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无线充电技术解析:小功率与大功率的区别及应用领域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9355
发表于 2025-2-27 16: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线充电技术也被称作非接触式充电。它是借助近场感应来实现电能传输的,具体通过电磁感应、磁共振、电磁波辐射等原理,把电能从供电设备传送到用电装置。无线充电技术源自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流的充电技术包含电磁感应、无线电波、共振技术,并且电磁感应是最主要的应用方案。

    无线充电由发射端和接受端两部分构成。其上下游产业链包含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组制造以及系统集成。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智能手机领域、汽车领域、智能穿戴领域以及智能家居领域。

    无线充电技术被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那么如何进行区别呢?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小功率无线充电通常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就像手机上面所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那样;而大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则大多应用在电动汽车、大型供电设备等方面。

    物理学家兼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在 1890 年做了无线输电实验并实现了交流发电。2007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实验,该实验能实现最远 2.7m 的传输距离。2014 年,戴尔加入 A4WP 阵营,这意味着笔记本电脑的无线充电时代开始了。2017 年 10 月,加入无线充电大家庭后,手机端的无线时代正式到来。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无线充电是依据电磁感应方式原理设计的。电磁感应的关键在于对变压器进行修改。怎么讲呢?变压器是由磁芯和线圈组成的,就如同“牛郎”和“织女”一样,原本是在一起的,却被硬生生地分开了,一个在手机上,一个在电源上。当它们相互结合时,磁力相互吸引,从而产生了无线电力传输。

    电磁共振技术与电磁感应方式相比,其优势在于“长”。电磁共振技术能够支持数厘米至数米的无线充电。目前有一种正在研究的技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 Marin 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 60 瓦灯泡,并且给它取了名字。实验中使用的那个线圈,其直径达到了 50 厘米。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实现商用化。并且,如果想要缩小这个线圈的尺寸,那么接收功率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无线电波式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早期的矿石收音机就属于此类。它主要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构成。通过捕捉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到无线充电市场,但我们很少能看到有哪个厂商在这方面一骑绝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一,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无线充电市场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方便快捷这一属性是人们需求的基础所在,而需求会促使产业进行升级和更新。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与“束缚”的距离越来越远。各类电子产品中,充电器是极为重要的配件。当我们为移动和便携式设备充电时,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是通过有线充电器来供电,然而,那疯狂缠绕的充电线让身处万物便捷时代的我们感到失去了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充电技术正在走向市场。

    无线充电技术无需通过连接器作为媒介,也不需要常规的充电器和电源线,只需将其放置在充电座上就能进行充电。与有线充电相比较,无线充电不但在安全性方面有优势,在灵活性和通用性等方面也具备多重优势,并且能够减少因频繁充电而对设备充电接口造成的损耗。

    无线充电最早可追溯至 1893 年。当时特斯拉通过两个线圈点亮了一盏灯,而这所用的正是无线充电技术。实际上,如今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依旧如此,也就是发射线圈通过感应交流电流来产生交变磁场,进而使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以此实现无线电能的传输。

    目前常见的无线充电技术包含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以及电场耦合式。当下手机无线充电大多采用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射线圈被安装在充电座上,接收线圈则安装在手机背面。当手机靠近充电座的发射线圈时,磁场能够使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能量在整个过程中先是由电能转化为磁场场能,接着通过感应线圈感应生电,最终完成了充电的过程。

    无线充电作为未来重要的消费电子潮流,近年来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技术成果转换加快,产品规模化量产稳步上升。这在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手机无线充电的“军备竞赛”开展得十分热烈,各个手机厂商都在努力推出功率越来越大的新品。

    2014 年,苹果推出了无线充电。2015 年,三星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服务的手机,并且相继推出多款搭载无线充电手机服务的手机以及无线充电器。然而,由于受到无线充电器充电功率较低、充电时容易发热等问题的限制,无线充电在初期的推广并不顺利。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涉足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简单来讲,无线充电技术无需使用电线进行充电,而是借助磁场来为设备提供电量。目前,该技术的发展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由沐渥科技的小编带领大家去了解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线充电方便且安全。没有电线式充电器,能彻底避免漏电等安全隐患,充电时不会给人体和环境带来辐射与危害。与有线充电器相比,它具有电满自停功能,减少了能耗,十分省电。它还能自动识别设备的不同以及充电量需求的不同,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工作。

    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在电子通信产品方面,包括手机、耳机、笔记本电脑等;在智能家具和家用电器领域,有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在交通工具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电动车、高铁动车组等;在军事领域,涉及航母、卫星等。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两个设备来达成。其一为与电力相连接的充电器,其二是可与充电器进行中转的“托盘”。倘若设备与托盘的距离处于规定范围之内,那么该设备便能自动充电。当下,设备和托盘之间的距离较为短暂,对距离的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未来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距离将会逐渐增大。这种充电方式无需电力与设备直接接触,然而充电使用效果与传统数据线充电相同,在使用时间方面也不会有差别。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与便利,市场推出了近磁场无线充电技术,并且还在开发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相信在未来几年,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应用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传统充电器仅能为一个设备充电,还受充电器型号限制,不同设备的充电器各不相同。而无线充电能够为所有设备充电,还能让多个设备同时充电。未来公共场所将安装无线充电设备,用户可随时进行充电,无需担心设备电源耗尽无法开机,使用极为便捷。

    无线充电技术日趋成熟,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随着各大终端市场的陆续进入,无线充电成为大势所趋。沐渥科技在全方位掌握无线充电技术核心以及解决方案方面已完成布局,解决了一直困扰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和散热等问题,推动无线充电技术朝着低成本、远距离、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4 19:14 , Processed in 0.07246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