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大河唱拍摄地环县道情皮影之乡,影片<皮影、电影和快手>获奖分享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2204
发表于 昨天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庆阳市环县位于甘肃省,它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摇篮之一,同时也是纪录片《大河唱》的核心拍摄区域。这里汇聚了丰富多元的民间文化,其中道情皮影戏更是名声远扬,被誉为“中国皮影之乡”。在《大河唱》上映一年之后,导演杨植淳重返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重逢了老友——道情皮影戏的传承者魏宗富。在这场尝试中,他携带着过往的拍摄经验和感悟,试图通过影像手段去挖掘传统民间艺术皮影、当代视听艺术电影以及迅猛发展的大众化短视频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冲击,并采用影视人类学的视角对乡村地区的快手用户在媒介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究。

    《皮影、电影和快手》这部影片在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举办的年度优秀学术成果推荐活动中,荣获了学生单元的优秀影片奖项。在本期的“在清影拍片”栏目中,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回顾导演在重返环县开展田野调查的前三天所记录的日记。

    - 《皮影、电影和快手》预告片 -

    田野笔记· 01

    出发前我内心颇感不安,对前往田野的旅程心生畏惧。记得当年在大敏那里纹身时,他曾说过,“即便第一次纹身也能忍受,但随着纹身的增多,对疼痛的恐惧却与日俱增。”回想起2016年10月初次来到老魏这里,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我对那次的田野之旅既好奇又充满雄心。凭借着满腔热血,我努力化解了前路种种挑战,内心不再忐忑,反而充满了愉悦。然而到了2020年,那四年过去了,我对皮影戏、对环县、对农村的日常生活已是再熟悉不过,但在田野里即将遭遇的挑战变得愈发严峻,这让我感到极度的恐惧。

    影片剧照

    清晨6点钟,我便起身,匆忙赶往北京飞往银川的航班,起飞时间是8点半。或许是受疫情影响,飞机上并没有满座,当舱门关闭后,我选择在飞机尾部一个宽敞的座位坐下。这已是这条航线上的老面孔,过去几年里,我已乘坐过它十多次。飞机在中途下降时,因气流影响而异常颠簸,坐在后座的两位热衷于讨论孩子教育的大姐,也终于紧张地闭上了她们的嘴巴。银川河东机场的出站口处,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张桌椅,工作人员身着防护装备,坐在桌旁认真地对每位抵达的旅客进行查验。走出站口,搭乘出租车前往银川汽车南站,那里的安检口,负责检查“健康码”的工作人员态度懒散,仿佛正睡得香甜。

    银川开出的11:30班次前往环县的大巴,我上车后小憩了一个小时,醒来时车辆已驶入盐池地区。那时天色略显昏黄,黄沙飞扬,这儿的黄土似乎比往昔更加金黄。戴着口罩坐在车内,感觉颇为闷热,环顾四周,车上大多数年轻人也都佩戴口罩,而那位老者则没有这样做。在惠安堡站点,车辆停下休息,我趁机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并购买了些食物。客运站内的小贩售卖的肉夹馍依旧让人难以入口,仅尝了两口,便见同乘一辆车的病友,身挂尿袋,步履蹒跚地走出车门,四处徘徊。这一幕让我感到极度不适,食欲全无,只得将手中的肉夹馍丢弃。

    登上客车,车辆缓缓驶离了客运站,我拨通了老魏的电话,告知他距离洪德镇还有两小时的路程。老魏那边没有回应,我便打开了快手,果不其然,他正在直播。老魏在直播中提到他在镇上磨麦子,恰好也在等待我的到来。他的直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期间他与其他两位观众互动,一位是远在银川的亲戚,年迈的老奶奶,由她的孩子帮忙操作并与老魏进行连麦。与我对谈的另一位是来自环县合道镇的“农民工老伙计”,他拥有超过三万的粉丝。他对老魏表示:“我们玩快手只是为了找乐子,并不喜欢用套路去吸引粉丝,而且也没想过要赚大钱。”在大巴车驶过窑洞诊所后,我与老魏取得联系,得知他已前往211国道旁等待,准备拦车来接我。大巴车司机看到老魏在路边挥手,便好奇地问道:“这不是那位唱戏的吗?”

    初次乘坐老魏驾驶的车辆,他的驾驶技术相当娴熟。由于道路施工的缘故,通往山上的道路已经改道,现在我们必须行驶一段高速公路才能抵达。在途中,老魏向我询问,“大河唱的这部电影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我回答道:“电影版已经结束了,至于电视版,目前还不知道何时能够制作完成。”我说完话,老魏的表情明显流露出失望之情,“那这部电影就不能算作是成功了。”当时的氛围略显尴尬,我能深切感受到老魏的失落,因为他最初期望的是能让全中国的观众都能看到他表演皮影戏。我问道:“您还是希望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能看到您的表演,对吧?尽管电影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但咱们这里的人并不习惯去电影院观影。”老魏表示:“有不少同行都指责我是在欺骗,他们说拍了这么长时间,影片却始终没有上映。”坦白讲,当我听到老魏这番话时,内心感到十分沮丧。尽管大河唱的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它在我的生活圈子里确实引起了一些波澜。然而,这种影响力并未波及到老魏所处的环境。尽管曾经被神化的媒体成为沟通的桥梁,但它却无法主动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起来。

    抵达家中,我将从北京购置的那副墨镜递给了老夫妇,老魏对此爱不释手,到了晚上直播时,他总是戴着墨镜向“家人们”展示。此次入住的窑洞,正是之前剧组所用的那间,如今它已转变成了老魏的直播间。直播所需的设备一应俱全,亮子和皮影都已安装完毕,随时准备进行表演。老魏担心我会感到炎热,便将我们之前使用的电风扇搬了过来。尽管姨娘先前已经用塑料袋将其妥善保存,但由于西北风沙较大,风扇叶片上还是积满了灰尘。我借来螺丝刀将其拆开,擦拭了许久。另外,由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老魏的窑洞现在也能进行直播了。为了不影响我的休息,老魏在晚上22点之后便携带设备返回了窑洞。

    这间宽敞的住所目前只由我独自居住,没有了剧组的伙伴们陪伴,心中不免有些孤单。我打算去休息了。

    影片导演杨植淳

    田野笔记·02

    清晨时分,我懒散地睡到将近十点才起身,一出门便看到老魏正在院子外围忙碌,他告诉我浴室的排水口附近时常散发出异味,因此打算开挖一条新的排水沟。

    今年遭遇严重旱情,自年初至今仅降雨两次,田地中几乎无农活可做。受疫情影响,各村庄的庙会活动纷纷暂停,庙门紧闭,戏曲演出也被禁止,老魏失去了生计,日日闲居家中,玩玩手机快手,四处寻找事情可做。我半开玩笑地询问,是否是因为您不再唱戏,无法祈求降雨,导致天空不再降雨。老魏微笑回应,或许真是这样。

    午饭后,我请老魏展示他的快手主页。此前,快手平台推送功能助力他半个月内粉丝数猛增两万,这让他颇为欣喜。但近期官方暂停了推送,今日中午查看时,粉丝仅增加了二十余位,他的心情略显低落。

    影片剧照

    午后接到通知,我寄往洪德镇凯悦宾馆的快递已经送达,便请老魏驾车载我下山取件,恰巧他亦需前往采购用于修建排水沟的管道。途中与老魏交谈,意图探询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老魏表示各家各户的境遇各异,有的家庭仅靠耕种为生,全年无固定收入,但即便如此,他们仍能在乡村中维持生计。有些人外出打工,从事体力劳动,全年下来能赚得一两万元,这算是当地的一般水平。若条件稍好,承接一些工程,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元,但这些人通常不会长期留下,赚到的钱大多都花掉了。我觉得您的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唱唱戏,玩玩快手,一年赚上几万元轻松得很。老魏提到,在2018年那会儿,他的经济状况颇为乐观,不仅唱戏还做些其他活儿,总共赚了十万,于是便购置了这辆小皮卡。自从有了这辆车,他几乎离不开它,无论是去哪里、做什么,都驾驶着它,感觉比以前骑自行车既方便又安全。当时购车时,正好碰上了促销活动,因此省下了一万元,最终以8.1万元的价格购得。我询问老魏这辆车是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他回应说并非如此,而是用全款,即现金购买的。他解释道,自己对于贷款的事情感到困惑,认为这样做并不划算,可能会造成损失,因此他并不愿意选择贷款方式。

    在回家的途中,我帮老魏打开了车内的空调。他提到,以往冬天他从未开启过空调,认为一旦开启,人们容易感到困倦,而夏天则习惯于一直开着窗户。鉴于我了解老魏有晕车的毛病,担心他可能会觉得空调的冷风让人不适,然而老魏却表示感觉非常舒适,这样一来还能关闭车窗,避免尘土飘入车内。老魏不禁赞叹科技的神奇,好奇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想出空调这样的发明。小时候与长辈探讨科技,他们几乎无人相信,那时普遍信仰神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认识到,对神的信仰只是迷信。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谈论了老魏年轻时的往事。他提到,当年他和姨妈的婚约是由他的爷爷和姨妈的父亲所定。他的岳父,也就是老姨夫,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担任着队长的职务。当时,老魏16岁,姨妈12岁,便有了这门婚事。然而,岳母认为老魏家境贫寒,不愿将女儿嫁过去,因此拖延了很长时间,直至老魏20岁,姨妈也到了20岁,他们才最终结为夫妻。在那个年代,24岁仍未结婚的人,几乎可以被视为光棍。我心中充满疑问,按理说魏家作为皮影戏的世家,家境应当颇为富裕,然而为何却如此贫穷。老魏解释道,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禁止唱戏,再加上其他种种变故,魏家逐渐由富变贫。因此,他的爷爷对老毛十分反感,认为老毛掌控了他的人生。老魏似乎意识到不宜过多批评毛,于是补充了两句,称毛的指示可能被下级误解了,而在当地,毛仍被视为一位神人。我说我和您爷爷观点一样,毛就是个普通人。

    抵达家中后,我首先向老魏详细说明了空调的使用方法,这过程仿佛是在指导家里的长辈,与老魏一家人的亲密互动让我心情愉悦。在晚餐前,我陪着老魏一起挖掘水沟,虽然颇为疲惫,但我将其视为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感觉很不错。由于晚上工作十分劳累,晚餐我也吃得格外丰盛,一口气吃了三碗刀削面。

    夜晚,魏师傅考虑到怕打扰到我,便直接搬回窑洞进行直播。临睡前,他来到我的房间小坐片刻,一同观看了其他人的直播。鉴于要进行调研,我期望魏师傅能为我引荐一位名叫樊攒劲的农村姑娘。她家位于山城,与洪德镇相去不远,魏师傅告知这是他家的亲戚。然而,当我提出希望他帮忙牵线时,他却显露出几分犹豫。他之前试图促成这位姑娘与拴平的婚事,但拴平却并不乐意,认为对方玩快手不够正经,因此现在老魏也不便再与这位姑娘见面。我提及您之前不也曾与她互动过吗?老魏回应说,那是因为宝军曾两次对老魏的网络空间进行攻击,这才导致这位姑娘主动与他连麦,之后两人也就没有再联系。

    我住所面向西方,自午后起气温急剧攀升,直至夜晚,热浪依旧难以消散,无奈之下,我只得裸露上身入睡。手机使用时却引来众多蚊虫,令人烦恼不已,于是只得开启台灯置于远处,以吸引那些蚊虫的注意力。

    田野笔记·03

    清晨时分,老魏已着手继续挖掘水沟,进展颇为顺利。他曾在说过年期间这段日子一直无所事事,宅在家中日夜沉睡,让人心生烦闷。如今有了这份工作,吃饭变得舒心,睡眠也更为安稳。老魏在劳作时总是全神贯注地跪在土沟中,蓝色的牛仔裤上沾满了泥土。而他脚上那双尖头小皮鞋,如同行军靴一般被穿着,毫无一丝时尚感。我察觉到,尽管老魏他们时常抱怨工作繁重、辛苦,但农村人对于体力劳动的态度似乎就如同日常饮食和睡眠一般自然且必不可少,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记得有一次,我跟着老魏一起干农活,帮他铲土、砸地,老魏却对我说:“这活儿我干不了,太累了。”但他们却能坚持下来,因为他们手上有“功”积累。

    老魏完成任务后,身上沾满了尘土,匆匆忙忙地走进屋内打算用餐。这时,姨在旁边大声地斥责他,要求他先换下脏衣服,才能吃饭。姨对清洁卫生特别讲究,经常指责老魏不剪指甲、不擦桌子,对个人卫生不够重视。然而,我觉得在这个山野和农家环境中,“脏兮兮”的老魏似乎显得格外融洽。每次到老魏家,我似乎也不再那么注重卫生,身上沾点土也没关系。田间的豌豆采摘后无需清洗,只需轻轻拂去泥土便可直接入口,口感清甜。这里的生活似乎就是这样,与都市生活有着明显的不同。

    傍晚时分,老魏结束了工作,进度比预期要慢,不过预计明天便能圆满完成。在过程中,我探究了老魏新增加的快手粉丝情况,发现他们大多数是通过“发现”这一板块关注到老魏的,其中外地粉丝占据了多数。餐后,我向老魏提议,咱们可以制作一些科普小视频,上传到快手平台上。这样一来,便能借助快手的推广热潮,吸引更多外地观众的关注。同时,趁着我在这里,咱们可以迅速制作出几十个视频,配上字幕,之后可以陆续发布。老魏听后十分兴奋,立刻表示赞同,并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尝试录制了一段视频,内容主要是对几个皮影角色及其所代表人物的解说。我选定了老魏家的院落外围作为拍摄地,背景映衬着远方的田野。随着直射光线逐渐消逝,但环境亮度依然适宜,我便趁机向老魏传授了关于一天中哪个时段最适合摄影的知识。这段时长57秒的视频被分成了四个部分,拍摄过程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起初,我尝试使用快手自带的语音识别功能来识别老魏的对话,但未能成功,于是只得一句一句手动修改,最终完成导出。老魏对我们的创作表示了高度满意,他认为加入字幕后作品更加出色,并且提出了增加更多唱段的建议。然而,我向老魏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我们应当优先制作一些以科普为核心,旨在吸引外地观众关注的节目内容。

    今夜直播将在我所居的“西厢房”举行,我向老魏提议,最好推迟开播时间,九点钟开始为宜。姨也赞同我的看法,她提到老魏以往常常在八点钟开播,而在农村,晚餐较晚,那时多数家庭还在进餐,因此观看人数不多,人气不够旺盛。若改为九点开播,直至十一点结束,人气高峰期可达到四百余人。今天的收入还算可观,一位名叫“永不忘”的豪客送出了两枚火箭和一辆豪华跑车。活动尾声,某村庄的村主任与老魏进行了直播互动,希望能邀请他到村里表演戏曲。他们村子里众多村民都在快手上关注着老魏。然而,这位村主任还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老魏能创作一些与扶贫、乡村振兴、环境卫生等主题相关的段子。原因是他们村子管理严格,不允许举办庙会活动。老魏听闻业务上门便一口应承,声称没问题,保证能撰写,然而直播结束后,他开始犯难,不知该找哪位作者来创作此类主题的歌词。

    影片剧照

    晚间直播结束后,我们注意到傍晚发布的搞笑内容并未获得太多的点赞与关注,这比之前少了许多。老魏对此表示担忧,他怀疑是否是因为官方不再推送,我的直觉也告诉他他对内容产生了疑虑。事实上,老魏心中的目标受众与我心中的有所不同,观看段子的人群与观看直播、听戏的人群确实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在后续的观察中进一步明确。

    临睡前发生了一件事,我注意到最后录制的文件似乎因为摄像机断电而损坏了,内容是关于与村支书商谈生意的,这可是我当天拍摄到的最关键的一段资料。心情一度十分沮丧,但后来在淘宝上找到了可以修复的商家,心情才稍微平复。还是先去休息吧,明天一早再处理这个问题。

    清影工作室,这一致力于影像制作、传播与研究的团队,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的教师、学生以及校友共同组成,并于2006年正式成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0 06:04 , Processed in 0.100226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