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创业,创业基金申请条件,创业基金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崔超是西会科技CEO,他拥有5年移动互联网产品经验,具备10年代码经验,拥有4年移动互联网创业经验。他曾获得ACM编程大赛亚洲区铜牌,是SAIT三星研究院史上最年轻员工,在世界排名第一 。西会科技专心致力于销售过程管理以及远程沟通工具的研究开发,进而推出了远程销售工具,目前已获取真格基金徐小平老师、极客帮蒋涛老师提供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
创业之前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这是每个怀揣雄心的年轻人迫切想要弄清楚的,近日,西会科技CEO崔超来到“真驿站”,给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摘选其中的精华“八大问”,整理如下。
我为什么要创业?
就我自身而言,创业动机有三点。
我觉得社会上的人总共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人能维系社会稳定,第二类人会推动社会进步。我选择创业,是因为想成为第二类人。
第二,自从中学开始学习编程代码,我获得的荣誉都是个人主义性质的,创业比单打独斗有趣得多,自己过于突出会给团队带来问题,因此我将依靠团队力量视为一个挑战,想看看在团队和目标之间能否平衡自己。
第三,为了让自己实现财富自由,创业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最为有趣的方式。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有几点必须弄清楚,第一,怎样才是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你得先明白自己的焦虑来自哪里 ,是因为见识不进步而焦虑 ,还是因为业务不增长而焦虑 ,而要消除这样的焦虑 ,达到舒服的状态 ,你又得做些什么 ,是周末躺在家里看电影 ,还是把眼前的任务一扫而空 ?
对我来说,最舒适的状态是看到公司业务飞速发展,并且要是加速度。有人询问创业公司CEO为何总是不开心,因为只有当他看到自己的公司加速前进时才会露出笑容,即使是按部就班的常规速度也不行。
第二,基本的商业逻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你所从事的项目,能否在未来占据一部分市场,你需要先深入思考清楚。要是你连自己以及身边大多数人都无法说服,那么可想而知,天使投资人也很难对你的计划产生兴趣。
第三,所谓的创业精神,坚持和变通都是很微妙的学问。要是你相信自己的判断,碰到坎坷和质疑时就要坚持己见。然而当你的业务逻辑受到包括投资人在内的人纷纷质疑时,你就得深度反省自己的坚持是否属于缘木求鱼。这些都是凭借多年经验积累出来的东西。
身为创业者,务必要对人性存有基本的敬畏之心。要清醒地认识人性。人性属于中性词。需赋予其尊重。切莫轻易去挑战它。
举个例子,2013年我们团队在做针对零售渠道的SaaS,2014年我们团队也在做针对零售渠道的SaaS,我们花费一年时间,成功将联想变成了我们的客户,我们花费一年时间,成功将惠普变成了我们的客户,我们花费一年时间,成功将微软变成了我们的客户。
2014年年初我们开始负责海尔项目,从1月份起就跟进,一直到4月份才终于等来一个招投标机会,他们打算采购一万个账号,使用期限为两年,报价210万,当时上述几个大客户的收入加起来不到300万,因此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我派了一位先前负责对接海尔的小姑娘去参与招投标,大约过了一两个星期,她回来汇报说没有中标,原因是客户觉得价格太贵,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报价240万 。
https://img1.baidu.com/it/u=177017803,304935494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48
当时实际情况是客户有讲价的想法,然而我收到的反馈却是“没中标”,如此一来便不存在进一步议价的可能,这笔生意就这样告吹了。
后来 这个小姑娘离职了 我认为这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所以没过多在意 一个月后 我偶然与海尔下属部门的客户交谈 他问道 你们当时不是中标了吗 怎么后来没见到你们 我十分惊愕 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回去一查,才明白那个210万的单子实际上成功了,只是小姑娘瞒着我,她自己离职后成立了一家公司,照搬我们原来SaaS的内容,还通过咨询公司延缓客户的需求进度,接着慢慢开发然后上线供他们使用,这就相当于依靠这份订单支撑起了新公司 。
对她来说,乖乖把订单带回公司,或许能得到几万块奖金或者提成,要是拉着同事出去另立门户,就能带着两百万订单创业。人性难以捉摸,当时我没做好准备,至少应该派销售和顾问两人一同前往。就当这件事是交了一回学费。
第一次创业需要准备什么?
你们完全可以先去了解一下雷军在启动小米之前的所作所为。在真正启动小米之前,他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寻找人员。当然,寻找人员只是创业的一部分,不要总是认为一切都准备妥当,只差一名程序员了。
创业带给你的丰富经历远远超过这些,你永远无法让准备完全跟上变化,各种状况随时都会出现。我且说说个人看法吧:
从业务实质出发进行准备,要学会“隔轮思考”。你们讲天使故事时能讲得很圆满,可你们是否想过A轮乃至B轮时公司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要达到什么规模才能拿到A、B轮融资呢?是拿到标杆客户,还是凭借客户满意度高来说服别人呢?这些都是借助业务来验证自身逻辑的方式。
这些都是能够假设的,假设产品制作完成了,我们不但要看A轮的目标群体愿不愿意给我们付款,还得留意他们付款究竟是因为你的产品挠到了痒处,还是触碰到了痛点。痛和痒是不同的,只有具备能够延缓乃至解决痛点的能力,目标群体才会乐意为你付款。
在你们讲述天使故事的时候,便能够深入思考这些内容。要是能弄清楚A、B轮的逻辑,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幅提高,还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
在心性方面做好相应准备,去迎接各类非正常死亡的打击,比如“不顺畅死”,比如“内耗死”,比如“自作死”等等 。
前段时间我的律师为一家公司处理纠纷,那家公司的大股东被小股东赶走了,也被二股东赶走了。创始人离职不算新鲜事,乔布斯也曾被赶走。但奇葩的是,这家公司居然通过告上法庭的方式,理由更是好笑,是没有给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当然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内部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
创业的情况就是如此,误解随时都可能出现,矛盾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合伙人事宜就变得格外重要。我首次创业时,就曾遭遇合伙人向投资方告状,说我经常无故耗费公司资金,比如5万块钱的发票我竟报了10万等等 。
利益面前,合伙与对抗皆有可能
其实合伙人并非故意与你为难,而是缺乏及时的沟通,技术出身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小问题从不提及,等到问题暴露,往往就难以解决了,归根结底,你要过得了情商这一关。
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要是能在可触及的范围内找到合适人选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然而要是暂时没有,那就先别找。先把市场需求调查清楚,推进现有业务,给自己多留些权限,如此才能在下一阶段吸引更优秀的合伙人。
从平均节奏来看,一年增加一个合伙人是比较合适的。在合伙人这件事情上,不能急于求成,贪心多了并没有好处。
西会科技团队合影
https://img2.baidu.com/it/u=3712001067,58353382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怎样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
创业大潮之下,泡沫是存在的。这是我从出生至今,头一回看到整个民族都在思考怎样优化产业链和产业结构,怎样砍掉中间环节,进而进行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以我之前从事的SaaS行业为例,去年(2015)被称作2B元年,人力成本增长速度过快,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许多销售指向性公司营业额出现下滑,以前对效益类工具不感兴趣的企业不得不放缓节奏,精打细算,关注成本经济。
事实证明传统企业在效益方面存在很大空间,以联想为例,获取各个分区和店面的销售数据常常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仅涵盖回收数据环节,而进一步的审查、判断、分配任务,还需层层下达,如此根本无法精确运用数据。
当然,过去处于野蛮生长时期,它们无需在意这些,那时它们只需专心开店就行,只要能够将货物销售出去便不愁没有销路。如今竞争变得激烈起来,这一套就行不通了,精确化变得极为重要,于是我们的精确化运营工具便有了发挥作用的地方。
怎样调查企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
同样,要尊重人性,通过多种方式与客户结交为朋友。绝大多数传统行业看待互联网时都是仰视的,觉得互联网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对象。当你以互联网的身份出现时,他们会把你当作专家,向你寻求咨询,期望你助力其实现业务转型。所以,要是你能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价值,他们会非常愿意与你成为朋友的。
转型:已经有了联想这样的高端客户,为何后来又转向从事通讯行业呢?
主要是因为我认为它无法做大,并且当时我们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首先在2013年做这个项目时没有寻求投资,而且那时2B和SaaS领域未被看好。
其次,作为初创企业,我们自然是与客户紧密相伴。接订单时应允了诸多不应应允的条件,甚至承接了部分运行任务。那些分店,每周都有店铺关门或开张,有员工离职,也有渠道人员岗位变动,这些后台操作事宜都成了我们的工作。久而久之便难以脱身了。
最后我发现,我们的东西仅适用于 IT 零售,不适用于其他非 IT 客户,这等同于市场做窄了,照此情形继续做下去,最多也就三四千万的规模,没什么意义 。
怎样看待公司未来的愿景和发展?
我们希望提供出色的沟通工具,我相信这些工具能够切实影响诸多公司的组织结构,能够切实影响诸多公司的管理方式,甚至能够切实影响诸多公司的公司文化。
公司由一个个孤立的人组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很重要,决策速度很重要,信息来源也很重要。我们做远程销售和远程会议产品,就是针对这一痛点 。
最适合国内网络环境的远程会议
现在远程会议的发展状况是,微信虽支持多方视频,不过这仅适用于日常基础生活,多人远程沟通并非开会的全部内容,还有很多与业务逻辑相关的事物有待完善。联想、戴尔等公司常有十几个分区负责人进行月度总结,每人都要用PPT,在此种场景下微信往往难以应对 。
过去有公司采购lync用于远程会议,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地方负责人而言,参加时长一两小时的视频会议,这对他们的流量是个考验,对他们的带宽也是个考验。我们的软件对带宽需求低,语音通话一小时仅消耗10兆流量,文件共享不是传统桌面共享方式,所有文件翻页动作皆为结构化数据,能配合演讲者即时翻页,还能在开会讨论时对文章进行在线批注,既不卡顿也不耗费流量。
为了了解客户的痛点,我们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建立模型,这个模型用来体现这种沟通方式对企业效率有多大帮助。如果得到验证,我们肯定会将更多产品功能直接应用到其他部门,比如销售与客服场景,这就是能直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效率的价值所在。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