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本文将为您大致介绍一下计算机主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本次介绍主要针对Intel平台。提到的大多数硬件都是近年来常见的。对于AMD平台,古董机或者稀有机,我对硬件了解不多,所以暂不介绍。内容并不是很硬核,更多只是个人在机器学习之路上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电脑主机的组成
现在主流的电脑主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CPU散热器、机箱风扇、机箱;下面对这些硬件进行一一介绍。
1、主板
电脑主板
主板是承载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的电路板,是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板尺寸
主板根据尺寸常见可分为ATX(305mm*244mm)、M-ATX和ITX(17mm*17mm)。其他形状,例如服务器大板WTX,这里不再讨论。
芯片组
主板上使用的芯片组决定了主板可以使用什么类型的CPU以及具有什么功能;例如,Intel H610芯片组支持全系列第12代Inter CPU,并支持高清音频技术。 、快速存储技术等;
同代芯片组性能按照起始字母排序:H < B < Z
同样,芯片组也分为入门级、高端、旗舰版等不同规格;这一点从芯片组开头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比如H610、B660、Z690。 H610是入门级芯片组,B660是中端芯片组,Z690是高端芯片组。
不同级别的芯片组有不同的性能、功耗、扩展和支持技术。与早期的4代、5代一样,大多数H卡芯片组不支持OC超频,对CPU的支持也有限。它们更多地用于和等入门级CPU; Z开头的则兼容同代全系列CPU,支持CPU超频或内存超频(需要CPU支持)。
不同代次和不同制造商对于入门级到旗舰级芯片组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第12代芯片组H610支持全系列CPU;详细信息取决于每个制造商的产品描述。
主板型号
不同厂家对主板型号的命名方法相似:
厂商命名+【产品线】+芯片组-主板尺寸产品后缀码
如:华硕 ROG STIRX B660-I WIFI
华硕 ROG STIRX B660-I WIFI
制造商为华硕,产品线为ROG STIRX,芯片组为B660,尺寸为I(mini-itx),后缀为WIFI;
每个制造商都有不同的后缀定义。比如这里的WIFI就是指这是一款适合游戏并且集成了WIFI的电竞主板。另外,ITX尺寸主板的代号不一定是I,有些情况下可能是M;但有些厂家的尺寸代号M可能是指ITX。
主板插槽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
位于主板侧面,通常有多个不同规格的视频输出接口、用于数据传输的USB2.0和USB3.0接口、用于网络的网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无论时代如何进步,至少会有预留PS/2键盘鼠标接口
ps/2接口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但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即使是高端台式机主板也会有这个接口,即使很少有人使用。那么,为什么还要保留PS/2接口呢?
2.CPU(英特尔)
CPU,又称中央处理单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决定主机的性能。我这里介绍的只是以Intel CPU为例。
中央处理器
CPU参数
对于CPU来说,我们需要关注核心数、缓存、主频、最大睿频、光刻工艺、支持的内存规格、功耗等几个参数。
参数字段说明示例
核心线程
一个CPU由多个核心组成,每个核心都支持线程
常见的如:4核8线程
缓存
它用于临时存储指令。容量越大越好。英特尔称之为二级缓存。单位是M。
主频
CPU的工作频率。中高端CPU有基频和睿频之分。
最大睿频频率
CPU的最高频率。睿频和超频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些低端CPU不支持睿频。
光刻工艺
这是几纳米的光刻工艺。该值越小越好。
12代CPU为10nm光刻
内存规格
CPU支持的内存类型和内存,以及最大内存带宽
Core i5-最高支持DDR5 4800 Mhz内存,最大带宽76.8G/s
功耗
CPU的性能越高,功耗越高,发热量也越高。只要主频、核心数等参数相同,功耗越低越好。
高功耗还意味着使用更高的电源和更好的冷却解决方案
例如:核心15-12400,6核6线程,18M二级缓存,主频2.5GHz,睿频4.4GHz,10nm光刻工艺,支持最新DDR5 4800 MT/s或DDR4 3200 MT/s;功耗65W,睿频功耗117W。
并不是说核心数越高越好,主频越高越好。这也是很多无良商家利用这些来忽悠新手的原因。例如,很多服务器CPU的核心数很多,有的高达32核64线程,但单核频率不够高,无法运行游戏。同样,频率越高越好。中高端CPU频率都有基础频率和最高睿频,而且基础频率往往不是很高;很多Core i3的入门级CPU主频非常高,但不支持睿频。
英特尔CPU
英特尔的CPU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和场景。他们的CPU可以分为Atom、、、Core和Xeon。具体区别请看下表:
Intel CPU加载(部分截图)
每个家族又细分为很多系列,如奔腾、奔腾金、奔腾银;酷睿、酷睿 i3、酷睿 i5、酷睿 i7 等
中央处理器命名
Intel的CPU有明确的命名规则。从命名上可以看出CPU是哪个系列、第几代等。
命名规则:Intel家族产品系列-代数+信号+后缀
例如:酷睿i5-,是酷睿家族的i5系列产品,第12代CPU,型号400,后缀F表示无核显,需要搭配独立显卡使用。
3.记忆棒
记忆棒
内存,用于暂时存储CPU中的计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说白了,内存的大小决定了很多软件的运行能力。
CPU决定了软件运行的速度。如果内存足够并且CPU较低,很多软件都可以运行,但速度很慢,直到超时。另一方面,如果CPU高而内存低,则可能导致软件崩溃、死机。
记忆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代数、容量、频率等记忆参数。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还取决于系统时钟、访问时间和垂直地址脉冲。当然,我不是很专业,所以这些都很简单(=.=)
根据平台的不同,内存条可以分为笔记本内存条、台式机内存条和服务器内存条。不同平台的内存模块不能互换使用;例如,笔记本内存模块比台式机内存模块短;这里我们只介绍桌面内存模块。条;内存有不同的迭代,分为DDR2、DDR3、DDR4、DDR5等;现已更新至第5代;
内存代数 常用评级 常用容量 最大带宽 备注
DDR3
,, 1866 兆赫
容量有2GB、4GB、8GB;
14.9GB/秒
三星发布16G单内存
DDR4
, , ,
4GB、8GB、16GB、32GB
25.6GB/秒
第四代内存还分为DDR4、
DDR5
,
8GB、16GB、32GB
32GB/秒
单根理论最大内存128GB
关于记忆的一些知识:
一、ddr4和ddr5的区别
2.DDR4,,
3. 内存规格是Mhz还是MT/s?
4.硬盘
3.5英寸机械硬盘
大家对于硬盘都非常熟悉。他们经常抱怨的是硬盘容量不足;它用于存储系统文件和用户数据。比如早期人们习惯把一些短片放在F盘上……
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硬盘可以分为机械硬盘、emmc硬盘、固态硬盘。根据尺寸不同还可分为3.5英寸硬盘、2.5英寸硬盘、mSata硬盘、m.2硬盘。
m.2硬盘根据长度不同分为2240、2260、2280;其中22mm宽22个,40、60、80宽; 2240应该是最小的硬盘(除eemc),尺寸为22mm*40mm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类似于 DVD。有一个高速旋转的磁盘,由磁头读取和写入数据。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比较慢,最高读取速度一般为150M/s。然而,它比固态便宜并且容量巨大。常用的数据存储机械硬盘容量可达10Tb。
机械硬盘常见的尺寸有3.5英寸和2.5英寸;另一个指标是转速,常见的有5400转/分和7200转/分。旋转速度越快,读写速度越快。
3.5英寸和2.5英寸硬盘对比
最新的PCI-E 4.0协议SSD的读取速度将达到6GB/s,相差近40倍。
emmc固态
图片.png
它常用于手机和平板设备。直接焊接在主板上,读写速度比机械硬盘稍好一些。优点是体积小,功耗极低,常用于手机中。缺点是不能替换或移植到其他设备上。
emmc 5.1理论读取速度将达到600MB/s
固态硬盘
2.5英寸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现在主流的存储介质;根据接口方案不同可分为sata固态、mSata固态、M.2固态
接口类型 接口规范 协议描述
萨塔
萨塔
版本可分为sata2.5、sata3.0、3.0 最大读取600M/s
SATA
萨塔
M.2
不存在
萨塔
M.2
NVME
PCI-E
主流的是PCI-E 3.0和PCI-E 4.0。 4.0读取速度高达6GB/s。
固体颗粒
硬盘颗粒可分为SLC、MLC、TLC、QLC。按读写速度、硬盘寿命、价格排序:
SLC > MLC > TLC > QLC
主流硬盘大多采用SLC缓存+TLC存储方案;也就是说,当我们写入文件时,数据会先写入缓存,然后再将缓存写入存储。这样保证了读写速度,也保证了硬盘的价格。
SSD是一种反向升级产品,即十年前的SSD可能比现在的SSD更好。主要原因在于存储颗粒。为了让固态的价格更实惠,早期的SLC颗粒逐渐被更便宜的TLC或QLC颗粒所取代。
5.显卡GPU
独立显卡
显卡也称为GPU,主要用于显示图像和渲染视频。如果主机没有显卡(CPU没有核显),就无法在显示器上输出图像。很多CPU都有核芯显卡,也叫核芯显卡。
这里介绍的是独立显卡。与核芯显卡不同的是,独立显卡需要独立的主板。这款主板还具有内存(显存)、控制芯片(GPU)、I/O接口、独立散热和独立供电,性能远高于核芯显卡。 ,游戏玩家对显卡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早期的CPU没有显卡功能,主机需要使用独立的显卡。 AMD 是第一个将显卡(也称为 APU)集成到其 CPU 中的公司。这股买CPU送显卡的风潮,迫使Intel也将显卡集成到了自家的CPU中。
关于显卡和CPU的科普
显卡参数
显卡的几个参数如下表所示。这里我们以影驰RTX 3090 Ti显卡为例。
参数名称描述可能的值
核心频率
与CPU的主频类似,数值越高,性能越强。
1560-
生产流程
与CPU的光刻工艺相同
8纳米
显存类型
与内存类型一样,代号也由 DDR 指定。
DDR6X
内存频率
与内存频率相同,但比内存更高
显存容量
与内存容量相同
24GB
输入输出接口
与主板的I/O接口类似,但只有视频相关接口
HDMI接口*1、接口*3
最大功耗
450W
显卡芯片命名
这里我只介绍显卡(主要是我对AMD不太了解)
类似于Intel的CPU显卡系列+前缀(等级)+代码+等级+0+后缀
我不太清楚N卡的命名规则和具体型号。都是别人网上整理的,不过每个人的排序不一样。
4至10代显卡多为GTX系列或GT系列,如GT 710、GT 1030、GTX 770、GTX 1080等;而20代、30代显卡则多为RTX,如RTX 2060、RTX 3080等。
关于 RTX 光线追踪
RTX是新型高端显卡。除了处理性能与GTX的差异外,RTX还支持光线追踪。
打开光线追踪比较
显卡品牌与的关系
这里一直存在一个误会。我们所说的显卡并非由 制造。 提供芯片并将其出售给显卡制造商。然后显卡制造商设计电路板,选择显存颗粒、散热等部件并组装起来投放市场。消费类显卡。比如华硕ROG RTX,显卡厂商是华硕,ROG是产品线,RTX是显卡芯片。
6、电源
主机电源
电源用于给主机供电。电源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了解两点:尺寸和功耗。
电源尺寸
电源有多种尺寸和规格。常见的从大到小可分为ATX、SFX、FLEX。
1U电源
功耗
电源常见的功耗分为300W、350W、450W、500W、750W等,如果使用的CPU、显卡功耗较高,则必须选择功耗较高的电源。至于合适的功耗,有一个电源使用功耗计算工具,选择比计算结果功耗更高的电源。如果电量不够,可能会出现无法开机,或者突然断电重启等问题。
电动工具计算器
如果你对供电不在乎钱,可以选择功耗较高的;存在误区,认为选择太高的电源,会不会耗电多,会不会烧坏等;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高功耗只会是最高功耗,不会造成烧主板的问题;除非电源本身有问题。
7.CPU散热器
塔式散热器
散热器是用来给CPU降温的,因为CPU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高温。如果不使用散热器,CPU核心温度很容易达到100度以上,然后蓝屏关机。如果CPU烧坏了怎么办?至于;散热不良会导致CPU温度过高。许多CPU会采用降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高温的影响。这时候电脑就会变得不太流畅;
CPU散热可分为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
风冷
顾名思义,它通过铜管、翅片等介质传导热量,然后通过风扇吹出空气将热量散发出去。按吹气方式可分为塔式冷却和下压式冷却。
降压冷却
下压冷却是指风向下吹(朝向主板)。采用这种散热方式,热量很容易积聚在机箱内,散热效果不如塔式。不过它结构紧凑,适合ITX这样的小型主机。
散热器的指标比较简单。看铜管数量和风扇转速。铜管越多越好,风扇最快转速越快越好;
散热器风扇旋转速度很快,确实能够有效散热。同时,它还存在噪音大的问题。因此,很多装机玩家都会购买独立的散热风扇来改装散热,让最快的速度既快又安静。
水冷
分体水冷
水冷通过液体循环带走热量,并通过散热器和风扇冷却液体。这种冷却方式高效、稳定、安静。水冷可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
一体化水冷是指液体、水管、泵头、冷散热器均由厂家集成。这种水冷方式价格便宜,安装方便,而且还有很好的风扇加热功能。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水冷方式。
散热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分体水冷 > 一体式水冷 > 塔前冷却 > 下压风冷
8、机箱散热
机箱散热风扇
机箱冷却是安装在机箱内壁上的散热器。它的主要作用是主动从一侧吸入空气,从另一侧排出,可以帮助CPU和主板等其他部件散热。
机箱散热。可根据机箱规格安装多个散热器。为了适应世界各国的机箱,散热风扇也有多种规格,尺寸可以分为4cm、8cm、9cm、12cm等,后端也会有14mm、25mm的。
对于很多ITX主机来说,由于空间限制,不支持机箱散热。
许多机箱冷却风扇可以与 CPU 冷却风扇互换使用。还应考虑最高速度和噪音问题。
9. 底盘
主机机箱
机箱是主机的外壳,里面装有电源和主板。根据尺寸,常见的可分为ATX标准机箱、MATX紧凑型机箱、ITX小型机箱。
不同尺寸机箱对比
谈到底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总结
购买电脑时如何避免被商家欺骗?如果你想自己组装一台高性能主机,以及如何升级你的家用电脑,首先要从了解硬件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