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隐私保护指南: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监控员工电脑和手机的行为
-员工电子之家-第870天
-员工电子之家-
第 871 天
每天
我们都使用互联网,
例如导航、微信聊天等。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我们的隐私也可能
悄然蔓延,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职场上也有一些
侵犯劳动者个人隐私权案件。
许多员工都有使用电脑的经验,
手机被雇主监控的经历,
所以,
当职场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案件
哪些行为涉及员工隐私?
案例一:上班网购被克扣工资
“我今天才发现,我们员工的所有电脑都被监控了,他们每天浏览哪些网页、玩什么游戏、聊什么,公司一清二楚……” 2016年11月22日,在赤坎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因上班时间使用公司电脑购物,被公司从工资中罚款500元。公司利用电脑监控软件对陈女士的办公进行全程监控。
原来,从10月份开始,该公司就在所有员工的电脑上安装了监控软件。公司管理层会记录员工登录QQ、发送电子邮件、下载电影和音乐的时间。公司老板警告陈女士,如果发现陈女士再次在工作时间上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将按自愿辞职处理。另外两名与陈女士有同样经历的同事因工作聊天被各罚款300元。
“我的网购页面才上线,午休的时候浏览了一下,下午忘记关了,一整天都没有逛街,公司有必要这么关心吗?”陈女士对该公司的做法并不信服。我相信,如果公司不允许员工上网,直接告诉员工就可以,或者干脆限制上网。这种偷偷摸摸安装监控软件的行为,明显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
案例二:隐私被泄露,利益变成负担
张同说,他的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体检。以前,大家都是自己去公司人力资源部拿体检报告。但今年的体检结果出来后,人力资源部直接在公司内网上公布了大家的成绩。 “李某某,大三阳”“张某某,袁某某,卵巢囊肿”……看到内网上的体检结果后,张同和同事们非常愤怒。
“我们公司有40多个人,内网列出了某某人有的所有疾病,如果没有任何疾病,就写上说是正常的,连妇科疾病都公布了,我们觉得这个是对隐私的侵犯。”公司员工纷纷发表意见。这表示不满。单位领导回复称,此举是为了让员工和公司都重视健康问题。
随后,公司在内网删除了体检结果,以表明尊重员工的想法,今后不会再这样做。张同说,他有心理问题:上厕所要等到没人了,怕同事问起他的病情。他认为,体检原本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但现在这项福利却成了一种负担。
案例三:APP定位打卡,每天动态老板掌握
崔青(化名)在一家仪器贸易公司担任销售人员,每天都要出去见客户。最近,单位老板要求每个员工安装一个名为“大天下”的APP。
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签到打卡软件,但在一次会议中,老板透露,“我可以看到你每天的所有活动和路线”,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定位软件。
这让大多数员工感到非常不舒服。 “首先我觉得领导不信任员工。”崔青说。 “其次,无论去哪里,下班时还是下班后,我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这让我感觉特别不舒服。”一些员工表示担心自己的行踪被上传到网上,个人隐私被泄露。
对此,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发现销售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在外做私人事情。安装该软件是为了方便管理,但公司不会泄露这些信息。
案例四:监控员工手机
由于公司商业机密被泄露,为了通过手机通话追查“卧底”,公司购买了手机窃听软件及相关设备,悄悄安装在可能泄露机密的员工手机上半年。一个月前。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之一,范某也成为了公司的调查对象。
从那时起,范总就觉得很奇怪,公司清楚地知道他在电话里跟谁说话、说了什么、聊了多长时间。直到前几天,范某打开手机,因为手机指示灯异常闪烁,才发现被安装了bug。
面对范某的质问,该公司振振有词地声称,范某是公司员工,公司有权对范某的一切言行进行监督管理,范某必须无条件接受或服从。
解析
哪些行为构成侵犯劳动者隐私?
朱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