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3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高质量发展与新格局构建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7519
发表于 2025-1-10 1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高水平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和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和措施,以责任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完成战略布局,落实支持措施,推动政策实践,努力创新突破。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落实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聚焦高水平谋划,服务构建更加开放新格局。一是落实《南沙规划》,深化南沙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开展珍珠湾片区、南沙南部三个试点启动区城市设计,推进南沙规划建设。深中走廊出入口核心区;二是规划广州东部中心,利用240平方公里连片大产业和平台,联动广州、深圳、万汇,推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将港深西铁延伸至南沙,打造“轨道大湾区”。第一,聚焦精准保障,支持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中,创造产业集群发展空间。保实体经济 支持落实三是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提高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四是改革创新向实体经济倾斜,我省获批国家工业用地试点。全省率先探索“以工业改工业”微整治工程,完善历史用地程序。

    (三)落实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聚焦空间引领,以倍增效应推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一是规划开通国家知识中心城至南沙科学城的快速交通走廊,连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和重点产业。二是沿珠江-狮子洋-伶仃洋沿海地区前后水道布局海洋科技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集群,打造江海联动海洋创新发展腰带。三是优化完善科教区城市设计,保障一批新兴产业基地项目顺利开工。 (四)落实深入实施“百千工程”要求,注重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一是继续优化村庄规划,重点加强乡镇村统筹农村空间资源配置。二是推进从化区、增城区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良田肥沃、产业集聚、村庄集中、生态优美。三是出台10项规划用地指南和10项保障预留土地开发利用措施等,引导“百千项目”用好自然资源要素。四是在花都区、增城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五)落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要求,以精细化规划为重点,探索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新路径。一是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总体定位上突出海洋特色,在功能定位上支持走在全国和全球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强化老城新活力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意义。围绕特色定位,优化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空间结构。

    二是制定2049年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两洋向南、两江向东、老城品质提升、极致示范”的空间发展政策推动“三脉”传承发展、“三轴”融合互动、“三轴”融合互动。 “核”联动发展。三是编制北方增长极协调发展规划,开展活力创新轴、中央活力区、海鸥岛等重点区域规划,深化琶洲、国际金融城、和白鹅潭。四是编制完成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分区指导全市城中村改造,落实分类政策,分步推进。五是用政策创新促进工程提速增效,落实房票安置制度,推进火车站、南中轴、洛冲围等土地建设项目。 (六)落实不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以交通为先的要求,增强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的要求。一是规划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华南公路枢纽,全力提升中心城市门户枢纽水平。二是规划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南沙科学城、莲花湾区、东部中心快速连接。三是规划“八枢纽、五节点”铁路枢纽格局,推动多站到发、互联互通。四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三年规划,促进交通衔接、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循环互动。 (七)落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城市要求,着力以海强市,激发高质量发展蓝色新能源。一是优化海洋功能布局,印发海洋强市实施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被评为海洋强省建设优秀单位。

   


    二是深化发展海洋牧场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做强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培育“可燃冰”等新兴前沿产业。三是中远海运港口供应链基地等项目获批用海,提供更有效的用海保障。 (八)落实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要求,注重传承创新,释放世界文化城市新活力。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传统建筑保护条例,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编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城乡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特色保护传承体系,实施“广州记忆”工程,推进“老城重生”伙伴计划。二是编制城市品质提升规划,开展东部中心、新中轴线南段、珠江东岸南段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并帮助推动新国家美术馆等文化地标的建成。 (九)落实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要求,聚焦精细化保护,不断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新潜力。一是确保进入生态保护红线,支持广汕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部署6项行动、22类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三是完成历史矿山修复、海岸线整治恢复、红树林创建恢复等任务。四是优化绿道、绿道、古驿道等重要绿色廊道,提升白云山、海珠湿地、南沙湿地等城市绿色核心。 (十)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着力提供精细化服务,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一是深化社区设计师工作,推动68个示范项目实施。

    二是新增各类公共服务和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开展公益设施选址,推动公园绿地增设体育设施,制定停车设施建设若干措施和停车位分配规定指标,审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竣工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三是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重建全流程实施机制。四是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全国首个“区块链+不动产登记”跨省办公在广州启动。五是落实“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稳定问题专项治理。 (十一)落实发展全局和安全要求,聚焦守住底线,推动安全新格局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增城区在全省21个田长制试点县中综合评价排名第一。二是编制城市垂直总体规划,建设全市垂直底线高程控制网,创建全国首个市政黄线管理机制,率先实现地下管线信息脱敏处理和共享。三是制定“休闲应急并举”的规划设计标准,构建“休闲应急并举”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做好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荣获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称号。 (十二)落实自然资源管理要求,聚焦智治法治,履行“两个统一”核心责任取得新成效。一是完成2022年土地变化调查,加强调查监测成果共享服务。二是制定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程序,完成湿地专项地籍调查,推进林权不动产登记试点。

    三是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代理机制试点和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新“碳汇认购+生态修复民用”公益诉讼”被评选为省级典型案例。四是建立广州现代统一海陆测绘基准体系,推进实景立体广州建设,开展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五是规划资源领域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序出台,一批历史遗留疑难案件得到顺利解决。六是实施“长牙”硬措施,形成坚决遏制非法占地的高压态势。 (十三)落实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要求,着力固本筑魂,为规划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健全用学习铸魂、用学习增智、用学习整风、用学习提拔干部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推进政治建设,增强坚持“两个创建”、实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三是创新开展“卓越广东·天然”行动,增强党建与业务融合。四是广泛掀起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五创新”热潮。五是全面实施“就近、幸福”人才生态行动,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六是推进常态化监督问责,巩固清正廉洁干部创业的良好政治环境。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今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规划资源“1516”行动的实施,以“精细规划、精准保障、精心服务、精心保障、精细创新”锚定“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目标5以此为起点,落实16项重点任务,再出发,以“二次创业”的进取精神、干劲和拼搏精神,为推进广州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走在前列、带头做贡献。

   


    (一)以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新格局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开展黄金内湾规划研究,编制狮洋增长极等重点区域规划,优化升级轨道交通网络,增强核心动力能力。二是统筹规划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超前谋划近期规划,引导保障“十五五”发展”。三是创新规划管理,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手段。 (二)以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新深度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城市功能布局体系。一是规划建设老城“历史文化核心”,合理疏解中心城非核心功能。二是规划建设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心”,加快培育新生产力。三是规划打造南沙“未来发展核心”,在全省试点创建未来城市。四是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实施重点土地开发项目。五是推进历史城区城市设计,打造精品保护传承项目。六是推动城市商业空间发展,擦亮“老字号”招牌,打造城市品牌新IP。七是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优化升级珠江后通道。八是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规划,推动重要门户区域品质提升和环境改善。 (三)以夯实高质量发展空间硬支撑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保障体系。一是精准配置资源要素,确保重点工程在海上实施。二是增加土地储备,加大对制造名城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供应,突出工业用地保护。四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挖掘低效土地利用潜力。五是差异化推进全区土地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百万工程”。六是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四)以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新优势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资源管控保障体系。一是全面实行场长制度,强化数量和质量联动保障。二是开展土地变化调查和定期监测,深化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和应用。三是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四是统筹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五是充分发挥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作用,以智慧赋能国土空间治理。六是严格规划资源法治保护,规范资源保护利用秩序。 (五)以激发高质量发展空间新活力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惠企惠民的服务体系。一是用好4批97项惠企惠民举措,深化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二是以产权保护和制度创新为重点,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三是进一步加强民生改善和保障。四是加强韧性城市规划设计。 (六)以构建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为目标,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是通过深刻学习和实践锤炼政治品格。二是筑牢政治忠诚根基。三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纪律。四是强化改革创新政治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7 19:53 , Processed in 0.060336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