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创业家,创业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创业家是什么意思
2013 年,有一部电影上映,它名为《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为蓝本创作的,通过它,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的创业故事被人们广泛知晓,变得家喻户晓。电影里,三人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他们的公司成功赴美上市,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现实生活中,“新东方三驾马车”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2006 年上市之后,俞敏洪持续引领新东方在教培行业的波涛中经历征战与浮沉。然而,王强和徐小平陷入了缺乏目标的迷茫情绪之中,他们每天在国贸的一家咖啡馆相聚,痛苦地思索着人生的下一个方向。
今天,王强与徐小平联合创立的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十岁生日。
2018 年,王强在耶鲁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回忆起了成立真格的初衷。他说,如果新东方是年轻人出国留学的桥梁,那么他和徐小平希望能够把真格基金打造成年轻人归国创业的彩虹。
“真格”这两个字来源于英文单词,其字面含义为正直且诚信。王强表示,他期望能够给新一代的创业家注入某种力量。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决定一家公司最终命运的因素,既不是科技,也不是财富,而是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王强和真格基金秉持着这样的投资哲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见了将近 10 万个创业团队,也投资了近 1000 家初创企业,这些初创企业中走出了像完美日记这样的企业,还有小红书、亿航智能、依图科技、地平线以及水滴等明星企业。
2021 年 11 月的某一天,长江商学院在真格基金位于北京国贸的办公室对联合创始人王强进行了采访,他还是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四期的校友。
在近 2 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种时间概念,它是截然相反的,并且在王强身上交汇了。
一方面,他作为天使投资人,每天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是,有一群雄心勃勃、朝着未来迈进的年轻人,以及从他们口中说出的各种处于前沿、十分新奇的商业构想。
一方面他是资深读书者,另一方面他所偏爱的是那些过去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到现在依然在流传。
但二者并不矛盾。
这样的阅读偏好和经验或许起到了帮助作用,帮助他构建起了一个时空观,这个时空观更长远且更宏大。凭借此,他能够透过那些纷繁复杂的商业概念,更好地去洞察商业的本质以及人类需求的变化与不变之处。
他自己曾说,创业者需眼光开阔且宽广。当周期性的波动显现出来时,它只会是一朵小小的涟漪,而不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巨浪,不会轻易将你梦想的船掀翻。
王强在这次对话中分享了他的观察与思考。他分享了对创业者品质的看法,也分享了对创业趋势的见解,还分享了对企业家人文素养以及社会责任等话题的观点。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这些特质
有没有统计过从真格成立开始,你和团队总共见过多少位创业者呢?你们投资的创业者具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王强说:从 2011 年设立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们投资了近 1000 家公司。通常是看了 100 家公司之后,才最终决定投资一家。所以,1000 乘以 100(也就是 10 万),这就是团队在这十年里所看过的案例数量。
真格作为天使投资,其投资哲学是寻找在各个领域最为优秀的那一批人。从抽象层面来讲,这个人需要具备以下这些基因:
第一,他特别纯粹。
纯粹,这里所说的纯粹并非道德层面的纯粹。他对所进入的领域充满了激情,且这种激情是全部的。
换句话说,在他的世界里,要是不做这样一件事,他就会觉得生活的意义消失了。
这样的人在出发之时,所想的是极为长远且有深度以及持久的。这种长久的、大尺度的、丰厚的思考,能够有效地抵御由市场、金融等这些具有周期性的波动所引发的公司治理方面的挑战。
所以我们来看这个人的纯粹程度,而不是看有许多非事业本身的欲望被包装在他创业的项目中。纯粹的程度越高越好。
第二,我们愿意投团队相对完整的人。
我们的判断是,若他连第二号人物都未能拉拢过来,这就意味着他的梦想还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至少应当有两三个与他实力相当的人,愿意在几乎没有薪水的情况下,挥洒自己的青春,去拼搏一场仿佛是梦境般的事物。
他成功的概率比较大,因为这表明他想法的可行性已得到至少和他一样优秀的人的初步认可。若只是一个人,我们会担心他将来能否驾驭公司的发展。
第三,这个人骨子里必须是充满好奇和学习能力的。
当你进入市场且面向未来时,即使是再聪明的人,各种复杂的因素也都会使其对当初想象得可能很清晰的事情产生疑虑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你得有割舍某些东西以及放弃某些东西的气魄和胆量。也就是说,你在某些阶段必须有做出转型的魄力,甚至要做出彻底转型的魄力,这样才能让企业存活下去。
他凭借非常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迭代能力,从而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对未来有敏锐的判断,对整个创业生态有敏锐的判断,对商业生态有敏锐的判断。
这个时代大家的想法变化得极为迅速。有的人仅仅做了一两年,便发现与当初的想法有所不同,于是就转换了发展的赛道。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长期主义以及耐心是否也属于非常重要的品质呢?
王强表示,尤其是我们作为天使投资,会投资在创业的最早阶段。当所投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后,如果将 IPO 当作成功的一个节点,那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即使时间短些也得七八年。
这期间社会在发生变化,世界在发生变化,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他怎样才能跨越所有这样的周期呢?并且还能非常顽强地体现出他清晰的发展周期。其实,这与他如何抗衡现实中的时间观是有关系的。
现代社会中,大家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也处于原子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大家获取信息时,其关注度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小。我将此称作“原子化”。大家所看到的东西范围就那么小了,很少有人会再去关注宏观层面的事物。这便是大家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的一种实际情况。
因此,我们更期望找到的是那样一位创始人,他能够与这样的时间观相抗衡。他会拓展时间观,其看待的宽度和广度与他人不一样。
当这些小周期浮现时,只有看得宽、看得广,它才会只是一个涟漪,而不会成为一个巨浪把你梦想的船掀翻。
我们投资的完美日记创始人是黄锦峰,在 2012 年我们就知晓他有做事的想法。我们那时觉得,他要做美妆和护肤的话,缺乏整个产业链环节的经验。因此,我们建议他先不要成立公司,而是去一个能实际操作的地方进行历练。
他后来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御泥坊母公司并一直晋升至副总裁职位。历经这样的历练过程,他花费数年时间,将全产业链运作得极为熟练且清晰。正因如此,在 2016 年完美日记正式启动之后,它能够迅速崛起。
这些新一代的创业者怀有抱负,怀揣理想,秉持哲学,拥有价值观。他们一旦出手,再加上自身的耐心,最终交出的成绩是极为令人自豪的。
创业野蛮期已过,“口红式创业”将难以存活
你认为这十几年间中国的创业环境以及创业群体,和你创业之时相比,是否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别?
王强:放在过去二十年的创业版图来看,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个大变化,是连续创业者越来越多。
当时像我们那批创业者,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前人没什么经验。
https://img2.baidu.com/it/u=2142641375,241606930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7
现在大部分被我们称作“老司机”的人,都有开车的经历,是有经验的连续创业者,他们都来自大厂,之前做过一个或者两个公司。
当年大学生刚毕业就容易去创业。现在大学毕业出来后,如果没有特别深入的思考,就很难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第二个变化,是创业门槛其实相对低了。
现在创业能够依赖诸多工具,像互联网方面的工具、金融领域的工具以及与资本流动性相关的工具等。资本的流动性使得创业者所面临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范围扩大了很多倍。
第三个变化,是创业的方向更清晰了。
回望二十年,尤其是今年,我认为随着各类监管制度的出台,做事的方向变得更加明晰了。你能够知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现在野蛮生长的时期已经过去,进入了一个较为清晰且理性的深入阶段。如今,那些具有科技含量、真正能够解决生活中问题以及具有深度的创业项目,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开展。
那些仅仅是在玩一些流量的创业项目,我将其称作“口红式创业”,就如同只是涂抹一下口红一样,并未改变其本质,这样的创业项目将会越来越难以获得融资。
这一点来说,反而对创业者提出了高、但是也更加明确的要求了。
创业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几个核心问题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你有没有总结出那些创业失败的人都存在哪些共同的问题或误区呢?
王强认为,不同的失败案例有着不同的原因。然而,他觉得存在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就是选择方向有问题。
方向意味着,若你选择做一件事,或许就是要去与大厂进行直接竞争。倘若这件事在大厂内部也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那么你去与之拼争是较为困难的。
但是如果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大厂没有着急去做,那你就拥有了时间去抢占先机,这样你反而有存活下来的可能。
所以我认为,倘若方向未能准确把握,来回摇摆不定,在将最初的融资花费完毕之后,依然未能在市场上引发任何的动静与影响,那么就意味着失败了。
但是,更多的失败者往往是因为在处理团队和人性方面的不成熟。
这个事情往往没有做得很大,大家对于权利的欲望以及沟通的成本,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
首先,内部的人性未得到良好管控。其次,大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大力推动技术或产品本身的研发。最后,导致团队走向散伙这一极为平庸的结局。
Q:你觉得有哪些人是完全不适合创业的吗?
王强:我觉得哪些人不适合创业呢,就是创业的动机不纯。
什么叫不纯?如果他奔着赚钱的目的去,我觉得就不纯。
这似乎带有讽刺意味,我们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赚钱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倘若你将上市和赚钱当作核心目标,那么我无法察觉到你的激情所真正承载的深度,如此一来,你必定最终既无法实现上市,也无法赚取到巨额财富,肯定会是这样的结果。
有些人递交商业书时,一上来就宣称现在要融天使资金,还说五年要融多少轮,能成长到何种程度,第六年要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这些事情哪是他们能够决定的呢?
只要把上市作为最终目标的,我首先就判断是二流的人。
上市采用的是注册制,然而其限制条件极为繁多,这岂是你能够决定的呢?
你唯一能决定的事情是,能够把这个东西做得很优秀。然后,让市场去评估你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
成大事的创业者,不会有止损的概念
很多创业者都曾经历创业失败。有的创业者尝试了很多次却都没有取得成绩,甚至还因此倾家荡产,甚至患上了抑郁症。你认为创业这件事存在所谓的“止损线”吗?
王强认为因人而异。止损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然而有些人却会一往无前。
埃隆·马斯克非常喜欢日本武士道。他曾说,在他心目中无法接受失败,若失败宁愿切腹。这是他的原话,其意思表明他的决心是,不会止损,只要选择做一件事,就会一直做到死,非要看到这件事做成不可。
很多人是愿意止损的。从这个角度去看,你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世界级的企业家,哪些不是。
所有最后成大事的人,都是不止损的。
有止损的概念,这意味着是小成的。因为你所算计的是非常小尺度的事物。如果增长了 30%,你便觉得不能再冒险,于是拒绝了可能增长 300%、3000%以及 30000%的可能性。
从某种个体存在的角度来看,一旦冒险,或许连那 30%都无法拥有,这便是人生。因此,在我看来,对于一般人而言,止损是有其道理的。不能最终落得倾家荡产,不能最终变成无家可归之人。
但是,像 Elon Musk 这样的人,像乔布斯这样的人,他们都具备的品质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去做一件事,而对于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何种状况,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
所以,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因人而异。
你对于所谓的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定义,好像和传统的理解不太相同。或许即便这个公司没有发展起来,也不能说明整个创业就是失败的。
王强:首先,你要选择不被安排,这是我理解的创业的定义。
什么叫创业?
我选择了自己来安排命运,而非让一个系统或体制来安排。我决定由我或者由市场来决定命运的走向,而不是被他人或既定的安排所左右。
这个成功与失败都是很自然且正常的,它们的百分比相同,甚至在早期失败的概率可能更大,因为你跳入了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现实当中,而你并不知道可能会绊倒你的东西来自何处。
人的韧性体现在这点上。当你被绊倒多次,或者能够跨越这个障碍时,你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就会积攒起来。你会对人性了解得更透彻,对市场的敏锐度也会提升。
从赚钱的角度来看,你是能够赚到钱的。并且,从世俗的成功角度来讲,你也接近成功。
所以,不存在这样一种模式,即做到某些事情就必定会成功,做到某些事情就必定会不成功。
衡量一个真企业家和伪企业家的重要指标在于,要看他是否在持续进行探索,并且没有停止。
https://img1.baidu.com/it/u=2216886354,161999219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9
考虑到万一做砸了是否要回到体制内,是否要回去考研的,只要有找退路行为的,肯定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真正的企业家会说,这个问题失败了,我要知晓失败之处。接着我会再做一件事,以避免在相同节点上犯相同错误,不再失败,或者减少失败。如此一来,他会逐渐成长得非常强大。
没有一个企业家从诞生到最终成功所走的路是直线或者捷径。他们的路全都是曲线,甚至是抛物线。但最终,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马斯克不仅是创业家,更是世界级问题的解决者
你曾说过,若这世界上存在一个让你崇拜的人,这个人便是 Elon Musk。那么,你觉得他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王强认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创业家,他还是一个能够解决世界级问题或者提供解决方案的人。
他出发时的初心极为高远。回顾他的经历,他为何要投资特斯拉,并且最终一定要成为其 CEO 呢?是因为这与他对人类问题的最终理解和解决方案相契合,而汽车公司是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他眼中的大问题是什么呢?他所看的维度包含多个层面:其一,关注地球。如今地球存在着污染、生态破坏、碳排放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这些情况会使我们所居住的星球逐渐变得更加危险。所以,他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生存的星球变得更为清洁且安全?
解决污染最有效的是能源。如果能解决这一点,按照他的逻辑,就能够拯救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因此,他推广电动汽车,并非仅仅是将旧汽车换成新汽车,而是为了解决清洁能源方面的问题。
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在 2014 年就公开了 300 多项 IP(知识产权)。我认为在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企业家具备这样的胸怀。
往上之后,他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为:倘若地球无法得到拯救,那么逃生的手段究竟是什么?
他移民火星的计划与要解决人类何去何从的问题相匹配。 是一种逃生手段,而非找个更好玩的地方供大家去游玩。
他思考的这些问题,我在第二个企业家身上未看到如此宏大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现世的还是过去的。正因如此,他成为我的偶像,因为他契合我对思想者和行动者的期待。
2019 年我被邀请在某论坛上谈论创造力,还谈论了企业家需要具备怎样的资质。最后我举了特斯拉的例子,并且用两张 PPT 来解释特斯拉是什么。
我说,在我看来,特斯拉不是一个汽车公司。首先,它是一个在轮子上运行的计算机;其次,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在轮子上掌控的能源。
现在观察股市的疯狂情况,大家愈发认可特斯拉并非一个汽车公司。因为倘若将其视为汽车公司,大家就会纠结于它为何如此昂贵,以及为何前五名汽车公司的市值总和都比不上它。
Elon Musk 的视野以及他所实现的事物,与其他人都有所不同,这便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所在。他的思维方式超越了我们一般人,并且能够将其付诸实践。
缺乏人文思考,注定沦为平庸的赚钱机器
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喜爱看书,尤其对人文类书籍感兴趣。长江商学院很重视人文素养,我们是首个把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商学教育的。你认为人文素养对创业者和企业家有着怎样独特的价值?
王强:价值非常大。
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些年盛行着一个说法,叫做“ESG投资”。
E,就是环保,环境;
S, 是社会责任;
G,公司治理。
这三点与我们传统所理解的商业存在差异。经营任何一个商业时,需要思考你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实际上,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商业狭窄的范畴本身。
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何处呢?以往的企业家仅仅负责赚钱以及交税,而没有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
最后还有,关键在于你对待员工所采取的方式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你可以关爱员工的生命,将他们视为独立的存在个体;也可以仅仅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工具。这能够反映出你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环境和人性在投资界现在已成为一个很清晰的标准。最近几年围绕这三个元素还产生了衡量指数。大家在衡量很多上市公司时,会去看谁的 ESG 得分更高。
这三个维度的衡量意味着,企业家需要跨越仅局限于商业视野的范畴。仅仅赚钱以及回报股东已不再具有那么重要的地位,而是要关注你与其他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那在这种情况下,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
人文呼应的就是这三大关系:
人作为存在,对环境的关系;
人作为存在,与社会的关系;
人作为存在,怎么对待他的同辈,就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你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你对于生命哲学的理解,你对人与人关系的定位,还有你对自我身份以及其他人身份的认同等方面,构成了一种超越狭隘的商业范畴,甚至超越技术和科学范畴之上的人文思考。
所以,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用这样的思考去包裹商业的核心,那实际上就是在做传统企业所做的事,且做得非常狭隘。如此一来,你既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得不到二级市场的认可,还得不到基金的认可,并且你都不知道原因何在。
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补足人文的这些“课”(这里的“课”是打引号的,并非指常规上课),是因为人文思维有所欠缺,需要对人类命运进行总体思考,对哲学进行思考,对文化进行思考。这些思考实际上是安放商业创造力的更加肥沃的土壤,或者是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白这一点后,一个企业家才能够把握住从现在向未来转换为企业家的关键历史机遇。
假如你的脑子里不存在这些人文思考,那么你注定会是一个极其平庸的人,甚至有可能即将被淘汰,而仅仅只是一台会赚钱的机器罢了。
后记
在与王强的对话过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以下他所看重的企业家品质:其一,有着开阔的视野;其二,具备抗衡时间的耐心;其三,拥有丰厚的人文思考;其四,还具有超越商业利益的社会责任感等。
这些价值观念也是长江商学院一直向中国企业家传递的内容。或许这就是王强选择汇入长江并成为企业家学者项目一员的原因。
他曾说他期望在这儿,从智力方面把自己完全清空,从情感方面把自己完全清空,从视野方面把自己完全清空,接着注入新的鲜活的知识,注入新的鲜活的视界。
回望在长江的收获,他说:
在长江商学院,这些同学很优秀,他们的视野很开阔。这使得我的人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展。因此,我对长江商学院充满了感激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