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四川曾有老虎肆虐,为何没吃大熊猫?65岁护林员道出缘由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7461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曾出现过老虎,可为什么老虎没吃大熊猫呢?一位65岁的护林员告知我,80%的人并不清楚,即便老虎“饿疯了”,它也不会把熊猫当成美味食物,这并非是因为老虎被熊猫的可爱模样所打动,而是另有原因 。

    四川地区气候炎热,曾有大量老虎到处活动,最严重的虎患能追溯到清朝初期,那时四川城乡多次出现虎患,即老虎伤人的情况 。

    明朝末年时,老虎大规模“进军”四川,当时因战争导致大规模人口锐减,于是华南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走向城镇和村庄 。

    欧阳直在《蜀乱》一书中有相关记载,其内容为:四川到处都是老虎,数量有的是七八只,有的是一二十只,这些老虎会爬上高楼房屋,还能在水上漂浮并登上船只 。

    到当地被任命的父母官,首要之事便是“捕虎”,此行动致使华南虎数量急剧减少,至康熙末年时,四川俨然成了全国知名的米粮生产基地,老虎数量亦变得稀少 。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南虎已经消逝不见,相反,它成为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动物。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了解得非常少,一提到四川,他们的第一印象是四川的火锅,或者是毛色黑白相间的大熊猫,然而对于华南虎,他们却很少听说过。

    那么当时华南虎数量众多,在见到熊猫的时候,为何没有把熊猫视为“盘中餐”呢,是因为熊猫太可爱,华南虎不忍心“杀生”吗?

    老虎是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它不会因为某一种动物长相可爱就“放生”,在老虎看来,只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区别,老虎自身就是捕食者。

    其实,华南虎不吃熊猫,是有以下几点原因存在的……

   


    华南虎与熊猫的生活栖息地不冲突,老虎被称作森林之王,通常生活在树木繁茂的丛林,熊猫虽也生活在四川,但其生活领地是竹林。

    一个在森林里寻找食物、进行捕猎,另一个在竹林中处于闲适状态,两者几乎没有碰面的机会,更谈不上发生肢体冲突了。

    同时,二者享用食物的时间不一样,老虎通常在夜间寻找食物,大熊猫一般在白天吃东西,晚上休息,这恰好造成了“时间差”,二者相遇的概率非常低。

    第二点:熊猫战斗力十分强悍,华南虎要是遇上熊猫,通常不会选择与熊猫发生冲突,而是会绕道走 。

    熊猫为什么叫熊猫,而不叫猫熊呢?华南虎是猫科动物,熊猫名字里有“猫”这个字,然而它并非猫科,而是熊科动物。

    提起熊,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脾气暴躁,力大无穷,像棕熊就是这样,一头成年棕熊的掌力能达到惊人的1600公斤,老虎和狮子在它们面前只能望洋兴叹 。

    熊猫的掌力不如棕熊强悍,不过其实力也不可轻视,特别是熊猫的牙齿咬合力非常强悍,熊猫虽是杂食性动物,平常主要以竹子为食 。

    熊猫偶尔会捕猎一些小型动物,这是因为“嘴馋” 。比如竹鼠,它会在竹林中肆无忌惮地搞 “破坏” 。而竹鼠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熊猫的晚餐 。

    老虎的实力很强大,然而遇到熊猫,如果二者进行争斗,那么谁胜谁负很难判断,就算老虎取得胜利,它也会身负重伤 。

    而且,即便真的遭遇了,熊猫也具备优势。其优势在于它会爬树,并且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老虎最多只能在树底下干等着 。

   


    第三点:任何动物捕食,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并非为了拼命,并且不会主动选择迎难而上。

    对于在大自然中生活了很久的动物们来说,老虎是这样,狮子是这样,狼群也是这样,它们捕猎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填饱肚子 。

    这些动物看起来凶残至极,却不会主动“招惹”麻烦,就拿华南虎来讲,它们捕猎仅仅是为了不挨饿,明明存在更优选择,为何要去冒险,为何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和熊猫一决高下 。

    老虎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面对有危险的情况,它们不会主动去冒险,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它们会选择用最小的力气、最短的时间来达到饱腹的目的,这才是它们的首选。

    森林里,动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华南虎不会愚蠢地主动去招惹熊猫 。

    熊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独一无二,其长相可爱是人类赋予的,在动物眼中,熊猫或许是十分恐怖的庞然大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3 17:31 , Processed in 0.08631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