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青蛙技术,稻田养蛙设计图,稻田蛙养殖视频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种养结合能提高稻田利用率。我国在稻田中实施种养结合已有悠久历史。稻田养蟹能让稻田少施肥、节肥、增产、省工,同时也不妨碍河蟹生长。稻田养蟹所养品种是河蟹,其学名是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或螃蟹。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稻田养蟹需选择水源充足的稻地,同时排水要通畅。还要选择地势平坦的稻地,并且要确保无污染。养蟹的稻田会用到排毛埝、中间埂埝以及稻田周围埝。这些埝有两个要求,一是要宽,通常在 0.5m 左右;二是要坚固且牢实无漏洞;三是要高,一般在 0.6m 左右。
2、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对于稻田养蟹来说很关键,是投资的重点。通常会把周围田埂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这面墙的高度大概在 0.5 米左右,墙基入土的深度约为 0.2 米左右。要注意墙体两侧不能有土相连,这样就能起到内部防止蟹逃跑,外部抵御敌害进入稻田的作用。
3、河蟹放养
稻田在放蟹苗之前一周,需要停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然后将稻田里的水排干,晾晒大约一天,这样能起到消毒清洁稻田的作用。接着要用生石灰乳液对整个稻田进行泼洒,以此来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稻田消毒完毕后,在放养蟹苗之前,可以先施腐熟的人粪尿,目的是培肥水质。然后,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 7 至 10 天后,要选择规格大小一致的小蟹,且个体重需在 30 克以上。每亩可放养 3000 至 3500 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 1.5 万至 3.5 万只。放养时需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防过于集中,导致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4、饲养方法
https://img1.baidu.com/it/u=4176636606,10718905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8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它既喜欢吃动物性饵料,也爱吃植物性饵料。所以,稻田里的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的生长极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都可以被河蟹食用,所以稻田养殖河蟹是很合适的。
蟹的投饵量需要适宜。如果投喂的量太少,那么河蟹会因为饥饿而无法生长,或者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如果投喂的量太多,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和蚕蛹粉。蟹种期之后,米糠、稻谷、浮萍、谷粉,以及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都可以作为河蟹饲料。投料要做到定时和定位,通常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控制在河蟹总体重的 3%~5%左右。并且要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来灵活掌握确定。
5、水质管理
养蟹稻田要一直保持水质清新,要时常让畦面有 5 至 6 厘米深的水体,不能随意改变水位或者让田脱水烤田。通常每 3 到 5 天换一次水,在高温季节每天都要换水,每次换水量要控制在田间正常规定水体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换水时间定在上午 10 时左右比较合适。换水时要留意水温差不能超过 3 摄氏度,还要防止急水冲灌,以免干扰河蟹的正常生活。
6、施肥
养蟹稻田主要施有机肥。先施足基肥,之后要尽量减少追肥的次数。如果确实需要追施化肥,那就应该施尿素,不应该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
蟹苗放入稻田之后,每天都需要进行巡池工作,目的是防止天敌的侵害。需要将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这些天敌彻底清除掉。
https://img2.baidu.com/it/u=2390965760,2103132942&fm=253&fmt=JPEG&app=120&f=GIF?w=560&h=315
养蟹稻田不能使用农药。若必须使用农药,需选择高效低毒的那种。并且只能单独使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多种农药。施药时要先灌注新水把水位加高。一般在下午 4 时之后施农药。施药后,需留意河蟹的活动情况。若有异常,要立刻换新水。
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时,需要突出抓好两件重要的事。其一为防盗,其二为防逃。防盗主要依靠安排专人进行管护来解决;而防逃则需要确保防逃设施既坚固又实用,墙面要牢固,要严防其被水冲垮、被风刮倒以及埂埝出现问题。
有洞穴出现。并且,在建造防逃墙的时候,不能离水稻太近,因为要防止河蟹长大后顺着水稻秸秆爬到稻顶部然后越墙逃走。
8、水稻收割后蟹的管理
水稻在 10 月下旬或 1 月收割之后,为了延长河蟹的养殖期,一般在水沟内会保持九成满的水位,这样能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需求。会适量进行投饲,同时做好防逃工作,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起捕。捕蟹通常是在夜间进行,首先放干沟内的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后,借助灯光进行捕捉。捕完之后再放水,像这样反复捕捉 3 个夜晚,大部分河蟹就可以捕净了。
水稻若是双季稻,在早稻收割之后以及二晚插秧的这段时间里,河蟹需要集中到蟹沟蟹池中进行暂养。等到二晚返青之后,再将河蟹放入大田中进行饲养。
9、防病关
河蟹自然生长时间长,其抵御病害的能力比较强。而人工养殖河蟹的时间较短,蟹病发生的情况也相对较多。不过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以预防为主,把预防看得比治疗更重要。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细菌性病害和原生动物病害这两种病害的防治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