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全球化超牛!下载量惊人,海外巨头都焦虑了
抖音作为国内最火的短视频 App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用过。抖音凭借其卓越的算法,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实现了全球化的飞跃,令海外的大型应用程序公司措手不及。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仅在今年,抖音以及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应用,就多次荣登全球App下载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这情况实际上并未将中国及其他地区的第三方安卓应用市场考虑在内,因而显得有些过分夸张……
图源: Tower
这令人瞩目的下载量以及日活跃用户数,让海外那些顶尖应用程序感到极度的忧虑。
像是咱们熟悉的和,当时就没少折腾短视频服务。
结果上看,硅谷的这些大企业只是模仿了个大概,界面几乎完全照搬,然而在使用体验和内容上,与原版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图源:环球网
简单来说,尽管在短视频这一领域,抖音似乎面临众多竞争者,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与之抗衡的对手寥寥无几。
字节跳动,作为抖音的母公司,早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它也逐步将发展的核心转向了抖音及其相关业务。
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产品战略层面,而且在公司名称这一最易向用户传达的部分,字节跳动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字节跳动”变“抖音”
有些朋友在看到标题后或许会感到困惑,因为抖音本身就是字节跳动公司的一个产品,为何会有“爸爸”变成“儿子”的说法呢?
嗯,实际上只是公司的名称有所调整,至于抖音在产品方面的策略,目前还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
今年五月,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图源:流媒体网
随后,字节跳动集团旗下的众多企业纷纷进行了更名,但整体上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即将“字节跳动”这一名称替换为“抖音”。
它的微信公众号与抖音账号上,现已完全不见“字节跳动”一词的踪迹……
图源:小雷手机截图
好家伙,这是要趁热打铁,把抖音这股风吹得更狠啊。
这仅仅是开始,近期又有网友注意到,抖音集团推出了全新的标志设计。
以往的经典设计,以黑底和音符图案为特色,现已转变为以白底为基础,搭配蓝绿色调的清新风格图标。
图源:微博@品牌设计视觉
这改动一经曝光,很多网友都绷不住了...
有些朋友感叹,过去那跳跃的深色音符充满了韵味,简直就是精神上的杰作,怎么现在却把它改掉了呢?
图源:微博评论
有些人认为,单从标志来看,可能会误以为这款应用程序是用来在线学习以及工作签到使用的。
学生们观看后感到极度不适,而上班族们甚至想要立刻停止使用,于是他们决定戒掉抖音,转而追求一种更加淡泊的生活态度。
图源:微博评论
https://img1.baidu.com/it/u=2731445995,32600225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000
当然,有些老哥应该是理解出现偏差了。
实际上,这个标志的调整与抖音应用程序并无直接关联,仅仅是其母公司的标志发生了变化。
即便不提及新的标志设计,众多网民至今仍旧困惑,“字节跳动”公司为何会选择更名为“抖音”。
图源:微博评论
网友的抱怨并不难懂,因为字节跳动显然“”实力非凡,颇具技术型大企业的气质。
当初张一鸣用它来命名母公司也是因为,公司的程序员很多。
而抖音就不一样了,它本身是一款产品的名字,娱乐属性比较重。
将公司名称更改为“抖音”集团,这不正给人一种向去科技化与娱乐化方向转变的印象吗?
当然,母公司进行更名并非微不足道之举,这一决策无疑是经过公司高层们经过周密考虑的。
那么问题来了,抖音集团这波改名真有必要吗,它又是图啥?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可以先做个小回顾。
抖音集团并非首次进行此类名称调整,在此之前,即2018年4月之前,该公司的名称原本是“今日头条”。
图源:物流报
今日头条应用程序曾是抖音集团的核心产品,依托算法的力量,将用户感兴趣的资讯精准推送至他们的手机屏幕。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抖音以及西瓜视频等平台逐渐占据了核心地位,而此时公司仍以“今日头条”命名,显然已显得不够贴切。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日头条更名为字节跳动,作为其母公司,它管理并运营着众多广受欢迎的应用程序。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字节跳动更名为抖音,其背后的动机与之前相似,主要是由于公司战略方向发生了新的调整。
更名之后,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们更直观地了解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内容。
其次,这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直接明了的信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将是抖音。
这种做法无疑会引发众多疑问,然而,既然他们已经深思熟虑过如何进行,我们作为使用者也就无需再提出异议了。
图源:网友评论
大厂改名,各怀目的
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字节跳动并非第一个搞改名这种操作的。
然而,若深入探讨,不难发现不同大型企业更名的动机各不相同,而且它们在更名后的成长轨迹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话不多说,小雷挑两个例子给大伙看看。
首先登场的是硅谷巨头 Meta ,也就是以前的。
图源:
该说不说, 以前的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
尽管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广告,且收入结构相对单一,然而广告收入持续呈现上升态势,甚至还有富余资金来支持那些尚未盈利的部门。
遗憾的是,苹果公司去年新推出的限制第三方应用追踪用户行为的功能,使得脸书无法准确地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广告,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一方面,广告收入急剧下降;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频现不良行为。为了缓解矛盾并提升股价,脸书公司决定更名。
https://img1.baidu.com/it/u=3867320508,20144484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7
在去年10月, 正式改名为 Meta。
他们肯定不会透露改名的真实动机,一问三不知,总是以元宇宙的浪潮兴起作为借口,直接全情投入其中便算完事。
图源:
那在梭哈元宇宙后,Meta 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小雷查阅了Meta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打破了历史新高,然而却并非什么好事。
Meta的总体收入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广告收入减少,而元宇宙项目则持续投入资金,短期内根本无法预见其盈利的可能性。
图源:-chan
而扎克伯格的身价嘛,也随着公司各种碰壁大幅缩水。
图源:微博
Meta最初更名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然而,现如今亏损的情况实在太过夸张。
梭哈元宇宙并未创造出什么显著成就,你看看它打造的那个虚拟世界,简直就像是一个模仿的山寨游戏...
图源:扎克伯格推特
相比之前,谷歌母公司的改名就很成功。
或许可以如此表述,2015年,谷歌创设了一家名为……的母公司,并将自身纳入其旗下。
那为啥要这么做呢?这不是妥妥的自降身位吗?
其实谷歌搞这操作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
谷歌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搜索、广告、视频等多个领域,更不用说还要管理创新硬件部门,这使得整个组织的架构显得相当庞大。
图源:中国日报
在成立母公司后,谷歌各个业务架构就更加清晰了。
原本由谷歌负责管理的部分部门,现已移交给了其母公司进行管理,而谷歌自身则专注于提升移动互联网和操作系统方面的实力。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待,隶属于谷歌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创造收入,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手段。
其他业务的核心在于探索创新,目的是研发出能够改写世界格局的成果。
图源:
经过这次名称的调整,谷歌赢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其股价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总之啊,互联网大厂的改名是各有目的。
抖音正积极筹备上市,向外界展示其对该平台的重视程度,而Meta公司则旨在提升股价并消除负面影响。
谷歌则是为了理清架构,把各个业务效率给提上来。
然而,若论改名最不划算的,非 Meta 莫属,他们已将梭哈元宇宙作为目标,若要反悔,所需承担的成本实在太高。
现在它能做的,就是给元宇宙烧钱+裁员省钱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