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电脑小技巧,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实用指南:3个技巧实现多设备文件快传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292
发表于 2025-4-19 11: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我们讨论了微信在手机中的一些实用操作。这些技巧既提高了我们在微信的办事效率,又能让微信更契合我们的使用习惯。

    在使用微信时,我发现自己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工具是它的文件传输功能,该功能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之间互传各类多媒体文件。

    如果你工作需要用到微信,那么这份操作指南或许能帮到你。

    懒人目录

    多设备文件快传?用微信的这 3 个功能就行

    如果你有经常传文件的需求,那么你对“文件传输助手”一定不会陌生。微信特地设置了这个单独的工具,能够让我们在多个设备之间更方便地传输文件。通常它会如同联系人一般出现在我们的聊天页面里。

    我们可以快速找到它。如果你同时登陆了电脑端和手机端,就可以在手机里点击“传文件”,这样“文件传输助手”就会自然跳出来,也就免去了搜索它的步骤。

    这是多设备文件快传的一种方法。若要将当前设备中的文件保存到另一个设备,还有两个诀窍。

   


    微信的“收藏”如同一个 2G 的“移动硬盘”。若想要将文件迁移到其他设备,那就先把它收藏起来吧。

    微信收藏自带同步功能,所以无论在哪个设备或终端收藏了内容,都会自动同步到正在登录微信的设备上。

    微信的聊天记录是可以被收藏的,其中包含聊天里的文件,也包含聊天里的图片,还包含聊天里的视频。

    快速进行“打包”会比较省事。那快速“打包”聊天记录的技巧呢?你得看下一条锦囊妙计,这里暂且不展开。

    经测试,在手机进行微信收藏后,电脑上的微信收藏里文件也会很快出现。如果文件不是太大,那么几秒钟就会见效。

    除此外,聊天记录的备份功能能够实现这一功能,而且这个“移动硬盘”的容量更大。

    聊天记录备份的功能原本是将重要信息备份到另一个设备上。既然存在这个功能,那为何不能将其当作移动硬盘来使用呢?

    微信备份的过程如下:若要在其他设备上查看微信里的信息,需先备份聊天记录并将其存到云端,然后通过另一设备进行下载获取。其适用于以下情况: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之间进行迁移;从手机备份到  和 Mac。

    资料的多设备保存,只要按照这个流程走也就完成了。

    我的习惯是,对于那些需要备份或迁移的文件,在第一时间完成备份后,就会去想办法把它们下载下来,并保存在需要存储的设备上。所以你要记得,备份之后要及时进行下载。

    一键转发图文信息给联系人:聊天记录「打包」

   


    同样的,打包聊天记录的方法需要把电脑端和手机端分开来讲。

    在 Mac 端,你能够通过鼠标轻松地选中某些对话。接着,就可以进行选择转发、收藏或者保存至电脑等操作。并且,Mac 端比其他端更易用!用户需进行右键操作并选择“多选”,之后再一条条地选择聊天记录。

    在手机端,你可以先对一条聊天记录进行长按操作。接着,会出现“更多”的选项。点击“更多”后,其旁边会出现勾选框。然后,点击需要打包的对话,就可以进行转发、收藏或发送到邮件的操作了。

    这个技巧很简单,同时又非常有需求。学会之后,就再也不需要一条条地转发、保存或者收藏聊天记录了。

    微信不能多开,但在电脑上除外

    如果你需要在电脑上同时登录多个微信,那我就得从箱底把这个方法找出来给你。

    客户端能够登录一个微信,同时网页版微信也可以登录一个微信,如此一来,你就已经成功登录了两个微信。

    想要登录更多账号?那就另外打开一个浏览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登录了浏览器账号,或者使用的是像这类电脑自带的浏览器,系统会默认你已经登录了网页版,所以此时只能通过网页登录一个微信账号。然而,如果你退出了浏览器账号,那么每打开一个新窗口,就能够多开一个微信,打开网页版微信后,就可以登录你的第三个、第四个账号了。

    如果你拥有多个浏览器,那么操作起来会更简便。只需让每个浏览器都登录一个网页版微信,想要开启几个微信就能开启几个。当然,这是以你拥有这么多微信为前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6 03:50 , Processed in 0.080115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