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两款App成部署神器,工作群泛滥严重影响个人工作
谁料想,昔日腾讯接连打造了QQ与微信这两款社交软件,它们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最终竟神奇地转变成了办公利器。在众多基层机构中,特别是诸如学校、医院等机构,部分员工竟然管理着一百多个工作群。
各个工作群均与特定的部门或领导相对应,这涵盖了为处理特定事务而临时组建的群组,而这些群组在之后亦被提升为常规工作群。
工作群的设立初衷,原本是为了使工作部署更加便捷,却未曾顾及那些被安排任务者的实际感受。当一个人参与的群组数量增多,他们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会接收到大量的消息、通知以及文件。这些信息的必要性以及个人能否应对得过来并非首要考虑,真正的问题是这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日常工作。时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思维也常被无理打断,这种干扰甚至比骚扰电话还要让人感到无奈。
若将工作群调整为“免打扰”状态,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而若不进行设置,群内消息不断响起,让人难以集中精神。
那么,基层员工要如何行动才能更高效地管理群组、提升工作效率呢?他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笔者求助于,给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
一、工具层面的优化方案
1.利用群功能精细化设置
https://img2.baidu.com/it/u=3504371939,221745139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1
激活“消息静音”模式的同时,务必勾选“关注群内成员”这一设定,以便只接收特定人士(比如上级领导)的@提醒。若使用企业微信,还能够设定关键词提醒功能或开启紧急信息弹窗。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群组折叠这一功能,将那些使用频率较低的群聊归类到二级页面,以此减少主界面上的杂乱感。
2.借助第三方管理工具
采用适用于多平台集成的工具,例如钉钉或飞书,集中处理来自不同群组的消息;借助智能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功能,降低信息切换的代价(需留意数据权限和操作规范)。
二、组织层面的管理策略
1.建立群分类规范
根据重要程度对群体进行分类,例如设立紧急事务群、常规通知群以及资料存档群,并通过在备注栏中添加标识(如:“【紧急】XX部门通知群”)来便于迅速辨别。
对存在重复性的群组进行归并处理,比如将来自同一部门的众多通知途径统一为一个集中的接入点。
2.制定信息处理流程
每日设定2至3个特定时间点,集中处理各类信息,对于非紧急事项则安排在之后处理,以此避免工作碎片化。
要求文件通知必须附带标题与摘要,减少无效信息浏览时间。
三、行政干预与反馈机制
1.推动层级压缩
https://img2.baidu.com/it/u=3101633999,129621450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36&h=500
建议上级机关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特定的操作平台来派遣任务,以此降低因一个人管理多个群组而产生的架构负担。
定期向相关部门呈递关于群组效能的汇报文件,并就整合那些重复或多余的群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2.培养数字素养
通过组织培训,增强成员对信息规范性的认识,包括采用统一的模板、限制在工作时间外发送非紧急信息等措施。
四、技术替代方案探索
在常见应用场合,我们可以考虑实施轻便型任务管理工具(例如),将收到的群组信息转换为可追踪的任务卡片,从而实现从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任务管理的转变。
采取这些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即时通讯工具引起的资讯过载困扰,还能逐步促进基层工作流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