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欲整合通信与社交体验,挫微信锐气
中国移动于年初之际,在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旨在未来将手机终端的通信功能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概括而言,中国移动致力于将传统的短信服务(SMS)与移动社交功能相结合,使得用户无需在手机上额外安装其他应用程序,即可轻松实现如微信、来往等应用通过数据流量发送文字、图片和位置信息的功能。社交神器-微信
中国移动作为我国领先的通信企业,其举措显然旨在削弱微信的竞争力。自微信等社交应用广泛流行以来,各大网络运营商的短信服务收入持续下滑。尽管短信服务几乎无需成本,但运营商为何不把握这免费的收入呢?鉴于此,中国移动制定的相关未来策略可谓是“顺理成章”。
即时通讯威胁着运营商短信服务体系
年末将至,iOS系统上的“微信电话本”突然亮相,用户仅需绑定手机号码就能拨打免费的互联网电话。尽管通话双方均需安装此软件,但微信软件的用户数量早已达到以“亿”为计数的规模。
微信电话本
https://img2.baidu.com/it/u=3051318826,323452852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89&h=500
iOS版的“微信电话本”在首日上线时表现不佳,其超负荷的运行几乎让服务器陷入崩溃边缘,导致众多用户无法享受免费通话服务。然而,这种情况恰恰揭示了用户对“微信”的高度依赖以及对免费通话的强烈渴望。“微信电话本”的推出初衷并不复杂,旨在让用户能够免费拨打电话,然而它却在不经意间再次触碰了运营商们的敏感地带。这次闯出的篓子是否真的会威胁移动联通与电信呢?
毫无疑问,“微信电话本”的通话服务是免费的,然而这种免费仅限于WIFI网络。简言之,即便如此,该软件仍会消耗用户的流量。在2G、3G、4G等网络环境下,用户仍需承担流量费用。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免费”仅仅是将通话费用转化为流量增值服务的费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拨打方式这一形式。
用户的流量费用猛增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尽管运营商面临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冲击,短信的使用量显著减少,然而移动数据的使用量却在持续上升,这表明在非WiFi环境下,用户的流量费用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这对运营商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表面上看似合理实则令人不满的流量套餐订阅服务。
https://img2.baidu.com/it/u=3047387845,339061620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事实上,运营商巴不得用户月月超流量
腾讯官方透露,“微信电话本”通话每分钟大约耗费流量300kb。若以每MB1元钱的计费标准(超出套餐后)来估算,那所谓的“免费通话”实则需花费约0.3元,这显然不如传统通话服务经济实惠。再者,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将每月套餐内的通话分钟数全部用完呢?
用嘴聊天还是用手聊天?
显然,腾讯推出的“微信电话本”无疑被视为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挑战,然而,若想真正实现免费通话,该软件必须依赖WIFI网络,因此,“免费通话”的应用几乎无法对运营商构成威胁,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同时,在数量和质量均未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免费”这一概念实际上只是揭示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经济规律。
有趣的是,像“微信电话本”这样的免费网络通话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并非构成威胁,反而可能带来流量收入的显著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