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8新出iPhone防晕车功能,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深度剖析
视频版:你会晕车吗?苹果在刚刚更新的iOS18中推出了一项防晕车功能。晕车的人都清楚,看手机不是会让晕车更厉害吗?那么苹果的防晕车功能,到底是能解决晕车难题的黑科技?还是仅仅是个智商税呢?今天我们要对“防晕车功能”进行深度剖析。
要想了解“防晕车功能”,自然我们得先知道,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车是晕动症的一种,学术上普遍认可其成因是“感知冲突理论”,简单来说,当坐车时,人体内负责状态判断的前庭系统内的淋巴液因惯性晃动,告知大脑正在运动,然而此时眼睛正看着手机、书本等静止物体,眼睛却告诉大脑没在运动,于是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出现的信息差会“迷惑”大脑,大脑会误以为吃错东西中毒出现幻觉,只能下达“危险”信号,引发紧急恶心催吐,出现自保的本能反应。因此只要出现这种判断信息差,就会出现晕动症,反过来,即便身体静止,但是看到运动场景,比如VR,也会出现晕动症 。
https://img2.baidu.com/it/u=1245825243,499072810&fm=253&fmt=JPEG&app=120&f=PNG?w=500&h=538
影响晕动症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观方面有遗传、性别、情绪、疲劳程度,客观方面有视觉行为(如看书、看手机)、气味(像汽油、皮革味)、动力学(例如转向、停走)、环境温湿度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晕动症。而且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人是因为气味诱发晕动症,有的人是因为温度诱发晕动症,每个人对于每种因素的诱发阈值也不一样。
日常生活中缓解晕动症症状是从诱因入手,比如看看窗外,打开车窗透透气,打开空调调整到舒适温度,提醒驾驶员尽量避免激烈驾驶,吃一点姜片话梅抑制不适气味,压制恶心感 。从根本上来说,目的都是减少前庭系统出现的信息差,减少视觉体感系统出现的信息差,驾驶员通常能够预判车辆行驶情况,所以会减弱晕动症的产生,或者避免晕动症的产生。
了解了晕车,也就是晕动症的详细情况后,再回过头去看苹果在iOS18中更新的这项具备“防晕车”作用的功能,就不会难以理解了。其原理是利用现在手机上的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当你坐车看手机时,屏幕会出现一些黑点,这些黑点尽可能与你当前前庭系统判断的运动状态相吻合,它们会告诉你的视觉系统你在坐车、你在运动,借此减少信息差,进而尽量避免出现晕车症状 。
https://img1.baidu.com/it/u=376577066,341131550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969
因此,对于这项功能到底有没有用,只能说有,不过作用不大,而且因人而异。前面也提到,晕动症的诱因本身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要是你晕车是由非视觉因素导致的,那么这个功能的帮助就不大。那它是不是黑科技呢?探究其原理并不困难,或者说技术含量也不算高,从理论上来说,其他厂商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然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防晕车”功能这个构想,还是有值得肯定之处的。
最后,也不要指望“有”就不会晕车,这多少有点心理暗示强化。要想坐车不晕车,提前服用药物,尽量坐在前排,开窗通风,吃点酸的食物等,比依靠“有”靠谱得多,性价比也高得多,至少在晕车这件事上是这样。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