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磁悬浮技术的原理
文/克莉斯汀8 月 9 日上午九点,中铁六院集团承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联合体的牵头工作。国内首条永磁磁浮空轨试验线——“红轨”,在江西赣州兴国县完成竣工,且竣工过程顺利。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轨技术的国家。并且,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磁悬浮专利占比是最多的。
你想不到,这趟永磁磁悬浮列车每公里的建设成本接近亿元人民币,然而它始终不能替代普通地铁,无法成为大规模、大流量的交通运输工具。
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这是一种新的制式轨道交通。它能够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还会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减少地球上的碳排放。
稀土合金降低成本,新制式轨道交通意义重大
“红轨”试验线位于革命老区“将军县”兴国县,正因如此它被称作“红轨”。
磁浮列车被命名为“兴国号”。它的车身是由红白两种颜色相间组成的。在车身两侧的车头处标有 56 颗星星。这寓意着向“将军县”兴国县所拥有的 56 位开国将军表达敬意。
红轨试验线的南端起始于永丰站(也就是高铁兴国西站),北端一直延伸至静调库。正线的总长度大概是 800 米,并且全部都是钢构高架线。这种磁悬浮列车是以两车进行编组的,它的载客能力是座席有 32 个,定员为 88 人。在目前阶段,它的最高设计运行速度是每小时 80 公里。
中国的第一辆磁悬浮列车(买自德国)在 2003 年 1 月开始在上海磁浮线运行。2015 年 10 月有了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磁悬浮线路,即长沙磁浮线。2016 年 5 月 6 日,长沙磁浮线开始商业试运营,且该线路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https://img2.baidu.com/it/u=2399946758,39974638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29&h=500
本次“红轨”试验线顺利发车。它最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实现了全世界首次把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相结合,从而建成了一套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
江西理工大学于 2014 年首次提出这套“磁浮 + 空轨”技术并牵头进行研发。2021 年,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六院、中铁工业等企业承接了该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建设工程,且我国对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全球现有的悬挂式导向运输系统都以胶轮来承载和导向。之前的上海悬浮交通以及日本超导悬浮列车等,它们采用的是电磁悬浮方式,需要依靠一套复杂的控制技术来达成悬浮状态。一旦断电,它们就会失去悬浮能力。这种悬浮方式不仅在技术和运维方面难度较大,而且耗能也较多,属于不稳定的悬浮类型。
这次的“红轨”是完全凭借稀土永磁材料来达成悬浮以及导向的目的的,并且攻克了电磁悬浮所存在的那些难题。
它采用的永磁体是钕铁硼合金,这种合金适用于磁浮交通系统,是稀土永磁合金材料。它具有磁性强的特点,磁性稳定,磁能分布也合理。并且稀土元素钕、硼的自然储量丰度高,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
江西赣州有“稀土王国”之称,它是我国三大稀土生产基地之一,每年产出全球 70%的中重稀土资源,所以这列稀土永磁磁浮列车选择在江西首发是有其道理的。而稀土永磁磁浮列车的应用,对于我国稀土产业的应用模式以及市场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
集多项智能于一身,将出轨率、追尾率降为零
依据磁悬浮原理,通常把主要的磁悬浮技术划分成永磁悬浮、电磁悬浮、电动悬浮以及超导钉扎悬浮这几种。
其中电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成熟度;电动悬浮技术的应用也已达到较高的成熟度;高温超导钉扎悬浮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且在进行工程化样车的研发;而“红轨”所用到的永磁悬浮技术正是当下的研究重点。
“红轨”试验线无需用电即能将列车悬浮,相当节能、环保。
它的制造材料在材料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还制造出了体积小、磁能密度大、有足够悬浮力且经济性好的永磁体。基于此,该永磁磁浮空轨项目探索出了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地形的中低运量、个性化、智能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https://img0.baidu.com/it/u=4275839909,74415397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4&h=500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红轨”时会心惊胆战。因为它与之前所见的悬浮列车不一样,“红轨”的车厢是倒挂在浮轨之下的,那种状态就如同我们在游乐园坐的“过山车”一样。
实际上,“红轨”基于成熟的空轨体系,既安全又环保。它采用了独创的列车走行系统,把走行结构包裹在轨道梁内,从而克服了缺少硬约束以及永磁体悬浮力不可控的难题,实现了列车行走过程中悬浮导向的平稳协同控制。相比之前的设计,它行驶更安全,甚至宣称能够将出轨率、追尾率降至零。
它配备了多项智能技术。这些技术开拓了新的体系系统,此体系系统独立于常导悬浮和超导悬浮。同时,它还应用了无人驾驶等新兴信息技术,如北斗定位、5G 通信、传感融合、多目标智能规划等。它在实现无人驾驶的同时,能给乘客提供丰富的在途信息服务。
它有种种优势,这些优势显示,它必定会引领我国新制式、接入级轨道交通,从而翻开崭新的一页。
永磁悬浮空轨并不能完全取代地铁
目前,永磁悬浮空轨的工程验证已经顺利完成。在对“车-轨道-磁轨”的匹配进行进一步优化之后,并且在完成耦合关系的研究之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应用了。
此次稀土永磁磁悬浮试验线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与地铁、城际铁路以及其他悬挂式系统相比较而言,稀土永磁磁浮列车的成本大概只是轻轨的 1/2 。每公里的建设成本小于 1 亿元。它是如今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本的 1/3 。未来倘若实现规模化,其成本应该还会进一步降低。
部分专家认为,它不会取代地铁等基础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它只是与地铁、轻轨相互补充。因为地铁是大运量轨道交通,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主干交通网的大客流量运输。而永磁磁浮空轨目前属于中小运量交通模式。所以目前它只能作为地铁的补充,以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为什么我们要大力研发磁悬浮技术呢?主要是因为磁浮交通系统和传统的轮轨列车系统相比,有一些极为显著的优势。
磁悬浮列车与轨道不存在接触,这样能减少摩擦损耗。这意味着会有更低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并且还可以减少维护成本。
另外,磁悬浮列车没有车轮。它的机械传动结构,如齿轮、联轴器、车轴、轴承等,比传统轮轨列车更少。正因如此,它的质量较轻,有效质量比得以增加,对轨道和桥梁的强度要求也降低了。而且,磁悬浮列车相对而言爬坡能力更强,在地形适应性方面表现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