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有幸参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忆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历程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790
发表于 昨天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深感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新书发布会。在会上,我聆听了周小川行长与姜建清董事长的精彩演讲,深受启发,感触良多。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有幸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如今,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十余年,再次来到这里,诸多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仿佛让我重返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那是一场绝无退路的“背水一战”,一场不容有失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或经验可供借鉴,每一步都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每迈出一步,尤其是在关键节点上的创新与决策,背后都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艰辛。那种艰难、曲折和忐忑,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指引下,得益于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国五家国有银行在改革道路上历经坎坷,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其成就足以被载入全球金融发展的史册。在此,我向包括周行长、姜董事长在内的改革设计者和实施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段历史无疑是值得深刻记忆的。

    回望此次改革,诸多珍贵经验和显著成效均需提炼归纳。概而言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呈现出以下几大显著特征。

    首先,我们关注改革的一贯性。当前,众多人士在讨论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他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股份制改造以及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上。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起源。国有银行踏上股改的道路,是整个经济金融改革深化与突破的体现,其背后有着一条清晰、连贯的历史发展轨迹。在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将银行转变为真正的银行”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从1979年至1993年期间,中国工农中建等银行纷纷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大一统”的人民银行和财政体系中独立出来,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自1994年至2002年间,《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国家主导的专业银行开始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逐步迈向了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进入2003至2016年,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在此会议上作出了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全面改革的战略决策。我国国有银行通过实施财务重组,进而组建股份公司,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并成功完成境内外发行股票的“四部曲”,陆续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和上市,逐步跻身国际一流银行行列。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新时代的“三大任务”,国有银行由此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四十年风雨兼程,历经坎坷,股份制改革成为这一系列变革中最引人注目、最为璀璨的一次飞跃,而之前的改革尝试则为股改的成就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和前奏。这体现了一种内在的、一脉相承的历史发展脉络。

   


    工商银行方面,自1999年起便开始着手处理不良资产,从而开启了股份制改革的序幕。用姜董事长的话来说,这相当于“先清理好房间”。在那个时期,在姜董事长的领导下,全行员工齐心协力,发起了针对资产质量的一场攻坚战,以及旨在扭转经营效益的翻身战。在2000至2004年间,凭借自身不懈努力,不良资产余额减少了2052亿元;成功化解了近1万亿元的借新还旧贷款问题;新增贷款的不良率被有效控制在1.6%以下;上市前夕,公司净利润增速年均达到近30%;这些成绩为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8月,我接到了总行党委的任命,负责计划财务部的工作。当时,姜董事长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当年的经营利润(与现在的拨备前利润口径相当)需达到900亿元。去年,工商银行的拨备前利润达到了5340亿元,仅一个季度就超过了900亿元。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依然觉得2005年的任务完成最为艰难。为了实现利润目标,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这一切都是为了为股改创造有利条件。姜董事长刚刚提到了“天道酬勤”这个词语,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上市路演即将收尾之际,红蓝两支国际路演团队在旧金山与国内进行了连线,最终我们成功确定了定价,并且确认了工商银行上市这一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那个时刻,姜董事长同样说出了“天道酬勤”这句话。那时,包括中介在内的所有人都一起鼓掌,共同庆祝这个难忘的时刻。

    第二点是改革的独到之处。如今回顾,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实际上,改革的困难和复杂性远超人们的想象。大型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与国有企业改革紧密相连,其作用至关重要、影响深远,这也使得对于改革方案和路径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周行长不久前指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有限,财政基础较为薄弱。在这种背景下,改革的费用究竟会有多少,如何处理不良资产,改革所需的资源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探究、勇于创新和突破。改革的全盘思路与架构的设定,以及五大行的具体执行计划,都经过了多次修订,融入了众多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充满创新精神的观念、策略和措施。周行长刚刚提到,他巧妙地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对外汇储备进行注资,以支持中行和建行的发展;此外,工商银行在股权改革中引入了“共管基金”这一独特模式,通过未来的收益来支付改革所需的成本。这些创新举措不仅降低了重组改制的开支,还把握了宝贵的时间机遇,推动了股份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倘若在股改上市过程中没有采取如此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解决诸多难题,国有银行在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中,又怎能保持自身的稳定,并充分发挥其稳定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改革决策者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点,改革具有全面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不仅为国有银行注入了资金和资本,还引发了深层次的理念和机制变革;它不仅促使国有银行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还为国有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全新的示范。它不仅是全面的规划和策略,还展现了全面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例如,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银行的经营体制机制和理念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对其的关注本身便构成了有效的约束与动力,促使各家银行定期披露业绩信息。以股改为例,既吸引了资金,也引进了智慧,通过吸纳战略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及管理层面获益良多。工商银行对战略投资者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市场风险治理架构进行了优化和提升。自2007年开始,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部独立负责中台市场风险的管理工作,并自主开发了分布式市场风险IP系统,成功实现了集团“T+1”市场风险的计量与汇总。该系统后来荣获了人民银行颁发的科技发展一等奖。在常振明行长所著的书中,他还提到,建设银行通过与战略投资者携手合作,在网点布局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改进成果。姜董事长以“一钥开双锁”的比喻阐述,通过不良资产核销、债转股等举措,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得以加速,有效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促进了其优化重组与转型升级。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不仅承载着一部书籍的重量,更是那段丰富、生动的历史的真实反映。该书涵盖的视野极为宽广,格局宏大,所引用资料详实完备,叙述脉络清晰可见,访谈对象的层级之高在金融类书籍中实属罕见,无疑将在金融发展史上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首先,本书展现了宏观的历史视角。正如前文所提及,它不仅关注了2002至2010年间股改的实践过程,更深入研究了股改的还原与复盘。同时,它并未局限于这一时间段,而是将股改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之中,并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长河中定位。进一步地,本书的研究范围被拓宽至1978年至2018年的整个40年历史跨度。这种宏观的追溯视角,宛如展开一幅描绘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的巨幅长卷,从而让股权改革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载显得更为充实和全面,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历史的深度与厚重。

    二是展现了理论层面的成就与创新。该书巧妙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从改革者和银行家的角度出发,对历史进行审视,总结经验,并阐述逻辑。例如,在股改过程中,对如何实现国有银行产权的多元化以及经营机制的市场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丰富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并使其更加深入。例如,国有上市银行在治理层面创新性地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将企业党组织深度融入治理架构,充分展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并在逻辑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理论体系。

   


    本书不仅蕴含着宝贵的史料价值,还兼具很高的可读性。无论是上卷中的正史记载,抑或是下卷的访谈记录,均严格遵循历史事实,经过详尽的考究和严谨的审核。书中诸多史实系首次公之于众,涵盖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过往经历以及幕后细节,均为难得的珍贵资料。就编著者而言,姜董事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银行家,也是我深怀敬意的资深领导。这几年来,他不仅在勤勉工作之余,更是将业余时光几乎全部投入到了对金融历史的深入研究之中。他勤奋耕耘,不断推出新作,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比如,《近代中国外商银行史》一书,便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据我所知,《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是他投入关注和心血最多的一部著作。身为股改的执行者和见证者,他对股改的深刻感悟、透彻分析以及犀利的文笔,是他人难以企及的。观察访谈对象,参与当年方案制定的领导们都是改革的参与者、践行者。他们的回忆与记录,既真实可靠,又充满情感;既具备权威性,又具有可读性;既蕴含历史气息,又充满现场感。

    此书非故事之终章,实乃新征程之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之路仍漫长且艰巨。回顾股改时期那段充满奋斗精神的辉煌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我们将继续秉承改革精神,坚守改革方向,保持改革决心,共同谱写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最后,我愿对这场卓越的变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要向引领这场变革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要向本书的编撰者表达我的敬意!

    本篇系出自我国工商银行执行董事谷澍之口,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新书发布会”这一重要场合所发表的演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8 05:15 , Processed in 0.094023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