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618大战前夕京东阿里整治大企业病,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4128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近“618购物节”的关键时刻,京东和阿里关于解决“大企业病”的讨论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创始人及企业高层纷纷表态,其背后反映了电商行业激烈竞争的残酷现实以及内部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618被视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正面交锋的重要“战役”,此时公开发声无疑是对自身立场的明确表态。业界人士指出,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在第一季度取得的显著增长,引发了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担忧,他们在外部持续进行价格竞争,在内部则致力于解决“大企业病”问题,这成为了当前阶段的关键所在。

    公司内部代打卡形成产业链高管承认管理失误

    据悉,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在最近的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那些长期业绩不佳且从不努力奋斗的人,都不是我的兄弟。”在此期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过去数年公司在管理层面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反思,并承认京东集团内部确实存在所谓的“大企业病”。

    近日,网络上有关于京东内部考勤调整、严格核查打卡记录以及调整午休时间的消息传出。据全媒体记者从多个信息来源得知,京东内部已形成了一套代打卡的产业链,每月有高达1.4万人次寻求他人代为打卡。代打卡服务每次收费15元,且一名代打卡者能够为20人提供服务。

    京东高层指出,鉴于公司过往数年管理松散、能力不足,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迟缓、业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核心业务板块的企业文化出现重大问题,且股价持续低迷,当前采取的管理措施旨在“亡羊补牢”。

   


    针对“大企业病”的整治并非京东独有举措,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24财年的财务报告,在其联名签署的致股东信中,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与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坦诚指出,自25年前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在持续壮大的过程中,也显现出若干“大公司病”的征兆。信中明确传达了积极整治“大公司病”的坚定意志,并展现了保持创业激情的决心:在未来十年,我们将重新定位自己,将公司视为初创企业,始终秉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衷,以创业者的精神不断进行创新。

    电商存量竞争激烈京东、阿里不断调整策略

    京东及阿里巴巴接连表态直面“大企业病”现象,这一举动揭示了在消费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当下,电子商务领域内存量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行业巨头在经营管理层面所感受到的危机意识和焦虑情绪。近期,阿里巴巴、京东以及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均发布了本年度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其中,阿里巴巴对应的是2024财年的第四季度)。根据报告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京东的营收总额达到了26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0%。阿里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218.74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而拼多多的营业收入为868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31%。在营收总额方面,京东依旧位居这三家主流电商平台之首,阿里紧随其后位居第二。然而,在增长速度上,拼多多这一“后起之秀”却远远超过了前两者。今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净利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达到了279.978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6%,不仅超越了市场预期,而且在同行业三家公司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了拼多多之外,还有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紧随其后,还有小红书等新兴的“种草”电商平台在跟进。其中,已经上市的快手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就实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其营收达到了29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62%。在一季度,快手电商的GMV实现了2881亿元的成绩,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2%。同时,电商平台的月活跃买家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22.4%,达到了1.26亿人。

    自2023年初起,面对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激烈竞争,京东和阿里不断对策略进行优化,举措涵盖开展“低价战”、实行无理由退货政策、降低免邮标准、零成本开设商家店铺、构建直播生态等,尽管如此,这些措施并未显著遏制新兴电商和直播电商持续发展的势头。庄帅,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同时也是百联咨询的创始人,他指出,根据数据分析,拼多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实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京东和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有所上升,但这一增长并不明显。在利润方面,京东的利润增长状况有所好转,而阿里巴巴的利润增长则面临一定的压力。

    业内观察

   


    传统电商“剔肥增瘦” 效果仍有待观察

    随着618购物节的临近,阿里巴巴和京东启动了新一轮的内部改革,这一举措标志着大型电商平台开始进行自我审视。这一潮流不仅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也揭示了电商巨头在面对拼多多等新兴企业市值迅猛增长以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新兴力量的强烈竞争时所感受到的紧张和压力。

    在新兴的竞争格局中,这一轮传统电商平台通过精简业务以增强防御能力的做法,其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型企业改革的阵痛以及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还将持续。老牌电商巨头与新兴电商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通过克服“大企业综合症”,使团队更具竞争力。资深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认为,在国内电商市场渗透率较高的背景下,传统电商平台能够维持基本盘已属不易。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应致力于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场景,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2 21:31 , Processed in 0.087213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