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海企业,中国出海企业top50,出海企业中国有几家
在出海投资非常热门的这种背景之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它们的海外业务业绩十分亮眼,这些上市公司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并且它们的股价也迅速地上涨了。记者梳理 2023 年年报后发现,制造类行业的年报经常提到“出海”这一内容。其中,部分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在海外建设制造装备工厂当作未来若干年的核心工作。那么,在 2023 年,A股的海外收入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呢?同时,又有哪些公司的海外收入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呢?
14家公司去年实现千亿海外收入
Wind 数据表明,在 2023 年年末的时候,A股有 5363 家上市公司。其中,有 3417 家实现了海外业务收入,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总金额合计为 8.51 万亿元。而上一年同期,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的公司有 3382 家,海外业务收入总金额为 8.16 万亿元。由此可知,2023 年 A 股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3500 亿元,增幅为 4.3%。
从分行业(申万一级行业)的角度来看,8.51 万亿元的海外营收主要是由九大行业贡献出来的。这些行业按照公司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分别是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计算机、轻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在这些行业当中,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这五大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都超过了 300 家。
从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方面来看,2023 年有 264 家上市公司,它们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70%,并且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领域、机械设备领域、医药生物领域和轻工制造领域。
2023 年有 14 家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超过 1000 亿元,而 2022 年同期是 10 家。比亚迪(.SZ)、宁德时代(.SZ)、中国交建(.SH)、潍柴动力(.SZ)、上汽集团(.SH)这 5 家公司新进入了“千亿出海阵营”,京东方 A(.SZ)不再属于该阵营。工商银行(.SH)的海外收入在 2022 年为 1358.74 亿元,到 2023 年减少到了 1007.26 亿元。
https://img2.baidu.com/it/u=776850303,203633585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金额前15名
从出海规模达千亿的公司中能够看到,行业景气度的改变致使海外业务收入的头部阵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新能源高景气度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海外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宁德时代的海外收入也首次突破千亿元。传统面板领域的京东方 A,其海外收入规模在 2021 年至 2023 年连续三年下滑,从 1254.6 亿元减少到了 940.01 亿元。
具体而言,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立讯精密(.SZ),其海外业务收入在过去两年里一直稳居 A 股首位。2023 年,该公司的产品出海规模达到 2067.56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 6.68%。
新能源汽车全球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了国内头部公司的出海规模。比亚迪去年海外业务收入有大幅增长,同比增长 75%,达到 1602.22 亿元,其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上年同期的海外业务收入为 914.53 亿元,位列第十四位。这是比亚迪海外业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已销往日本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
宁德时代过去三年海外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21 年海外收入为 272.42 亿元。2022 年海外收入为 757.3 亿元。2023 年海外收入进一步增长,增长幅度达到 73%,达到 1309.92 亿元。过去三年累计增幅高达 380%。上汽集团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为 567.34 亿元,到 2023 年增长至 1120.38 亿元。
长城汽车(.SH)在近几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增速方面表现迅猛。哈弗是其旗下销量的重要基础部分,在出口方面占据着主要的比重。2023 年,长城汽车的出海规模实现了翻倍。海外全年的销售数量为 31.4 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82.37%。海外的收入达到了 531.14 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为 263.55 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 428.6 亿元,并且同比增长了 47.60%。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 32.2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7 倍,创造了历史同季度的营收和净利的最高纪录。在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魏建军称,今年的出口销量计划要向“保 40 万争 50 万”的目标发起挑战。
全球光伏组件出货前五大厂商都是中国企业。晶科能源是其中之一,天合光能(.SH)也是,隆基绿能(.SH)同样如此,晶澳科技(.SZ)也在其中,还有阿特斯。这些公司都是在海外业务方面表现突出的“大户”。然而,在 2023 年光伏全产业链降价以及上年度高基数的背景下,这些光伏组件的龙头企业的出货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隆基绿能 2023 年海外业务规模排在第 34 位,实现收入 485.37 亿元。天合光能 2023 年海外业务规模排在第 35 位,实现收入 468.77 亿元。晶澳科技 2023 年海外业务规模排在第 36 位,实现收入 444.27 亿元。隆基绿能的海外收入增速不到 2%,晶澳科技的海外收入增速也不到 2%。天合光能的海外收入增速约为 13%。2022 年这 3 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增速都在 30%以上。
部分细分行业全球景气度今年有望延续
https://img0.baidu.com/it/u=15085701,179987660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333
2023 年部分行业在全球的景气度处于高位。出海业务不但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还为相关投资者带来了超额收益。这些行业 2024 年的景气度趋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前 3 个月的出口规模增速情况不理想。但人们期待它能在波动中得到改善。往后进行观察,出口的景气态势应该会持续下去。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像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家电等这些行业,有望在今年实现出海规模持续增长。
机械设备在 2023 年拥有海外业务收入的公司数量最多。对于 2024 年该行业的出海趋势,华创证券于 5 月 12 日发布的研报指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较为完备,国产品牌在全球依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规模的设备更新能够提振内需,有望与出海形成相互呼应的态势,国内的高端装备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新能源浪潮带动了电网改造,也带动了电力设备需求的高增长。这使得 2023 年该行业在全球的景气度处于高位。其中,包括智能电表、变压器、分接开关等在内的电网电力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出海速度加快了。
记者选取了思源电气等 9 家电网设备板块头部企业。对这些企业 2023 年海外收入表现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有 5 家公司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增速在 15%以上。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华明装备和金杯电工,它们的增速均超过 79%。海兴电力实现了 51.3%的增速。
它们也大幅跑赢了主要股指。
在 2023 年和 2024 年的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以及机构调研会上,对于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布局方向这一问题,华明装备的高管作出了表示。他们认为未来海外市场将是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美国市场因为用电量大幅上升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正在成为一个需求巨大的新市场。公司已经陆续获得了几批订单,并且也在积极进行布局。今年一季度,海外收入保持着增长的态势。美国的订单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惊喜,然而,目前的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仅仅凭借一两个月的情况来判断全年,难度是比较大的。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这种关系相对较为脆弱。暂时来看,对全年收入的影响是有限的。由于基数很低,这种增速水平至少在今年可能不具有参考性。华明装备在调研中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该行业的全球景气度、企业制造能力(包括产能和效率)、海外团队运营能力以及响应全球需求能力等方面,在产品出海中得以体现,这与发展国内业务有所不同。某新能源设备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们计划今年在欧洲设厂,一旦达产后,便能更好地响应整个欧洲客户的订单。不过,在海外设厂与单纯的产品出口是两码事。海外投产涵盖地方政策、税收、营商环境以及人才招揽等诸多方面。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这些工作的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要真正做到“出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