澡后擦干身体,再将其抱出浴室。

    用温水湿润的毛巾轻轻擦拭婴儿的肌肤。可以准备一些薄荷水,待其冷却至大约37摄氏度后,用它轻轻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以及四肢等部位。薄荷本身具有清凉的特性,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降温效果尤为显著。如果没有薄荷水,使用普通的温水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此法有助于婴儿的皮肤血管扩张,使其体内产生的热量得以迅速散发;同时,在用温湿毛巾擦拭婴儿身体的过程中,毛巾上的水分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体热。

    退热贴,这一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产品,颇受欢迎。然而,不少婴幼儿对它抱有恐惧感,一旦贴上,往往会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

    适量分次饮用温水,避免单次大量饮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宝宝体内热量通过水分的排泄得以迅速散发。

    潍坊润宝儿童按摩技艺培训机构的所在地位于潍坊市,具体是文化路和乐川街交汇点的南侧,距离该交叉口往南走一百米,再沿着路东侧前行即可找到。

    报名咨询热线:

    健康咨询热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4 16:29 , Processed in 0.09863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