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调查:虚假账号与诈骗案件频发,用户需警惕
新华社济南3月20日电 题:相亲还是诈骗——一些网恋平台陷阱重重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邵露文
目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其能够提供快捷、便捷的相亲服务而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在移动应用商店中,有大量的交友约会应用程序,许多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应用鱼龙混杂,有的还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造成精神和经济损失。
网恋遭遇类似骗局,有的被骗几十万元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市公安局破获一起以网恋为名的诈骗案。经公安部门侦查,犯罪嫌疑人自称是一名“高素质男士”,拥有多处房产、豪车、与朋友合营酒店等。与受害人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以“承包酒店需要上交资金”为由,诈骗受害人10万余元。
记者了解到,一些网络交友平台花样繁多,“约婚”、“约酒”、“约饭”层出不穷,甚至成为骗子的“栖息地”。
青岛市民于凡最近下载了一款专注于交友同城的交友应用。 “我在平台上认识了好几位女性,她们有的主动提出要深入了解,有的甚至想尽快见面。可疑的是,这些人的聊天方式都一样,而且时不时地聊天。”当时他们提到投资赚了钱,就建议我也参与。”于凡说道。
https://img1.baidu.com/it/u=2180107691,399774008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2&h=500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2月,共办理婚姻诈骗案件35起,占同期受理诈骗案件总数的8.05%。经分析发现,此类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高度相似。
记者还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看到,仅今年以来,就有数十起交友APP用户被诈骗的案件及相关投诉。一名受害人花高价在一款交友软件上购买了VIP服务,以为后续相亲会更有保障。此后,他在平台上与异性交往时放松警惕,被不法分子骗走数十万元。
大量假账号可“轻松”注册,不法分子招募“聊天手”
记者调查发现,交友交友App之所以频频引发诈骗案件,与此类App的账号注册审核不严有很大关系。用户花费大量金钱,希望遇到合适的人,但很多优质候选人并不是真正的用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交友应用中很多条件优秀的用户其实都是假账号。这些假账户是“中介”注册的账户,通过支付报酬吸引人们注册。虽然有些App看似审核严格,要求注册者上传照片、视频等信息,但事实上,账号注册后,用户并不是注册者本人,而是由客服运营和管理。
一位业内人士将记者拉进了一个名为“婚恋聚会”的QQ群。记者看到,该团伙共有1700余人。 “中介人”时不时会下达账户注册任务,并会给予完成每笔订单20元至80元不等的“佣金”。许多小组成员都会接受命令。 “机构”还会要求,注册账号时,应按照其发布的内容填写个人信息。例如信息应设置为:“年龄35岁,本科学历,专业计算机,月收入1万到2万元,身高1米60”。一位“中介”表示,一些交友应用为付费VIP用户提供智能匹配功能。这些信息准确的账号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但内容大多是假的。
记者找到“中介”,询问如何使用这些账户。对方表示,运营商会先打包账号,平日与聊天伙伴打招呼,获取信任。一段时间后,这些账号就可以打包出售了。该“中介”承认,这些虚假账户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比如在聊天时怂恿他人购买假股票等金融产品。
“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求偶的渴望,先编造优质的个人条件,然后慢慢用言语让受害者‘上钩’。最终,受害者往往会遭受情感创伤的双重打击。”和财产损失。”办案民警何某告诉记者,近年来,交友交友软件上频频出现“杀猪盘”。这些婚恋诈骗案件大多具有团伙作案、涉案金额大等特点。
https://img2.baidu.com/it/u=4265093497,14238226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55&h=256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平台加强监管
法律专家认为,网络婚姻市场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其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法律规制来维持。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网络平台如果不严格审核注册账户、不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向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一旦账户被不法分子使用,相关平台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民表示,虽然诈骗犯罪与交友平台的撮合服务没有直接或必然的联系,但如果审核管理存在漏洞,交友软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不法分子屡次利用虚假账户实施诈骗的平台,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有针对性地予以关注,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汉等专家认为,网络交友平台诈骗案件具有一定隐蔽性,部分犯罪团伙甚至在境外。监管涉及网信、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形成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管协调机制。
公安部门办案民警提醒消费者,网上交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在不了解对方真实身份和意图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经济往来。一旦对方提出借钱、转账、投资等要求,在提出任何要求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