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轻信查看微信记录骗局,转账 430 元后被骗
2022年3月6日,下午接近4点钟,一位女士急匆匆地抵达西湖区蒋村派出所,向警方报案,表示自己遭遇了诈骗。据调查,这位名叫鲁女士(化名)的女性于3月5日向其男友发送了微信,但对方并未回复。到了6日,她依然无法联系到男友。因此,鲁女士开始对男友产生了怀疑,并想要查看他的微信聊天记录,以了解他究竟在忙些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手机上的百度搜索框中输入诸如“微信聊天记录查看”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出来后,她浏览了几个网站,并在其中一家网站上添加了联系人的微信。
微信添加成功后,对方给鲁女士发送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详细演示了如何操作以及如何同步查看他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鲁女士观看完视频后,对对方深信不疑,随后便询问了费用问题。对方索要430元人民币,鲁女士根据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号和持卡人姓名,分两次进行了转账操作。
对方随后提供了一串网址,指示她下载一款名为“IP虚拟专用网络”的软件。鲁女士注册账户后,发现软件中的各项功能均需付费,对方解释称该平台惯例如此,用户先行付费,之后可申请退款。鲁女士开始逐步进行充值操作,首先激活了软件半年的使用权,接着又开启了“实时监控微信聊天”、“定位”等附加功能,并且完成了授权保证金支付、登录账号开通以及系统链接填写等步骤,总共投入了19918元。然而,即便如此,软件依旧无法正常使用,对方还声称需要再支付15000元以开通其他服务。
鲁女士此刻感到情形似乎有异,于是向对方表达了她不打算使用该软件并请求退还费用的意愿,然而对方并未作出回应。鲁女士心中生疑,认为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于是急忙赶到派出所进行报案。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在众多诈骗手段中,骗子能够变换成各种角色,我们切不可轻信那些通过不明链接下载的软件,更不要轻信陌生人声称能够通过某些途径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的说法。
以非法途径窃取别人的私密资料是违法行为,切勿尝试或信任这类调查服务;对于陌生人声称的个人信息查询,要保持谨慎,若发现疑似钓鱼网站,应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若不幸遭遇此类骗局,务必迅速报警处理。
情感源于彼此间的信赖,我国《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均明确指出公民个人信息享有法律保障,《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亦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刑事及行政处罚措施。务必牢记,绝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违反者必将面临法律的严厉惩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