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人隔空交流后奔现,故事续集引关注,与小红书走红有关
两个多月后,这段故事迎来了新的篇章,两家人经过远程沟通,终于得以相见。3月22日,布雷肯一家抵达了上海这座城市;紧接着,3月23日,他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视频标题为“The Great Meet Up Is Here!!!”;在这段视频中,不仅有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塔的画面,还记录了他品尝小笼包、面条等具有中国特色美食的情景。小红书上的布雷肯持续更新着内容,详细记录了他与榕榕一家相聚的旅程,同时不忘向网友发出呼吁:“请持续关注。”
两家人成功见面后,他们的合影与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走红。众多网友留言道:“这不正是世界应有的模样吗?”
实际上,此次的聚会与小红书在去年一月份的“意外爆红”紧密相连。去年一月份,众多海外的网红因担忧账号被封禁而纷纷在小红书的国际版上发布笔记,这一行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社交盛事。正是在这个时期,布雷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据界面新闻报道,当时许多来自美国的博主用英文在小红书上发布内容,而这些内容的互动则来自全球各地的用户。
https://img0.baidu.com/it/u=1362968918,13712317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小红书用户群体近年来持续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方面表现显著,这实际上反映了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迈向全球化的趋势。
小红书的合作方向界面新闻报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小红书在海外市场的投入持续增加,对海外创作者提供了显著的流量扶持,这包括支持他们出海以及吸引海外创作者加入。因此,在海外博主圈子里,“小红书”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实际上,随着1月份这股“流量”的涌动,小红书内部迅速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功能,力求与这场国际化潮流保持同步。
在那时,小红书的算法小组成员切特与锅巴观察到首页上英文笔记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他们打算通过算法的更新,率先实现海外用户打开应用即可直接看到翻译版本的“自动翻译”功能。1月14日晚,北京和上海的小红书团队中,包括客户端研发、服务端研发以及测试人员在内的十多人,加班加点投入到工作中,直至1月15日凌晨2点,这一功能终于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原本要花费1-2周的流程,被压缩到了9个小时。
随后,小红书在短短5天内便在APP中加入了英文语音识别功能,这一成就得益于其自主研发并开源的语音大模型。小红书员工风龙表示,若非事先的积累与沉淀,难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这一功能上线。
https://img1.baidu.com/it/u=3855534216,58772706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更重要的是,小红书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信息交流与文化交流的纽带,这还得益于社区平台长期培养出的独特氛围。
最新统计揭示,小红书的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大关。尽管该平台宣传语历经多次更迭,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生活”这一主题。目前,小红书上的用户生成内容占比高达90%以上,平台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为“生活社区”,并推崇“真诚交流,友好互动”的理念。界面新闻报道,从小红书内部信息来看,目前该平台的算法调整倾向于大众用户,每天分配给粉丝数不足千人的普通用户的流量已超过总流量的一半。
于是,随着众多类似布雷肯的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该平台的社区团队也激发了交流的热情。进入一月份,社区部门的员工观察到,众多用户纷纷跨越语言难关,在平台上分享各自的生活体验,甚至在群聊中为外国朋友取了中文名字。在筹备春节项目的同时,小红书社区坚持举办了一场旨在连接全球用户的“连接”活动。自1月18日起,53名社区部门员工投入策划工作,仅用7天时间便成功举办了汇集众多中外音乐家的“地球村音乐会”。
数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思考,众多海外用户已逐渐掌握了小红书的交流方式,并且在该平台上发现了更多关于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不仅是布雷肯,界面新闻观察到,近期在小红书上,众多外国友人在一月份的“初识”环节中与中国网友展开了互动,由此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结下了友谊,并计划前来我国旅游。他们中不乏在篮球界颇有名气的球迷“狼叔”(Boy)、定居伦敦的意大利游戏设计师,以及不远万里,乘坐30小时飞机从智利抵达贵阳的旅游领队。
时代变迁,但“连接”仍旧是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彭兰教授指出,这是互联网的根本性原理。在技术层面成功实现终端互联之后,探索的重点转向了人、内容与服务的互联互通,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始终是各类应用的核心所在。中美两国两家的故事仅是序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跨地域的交流将会不断涌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