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表情原本表友好,为何在年轻一辈网络聊天中变了味?
“微笑”这种神态究竟包含哪些深意?腾讯方面最初对微笑的解释是传递友善和热忱的喜悦。然而在现实交往里,这种表情经常被误用,有时会流露出几分讥诮的意味。在年长者的看法里,微笑仅代表微笑本身。我们时常在父母交谈时,或是在家庭群聊中,观察到长辈使用这个符号。
此刻切勿误解,长辈向你发送这个图像,意在传递最真挚的善意,表明他们的亲近。
不过在网络交流里,年轻群体对微笑的理解开始走样了,这个表情实际存在三种情境,其一,表达不满,其二,彼此戏谑,其三,作为攻击手段。当这三种情境出现时,使用微笑符号,讽刺意味极强,作用非常显著。久而久之,微笑就偏离了它最初的表达功能。
https://img2.baidu.com/it/u=1374568572,19554031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564&h=800
仔细琢磨一下,跟现实状况对比起来,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人,通常用微笑来表达友善,因为现实中的笑容显得比较真切。不过我们平时使用的微笑表情,却显得有些不真。这有点像我们不喜欢的那种虚假的笑容。
我们通常这样分辨某人是否在假笑,若将一个人的下半张脸遮住,仅观察上半张脸,便容易看出他是真心实意地笑,还是敷衍地笑。同理,当微笑只展现出一半时,会显得十分怪异。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表面和内心不一致,甚至还会伴随一些不自然的表情。这种情况也许是一种不易察觉的征兆。
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友好的表情符号,这些表情大多比较诙谐,网络空间比现实社会让人感觉更自在,可以随意说些玩笑话,配上一些诙谐的图片,这样做既不会让人反感,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更能体现亲近感。
https://img0.baidu.com/it/u=3227870037,1957934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4
大量官方设定的符号,不再表达其固有的意思,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隐含用法,比如称作“喜极而泣”的那个符号,从字面就能明白是先流泪后高兴,但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笑中带泪”或“哭笑两难”。另外称作“告辞”的那个符号,如今含义也变得偏离,慢慢接近“微笑”的意涵。还想到那个称作“祈祷”的符号吗?他并非真的在祈求,而是两个人在"击掌",也就是"Give me five",后来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这个动作的含义转变成了祈祷。
许多表情正逐渐失去本真含义,这里仅以微信表情为例,贴吧和QQ中的表情更为复杂,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也更为丰富。
然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倘若收到他人发送的“微笑”表情,且感觉其中暗藏玄机,最好先以“呵呵”作为回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