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普及重要性,中国科协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922
发表于 2024-12-29 18: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任务”。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地院士为我国当前科技热点问题提供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为建设贡献力量一个科学的和技术力量。 #万IP创新科普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承载着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农业是社会稳定繁荣不可动摇的基石,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向未来,人们在思考:当传统农耕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谁将肩负新时代农耕的使命?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 “黄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能人种田。”正是在2010年,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时,我说我的初衷和使命就是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

    近年来,“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中央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和学术论文中。我相信,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航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巨轮前行。

    2019年,我们承担了广东省重点科研项目,开始研究无人农场。什么是无人农场?我们查遍了各种资料,却找不到准确的解释。想了想,我把无人农场的核心功能概括为五句话:耕种、收获、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全自动田间转运作业、自动避障和异常停车确保安全、实时。作物生长过程全程监控,智能决策、精准运营,无人能及。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无人农场已经突破了数字感知、智能决策、精准运营、智能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未来农场的发展方向。

   


    人们不下田也能耕地,也能耕出好地。今年,我们在广西贵港建立了智慧无人水稻农场,采用无人驾驶插秧和直播技术。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如果后期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亩产有望突破600公斤,创当地新高。

    罗希文院士团队论文《我国大田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及建设实践》

    截至2023年底,我们已在全国15个省份启动了30个无人农场建设,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2021年广东早稻种植中,我司优质丝米19品种亩产达662.29公斤,比农民自种高出32个百分点。 2023年,湖南益阳千山洪镇无人再生稻田,第一季亩产高达830.7公斤,第二季亩产也达到411公斤,总产量两季产量达1241.7公斤。

    近年来,农村务农的主力军变成了“38、61、99”——妇女、儿童、老人,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但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悄然改变。年轻人开始重返农田。他们悠闲地坐在这里,监控着机器的高效运转……展望未来,无人农场时代已经到来!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突破。比如,水稻种植、烘干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存在短板,蔬菜机械化生产还存在困难。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的支撑。锚定2035年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必须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技术核心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的力量,需要投入到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如今,农业大学的办学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社会各界也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能够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的职业平台。

   


    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选择农业职业的年轻人,要多到农村去,到农业中间去,到农民团体去。要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只有经历过耕作的艰辛,才能洞察农民的真实需求,才能准确评估机械在田间的实际表现。

    如今,随着智慧农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衷心希望更多前沿技术能够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机械化不断进步,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高水平的现代化。 ,共同为建设农业强国做出贡献。

    (作者罗希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光明网记者吴跃通、李新哲采访编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5 09:14 , Processed in 0.07693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