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消费金融公司排名,消费金融提醒电话是什么意思啊
股市出现新称呼了。中国股市投资者沿用30多年的称呼。即将被“金融消费者”替代。股市出现新词汇。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称呼陪伴多年,如今要被“金融消费者”替代。6月28日,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标题是“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原本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变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金融消费者是这样的群体。他们为满足个人需求而存在。他们为满足家庭需要而存在。他们是公民个人。他们是单位。他们会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他们会接受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金融消费者包含两类。一类是传统金融服务里的消费者,像存款人、投保人等,这些人接受金融机构储蓄、保险等服务,目的是保障财产安全与增值,或者管理控制风险。另一类是中小投资者,他们购买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或者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这类投资者虽有赢利动机,但因和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以及地位不对等情况,所以与普通消费者仍有质的共性股市里的投资者属于第二类人。因此他们被归入金融消费者范畴。
为何把股市投资者称作金融消费者?有一种看法觉得,这么做是为了更妥善地保护投资者。毕竟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且二者地位不对等。所以更要重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实际上,《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赋予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依法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所以当投资者成为金融消费者时,似乎能享受到这八项基本权利
https://img0.baidu.com/it/u=950837431,272754846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4
但这种对“保护”的理解好像并不成立。其一,认为改个称呼就能更好保护投资者,这种说法太过天真幼稚。投资者被称作投资者时得不到保护,而被称为金融消费者就能得到保护,会有人相信这种“奇事”吗?毕竟保护与否,取决于管理层是否出台相关保护措施。若没有相关保护措施,即便将投资者称作上帝,投资者也无法得到保护。
二是金融消费者的八项基本权利由《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赋予。该保护管理办法针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它并非针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毕竟证券业与银行业、保险业区别很大。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不能简单等同于银行、保险的消费者。
在重视投资者保护的市场中,即便不改变对投资者的称呼,投资者权益也能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在美国股市,虽有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但多数情况下人们仍称其为投资者。美国股市对投资者保护很到位,投资者利益受侵犯时,通常能获赔偿。违法违规者会受到严厉惩罚。所以投资者利益能否得到保护。这与投资者是否改变称呼。是否被称为“金融消费者”并无关联。
其实证券市场投资者不应被称作“金融消费者”。毕竟投资和消费是全然不同的概念。投资活动需追求回报。投资不仅要保住本金,还得有获利。实际投资中有的投资者输了本金,这是投资失败的表现,并非投资者本意与初衷。消费是一种花钱行为。是用钱去购买产品或者购买服务。只要花出的钱和购买的服务或产品相匹配即可。所以消费本身无需考虑获利因素。需要考虑的是值不值。因此投资和消费不能等同。投资者并非消费者。
https://img2.baidu.com/it/u=3268931068,277613477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87
当然,在A股市场中,投资者大多成了“金融消费者”,这是客观事实。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后,基本没有投资回报。很多投资者本金还会亏损。从消费角度看,投资者本金最终也会被消费掉。这样,A股市场的投资者就名副其实地成了“金融消费者”。
但即便如此 也别把A股市场投资者称作“金融消费者” 投资者对管理者而言 是一种监督与警示 毕竟投资者有获利需求 管理层有责任义务让投资者赚钱 若投资者整体赚不到钱 这就是管理层没建设好市场的表现 是管理层的渎职相反若投资者被称作“金融消费者”,消费者资金被消费便属正常。如此管理层就能坦然对待“金融消费者”的亏损。所以为给投资者希望,给A股市场希望,别将“金融消费者”称呼加于股市投资者头上。
本文作者是财经评论员。其历经二十年股市磨练。由此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还拥有对股市独到的见解。并且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