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舞弊及真实性错报风险解析
(一)可能的舞弊动机申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许有动机,为了获取税收减免,持续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收入可能面临重大误报风险,特别是高估的风险。有必要考虑,是否存在将非技术性收入错误地归类为技术性收入,从而夸大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的可能。注册会计师应当假设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存在舞弊的可能性。
(二)收入的真实性
近期,申报企业报告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企业运营情况、会计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关键信息出现了显著变动。需特别注意申报企业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中列示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认定情况,确保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对于高新技术系统集成产品收入的确认,是否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进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确认的风险增加。
二、对实务的重点提示
(一)了解申报企业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构成企业核心业绩评估标准,且是否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体系及股权激励措施挂钩。
企业在涉足新的业务领域、拓展至不同地区或进行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为了减轻税负并提升经营业绩指标,它们可能寻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然而,这一行为可能导致申报明细表中出现重大错误。
在审计期间,申报企业或许会因技术升级或管理结构调整而更换信息系统,这可能导致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若申报企业在审计期间的不同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需评估这些控制在不同时期的有效性。
需核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营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或是否存在与商业常规不一致的巨额交易。
(二)对舞弊的考虑
https://img0.baidu.com/it/u=1794272312,13949263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4
在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任务时,注册会计师需对因企业追求税收优惠可能引发的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其专业判断能力。在此过程中,他们需明确识别和评估的风险点,并从中筛选出那些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紧密相关,需特别关注的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能完全保证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足且适宜的审计凭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的同时,还需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并执行包括控制测试(在必要时或决定进行测试时)在内的额外审计步骤和实质性程序。在专项审计的各个环节,注册会计师需严格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则,秉持必要的职业审慎态度,严格执行审计流程,以确保有效预防重大审计失误的发生。
(三)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对于那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发生频率较低或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的申报企业,注册会计师采取实质性方案或许会是最佳选择。
需核实并确认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归属是否符合《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范畴,这涉及申报企业如何判定相关产品(服务)的识别标识、技术特性等方面。
通过识别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特征和技术特点,我们需分析其销售收入汇总的精确度,进而评估管理层在收入确认、截止和分类认定上是否存在故意错误的情形。
在申报企业即将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之际,需特别留意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在发生、终止以及分类上的认定是否准确无误。
密切留意本期各月各类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营收波动,探究其变化走向是否合理,是否与申报企业的经营特点(例如季节性、周期性等)相吻合,并查明异常波动和显著变化背后的原因。
关注本期核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利润率,并与前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同时,留意收入与成本的匹配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观察两期之间是否出现异常波动;若发现波动异常,需深入调查其成因。
获取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定价清单,检查其售价是否遵守价格规定,同时留意向关联方或关系紧密的重要客户销售的产品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存在为了迎合“60%”的需求,通过提高结算价格将收入转移至申报企业,进而人为提升新收入水平的情形。在处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时,需通过研究市场上类似或相近产品的毛利率来进行判断;同时,也可以依靠科研和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市场营销领域的专家,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评估。
https://img2.baidu.com/it/u=3434941917,4330324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考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确认的方式是否与财务报表中使用的收入确认方式相吻合,是否遵守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及各期之间是否保持了连贯性。同时,关注那些具有周期性和偶然性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
关注当前起算的劳务提供、跨期完成的技术承包项目、技术服务以及接受科研委托等合同,核实这些合同是否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收入。这包括审查相关合同、协议、完工进度确认文件以及收款记录,并留意完工进度确认的方法是否恰当。
8.关注高新技术深化与改进产品的收入确认
产品在复审阶段常常会经历技术上的升级。对于这类高新技术公司来说,A项目在初期成功获得了专利,其销售所得也被归类为高新技术收入。经过三年的复审周期,企业推出的A1项目是对先前A项目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优化。目前,A1项目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获得专利。尽管如此,销售的产品依旧属于A专利范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A1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此情形下,注册会计师需借助科研技术领域的专家力量,对A1项目的研发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是否在A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深化与改进;同时,还需考察销售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采纳了A1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确定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可以归类为高新技术收入。
对于源自关联交易、非货币资产置换等非典型交易方式所带来的关键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益,需审查核心合同条款的执行状况、交易的商业环境及其完成进度,同时重视交易的诚信度以及销售价格的合理性。
对以非记账货币计价的产品收入,需核实其折算汇率和折算后的金额是否准确无误。
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的数月时间里,搜集所有销售退货的记录,核实是否存在错误地确认收入或过早确认收入的情况。
对企业当年总收入中,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进行核实。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符合“在上一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需达到企业总收入60%以上”的要求。依据审定的相关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对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比例进行复核的常规步骤包括:
需取得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审核过的申报单位在上一个财年所编制的财务报告。
对申报企业上一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进行重新核算,并比对申报企业自行计算得出的结果,看两者是否相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