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青蛙技术,稻田养蛙的田间规划,稻田蛙养殖视频
有在水塘养蟹的方式,还有在稻田养蟹的方式。你是否知道如何在稻田中养蟹呢?又有哪些好的技术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稻田养蟹的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稻田养蟹的技术
稻田养蟹需选择水源充足的稻地,且排水要通畅,地势需平坦,还要无污染。养蟹的稻田会用到排毛埝、中间埂埝以及稻田周围埝,这些埝有两个要求,其一要宽,通常在 0.5 米左右;其二要坚固且牢实,不能有漏洞;其三要高,一般在 0.6 米左右。
防逃设施对于稻田养蟹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是稻田养蟹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也是投资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会用水泥板或砖块将周围的田埂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这面墙的高度约为 0.5 米,墙基入土的深度约为 0.2 米。同时要注意墙体两侧不能有泥土填充,使其内部能够防止蟹逃走,外部能够抵御敌害进入稻田。
4. 稻田消毒之后,在放养前可以先施腐熟的人粪尿,用于培肥水质。然后,直播三叶期或者移栽定植 7 至 10 天后,要选择规格大小一致的小蟹,且个体重需在 30g 以上。每亩可放养 3000 至 3500 只。如果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 1.5 万至 3.5 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将其均匀分散投放,避免过于集中,以防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它既喜欢吃动物性饵料,也爱吃植物性饵料。所以,稻田里的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的生长极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都可以被河蟹食用,所以在稻田养蟹时,投饵量要合适。如果投喂的饵料太少,河蟹就会因为饥饿而不长或者自相残杀;如果投喂的饵料太多,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污染水质。蟹苗期投喂蛋黄和蚕蛹粉。蟹种期之后,米糠、稻谷、浮萍、谷粉,以及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都可以作为河蟹饲料。投料要做到定时、定位,通常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控制在河蟹总体重的 3%~5%左右。还要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来灵活掌握确定。
养蟹稻田要始终让水质保持清新,要经常让畦面有 5 至 6 厘米深的水体,不能随意改变水位或让田脱水烤田。通常每 3 到 5 天换一次水,在高温季节每天都要换水,每次换水量要控制在田间正常规定水体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换水时间最好定在上午 10 时左右。换水时要留意水温差不能超过 3 摄氏度,还要防止急水冲灌,以免干扰河蟹的正常生活。
施肥时,养蟹稻田主要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之后,要尽可能地减少追肥的次数。如果确实有需要追施化肥,那么应该施尿素,不应该施碳酸氢铵。
蟹苗放入稻田后,每天需进行巡池工作。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天敌侵害蟹苗。要将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全部清除干净。大面积开展稻田养蟹,应着重抓好两件重要的事情。其一为防盗,其二为防逃。防盗主要通过专人管护来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既坚固又实用。墙面需要牢固,要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以及埂埝出现洞穴。此外,在建造防逃墙时,不要离水稻太近,以防止河蟹长大后顺着水稻秸秆爬到稻顶部从而越墙逃走。
水稻在 10 月下旬或 11 月收割后,为了延长河蟹的养殖期。通常情况下,水沟内会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此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需求。需要适量投饲,还要做好防逃工作。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起捕,捕蟹一般在夜间进行。先把沟内的水放干,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后,借助灯光进行捕捉。捕完后再放水,像这样反复捕捉 3 个夜晚,大部分河蟹就可以捕净了。水稻若为双季稻,在早稻收割之后以及二晚插秧的这段时间里,河蟹需要集中到蟹沟蟹池中进行暂养,等到二晚返青之后,再将其放入大田中进行饲养。
河蟹长时间自然生长,其抵御病害的能力比较强。而人工养殖河蟹的时间较短,蟹病发生的情况也相对较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重要性要超过治疗。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细菌性病害和原生动物病害这两种病害的防治工作。
稻田养蟹的要点
https://img0.baidu.com/it/u=554944597,247942813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80&h=500
水稻采用大垄双行栽种模式,将原本常规的 9 寸一垄的方式进行了改变,改为 6 寸一垄和 12 寸一垄间隔进行插秧。
田间工程有暂养池,其尺寸为 10 米×25 米×1.0 米;环沟呈梯形,上开口为 1.2 米,底宽 0.6 米,深 0.5 米。
放养规格密度亩投放70~80只/斤扣蟹500只左右。
每年 4 月下旬开始放养。在环沟内培植少量伊乐藻。把越冬的扣蟹投放到经过生石灰消毒后的暂养池中。按时按量观察并投喂精细料。插秧后 15 天到 20 天,及时将其放入大田。埝埂的株距为 7 寸,种植非转基因大豆。
稻田养蟹管理方法
河蟹每次脱壳时施用生石灰,用量为 5 千克/亩;48 小时之后,要泼洒活化光合细菌,用量是 0.6 至 0.8 千克/亩;如果水稻允许,就尽量把水层加深。
饵料投喂暂养池。7 月上旬之前,撒开扣蟹苗,以投喂优质全价饲料、小鱼虾为主;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投喂以青饲料为主,同时搭配小鱼虾、田螺、河蚌等;8 月中旬之后,改投高蛋白精饲料为主,并且搭配新玉米、新高粱等。
科学施肥养蟹的稻田,在旋耕之前,每亩要施有机肥 100 千克;缓青肥和追肥要少用且勤施,每次的施肥量不能超过 3 千克每亩。
病害防治方面,在扣蟹放养前,要用 70 千克/亩的生石灰带水 10 厘米进行消毒,其目的是补钙。在大田,每亩要泼洒 20 千克生石灰。扣蟹入池前,要用 3%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消毒。
稻田养蟹的好处
利用稻田来养殖商品蟹,能够使经济收入大幅提升。稻田养殖河蟹这一行为,对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进行了改变,将原本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综合经营模式,进而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力水平。
发展稻田养蟹,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对稳定粮食生产有益处。各地在生产商品蟹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影响稻田粮食的产量。这样一来,既起到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以及稳定粮食产量的良好作用,又保障了农民口粮的供应以及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顺利完成。
稻田养蟹,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结合。二者优势互补,这种方式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放养河蟹后,河蟹能利用杂草、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作为饲料。河蟹的排泄物和残饵可当作肥料来肥田,从而促进了水稻生长。同时,河蟹所处稻田的环境,水质经常交换,较为清新。稻田的土质软硬适中,密集的稻株为河蟹提供了隐蔽、降温、躲避敌害以及安全蜕壳的良好场所。这种生态条件对河蟹生长有利。这种稻护蟹、蟹助稻的种养结合模式属于良性的生态循环。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地的产出率。
https://img0.baidu.com/it/u=2398430480,258300201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7&h=444
增加优质高档的水产品。河蟹的产量有所增加,这使得“菜篮子”更加丰富。稻田里水草较多,饵料丰富,水温适宜,氧气充足,这些条件使其成为河蟹生长的理想环境。稻田产出的商品蟹,属于优质高档绿色食品,是城乡居民喜爱食用的优质水产品。
稻田放养河蟹能节省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还改善了产品质量。它具有除草除虫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进而减少人工投入。河蟹的排泄物及残饵能起到一定肥效,减少了肥料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改善了水质条件,提高了稻谷质量,也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程度。
网箱养蟹的技术
网箱养蟹需要蟹体规格整齐,要健壮,附肢需齐全,不能有损伤。放养密度依据水质、饵料以及管理情况来确定。如果管理水平较高,水质活爽,饵料充足且质量优良,就可以多放一些。相反,如果管理水平低,水质不好,饵料不足或质量差,就少放一些。幼蟹放养的规格以每公斤一百五十至二百只为佳,每平方米可放二十至二十五只。
一只网箱可放幼蟹五公斤,大约有六百至七百五十只。按照百分之七十的回捕率计算,每只网箱能够产出河蟹五十至六十公斤。网箱设置地点的选择很重要,要选在避风向阳的地方,这里水质清新,四周开阔,风浪不大,比较安静,没有污染,也没有水老鼠,并且水体交换量适中,最好是有微流水的地方。网箱放置的深度要根据季节、天气和水温来确定。春秋季时,可将其放置在水下镰三十至五十公分的位置。七、八、九这三个月天气炎热,水温也较高,此时网箱可放置在六十至八十公分的深处。并且,在网箱上面要放置一些水草,以增加遮阴面积,供河蟹歇凉。
投饵的方法如下:每个网箱内需设置一个食台,其面积为二平方米。每天早晨以及傍晚分别进行一次投饵。各种饵料要按照营养比例进行配置,先切碎并煮熟,然后放置在其他饵料中,再加入适量面粉捏成团状、块状或条状进行投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以及对水体的污染。并且这种饵料遇水不容易溶化,便于河蟹摄食以及检查吃食情况。
猜你感兴趣:
1.养蟹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2.养蟹的技术方法
3.鲶鱼的稻田养殖技术如何执行
4.秋季养殖螃蟹有什么方法
5.幼蟹培育有什么技术要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