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4G信号满格却上不了网?揭秘大型活动背后的网络保障措施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6731
发表于 2025-1-5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4G信号明显满或接近满,但就是无法上网或者上网体验很差,与2G相当。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涉及到一个场景(是个经典的场景,很容易理解),就是当我们遇到大型社交活动(比如演唱会等)时,它的具体表现包括:手机短信一般正常,但上网速度很慢,发送和接收微信消息极其缓慢,甚至无法连接互联网。很多人甚至会抱怨运营商的网络太差。

    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运营商是如何保证活动时网络正常覆盖的。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当有重要活动时,为了保证现场网络正常,运营商会提前安排支持人员——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现场感知,后台人员监控指标并实时修改相应参数。相应地,除了增加应急通信车外,还将增加小型基站,并将周边基站软扩展到活动现场的小区,临时增加功率,增加小区接入用户的最大数量,和其他操作。 。

    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看基站层面,看看一个小小的基站是如何容纳这么多人的。

    1、基站容量不是无限的

    首先,基站并不是万能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演唱会中看似有4G信号但无法上网的情况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类问题,基站拥塞。

    一般来说,宏基站有3个小区,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小区。这里的小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住宅小区,而是一个基站的天线。一根天线对应1个RRU(Radio  Unit),1个BBU(  Unit)可以连接多个RRU。

    大多数宏基站的一个BBU下挂有3个RRU,每个RRU对应一根天线。这个天线,也就是上图中的白板,被称为单元。书面形式为——例如动漫产业园-131社区、动漫产业园-132社区、动漫产业园-133社区。当然,实际命名各个城市有所不同,基站命名也会涉及厂家设备、标准、宏机房等,比如青岛动漫产业园-LPHZ-131(不是真实存在,只是举例) ),L代表LTE,P代表莆田(厂家),H代表宏站,Z代表市区等。

    通常,一个小区可以容纳400个用户。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更多的用户。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 1,000 也是可能的。

    400个用户的访问主要是基于感知。这个地区不同,设置也不同。也就是说,单个小区下,小于等于400可以保证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比如秒级收发微信、图片、看视频等;然而演唱会现场人很多,几万人在动,同时处于连线营业状态。亦有数千人。这个时候我们就无法追求好的感知。我们需要在牺牲一定感知度的前提下容纳更多的用户,让更多的人可以发朋友圈或者其他东西。但此时,似乎视频有些无聊了。

    如果同时接入的人数超过了现有可以容纳的基站小区总数,那么就会出现看似有信号实则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因为在进行业务的时候在连接状态下处理,需要通道“help”。是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高速公路。如果人太多,高速公路被堵住了,自然就变得无法行走。

    这里我们不会描述太多的专业名称,因为小编发现那些干巴巴的名词会影响小伙伴们的阅读热情,所以在这里小编尝试用通俗化的描述与大家交流。

    有时基站容量没有达到上限,甚至接入用户很少,但实际使用4G网络的体验仍然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2、信号多并不一定代表信号好。

    这就是小编​​接下来要讲的,无信号上网或者上网体验很差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城市地区有很多基站。当用户移动时,手机接收到的基站信号会从这个基站的A小区“跳”到另一个基站的A小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户终端处于业务模式,我们称之为切换;如果用户的终端处于待机状态而没有进行任何操作,我们称之为重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见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就无法知道它们所占用的基站信号的具体信息。如果我们在室外,手机信号很好,但实际体验很差。如果没有大型活动的话,大部分都会出现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参数错误的情况并不多,因为很多都是厂家做的。默认值。

    无需担心切换和重选。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上述场景中,会存在同一位置多个信号的问题。如果同一区域的信号差别不是很大,dB差小于6,那么满足重叠覆盖的要求是用户感知差的第二个原因。

    我们知道,信噪比SINR值越小,用户感知越差。这个感知指的是下载和上传速率,因为SINR值很差,但RSRP值仍然“表现”得很好,给人一种错觉——MD! - 信号值为65dbm,为什么我打不开同志朋友发给我的微信短视频?热鸡!

    还有一个类似于重叠覆盖的问题,这也是用户感知不佳的原因之一。它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乒乓切换。顾名思义,手机在多个小区中来回切换信号。这一般和周围单元格的开关阈值设置有关,不管按下它。如果用户正在通话,通话突然断线,则属于掉线,应向接线员投诉。

    3、通讯万恶之源——干扰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影响用户感知的原因,也被戏称为一个行业的万恶之源——干扰。

    顾名思义,干扰就是干扰,不然你还想要什么……

    在通信领域,2G存在频率干扰; 4G有模式3、模式6、模式9干扰。此外,还有各种更复杂的干扰,例如阻塞干扰、寄生干扰、邻道干扰、跨通道干扰等。调节干扰、加性噪声干扰等。可以说,干扰无处不在。

    下面简单说一下Mode 3干扰是如何导致用户感知下降的。

    模式3干扰本质上是同一区域存在多个主同步信号,导致终端无法正确选择小区切换,导致用户感知下降。

    Mod 3干扰是PCI除3后相同余数的概念,也是相同PSS信号引起的干扰。

    PCI是指物理小区ID,相当于TD中扰码的概念。它用于区分细胞。由于目前的LTE网络是同频网络,必须使用不同的PCI来区分小区。总共有 504 个 PCI。 ,编号从0到503,计算公式:

    PCI=3*SSS+PSS

    其中,SSS为辅助同步信号,共168组,编号从0到167; PSS是主同步信号,一共有3个,分别是0、1、2。那么通过公式我们正好得到504个PCI。

    反过来,PCI/3 又是 Mod3 的来源。 Mod3干扰是PCI除3后同余的概念,也是同一个PSS信号引起的干扰。

    在谈论Mod 3如何影响下行速率之前,我们首先了解几个术语。

    LTE的最小资源单元称为RB。 20M带宽最多可使用100个RB。也就是说,理论上需要这么多的RB才能保证最大的下载速率。

    我们知道,用户的感知速率是由系统分配给他的资源(即RB数量)和信号调制效率决定的。因此,当可分配的RB数量固定时,信号调制效率决定了用户速率。

    信号调制方法决定了单位资源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信号调制阶数越高,传输效率越高,但对传输路径的信号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TD-LTE(以TDD为例)的信号调制方式分为三种。按照调制顺序从低到高分别是QPSK、16QAM和64QAM。在相同调制方式的情况下,码率越高,传输效率越高。码率还受到信号质量的影响。

    就像RSRP代表信号强度一样,CQI代表小区信号质量(信道质量指标),如上图所示。

    COI 与 SINR 有直接关系。

    UE(移动电话终端)根据测量的SINR值确定可用的CQI并将其报告给基站。因此,CQI值主要与下行参考信号的SINR有关。

    当模式3冲突时,由于两个小区的RS信号具有相同的时间和频率(同一时间,统一频率),导致主服务小区的RS信号的干扰增加,SINR下降,这也会导致CQI减少,进而导致调制方法退化。 ,单位资源内的传输速率下降,因此用户的服务速率也下降,导致感知变差。

    总结:

    事实上,影响用户实际网络使用体验的因素有很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常见原因。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大学同学身上的有趣故事。

    那一年,小编的大学同学还是一个在中国移动工作的傻小伙。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客户不断反映小区信号很差,几乎天天抱怨。社区里几乎所有的抱怨都来自于这位先生。

    不过,小编的这位朋友已经多次到现场与客户交流过。在小区里,物业不允许新建宏站和小基站,因为大多数人都抱怨有辐射,害怕对孩子造成伤害。先前安装的设备已被推迟。由于无法获得电力,他们最终撤退。

    投诉与编辑朋友的利益挂钩。他们一方面不断抱怨没有信号,另一方面又害怕辐射,不允许设备进入小区。

    直到他们的社区举行投票,基站设备才被允许进入社区。从此以后,抱怨的次数减少了,笑容又回到了朋友的脸上。

    运营商网络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但是网络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您是否遇到过信号很好但打电话却漏话的情况?您是否遇到过通话卡住但上网声音却很清晰的情况?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聊。

    广告声明:文章中包含的外部跳转链接(包括但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密码等)用于传达更多信息,节省选择时间。结果仅供参考。所有 IT House 文章均包含此声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6 17:11 , Processed in 0.07835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