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要求怎么写,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实现高质量产品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逐渐提高。高质量的产品是源于设计开发的质量的。这意味着,如果设计存在缺陷,即便后续工作非常努力,也无法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甚至还可能给备料、加工、检验、装配、调试等后续工作带来误动作,其危害会更加严重。所以,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的单位的最高管理层都对设计和开发的质量极为重视。仅仅重视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掌握提升设计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抓住质量控制的要点,并且要一抓到底,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二.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
要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加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工作。设计和开发的质量控制点包含多个方面:要对设计和开发进行规划;要控制设计和开发的输入与输出;要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以及设计确认工作;要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予以控制;要对新产品的试生产进行控制等。这些主要的质量控制点能够拓展到更多的质量控制小点,从而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更细致的细化。
三.主要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方法
1 .确定设计和开发阶段,控制阶段的转移
设计和开发工作需依据产品研制工作程序开展。此程序大致把开发过程划分成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这五大阶段。若进一步细分,能分为初期论证,明确任务,进行实施方案论证,开展专题研究,实施技术设计,进行生产制造,开展分系统联调试验,进行整机联调试验,完成交付等阶段。各产品需依据自身的特点来明确设计和开发阶段。从原则上讲,前一阶段未结束,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基于此,应当规定各阶段结束的标志,并且要对该标志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例如,技术设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完成全套设计图纸,然而在考核时不能逐一去核对每张图纸,所以可以查看整件汇总表和外购件汇总表是否已归档。例如,若分系统联调阶段未结束,就不能进入整机联调阶段。某单位曾有一个产品,在分系统未验收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整机联调阶段,经过几个月的调试,仍无法调出性能,最终不得不重新进行分系统联调,待验收合格后,整机性能很快就调出来了。此例子充分证明了阶段控制的重要性。
2 .设计开发的输入要清楚、明确
设计开发工作需要依据设计开发输入。对于产品而言,合同、技术协议等可以作为设计开发输入。对于产品下属的分系统来说,产品总体方案、总体向分系统提出的任务书等可以作为设计开发输入。如果没有正式书面的设计输入,就不能正式开展设计工作,而只能进行一些设计的设想,搜集一些资料,做一些准备工作。笔者在产品管理时,曾遇到某产品需要开发一种新软件的情况。然而,开发人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设计输入。他们每完成一个步骤,就会有新的要求被提出。这样一来,开发工作进行了多年却始终没有完成。这不仅影响了承制方的信誉,还直接影响了承制方的效益,教训十分惨重。
设计开发输入要求是设计开发人员的工作依据,所以应与设计开发人员进行沟通,这样这些要求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有些设计输入并不合理,设计开发人员会提出不同意见,通过沟通可以使这些意见得到统一。如果实在无法统一,就需要通过上级来裁决。上级一时也无法确定的话,可以提出相应的措施,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或者通过调研、试验来确定。以上每一步工作,都需要在任务书中留下记录。不能以含糊不清的输入来盲目开展设计开发工作,不然到交付时就可能出现扯皮的情况,从而影响任务的验收和交付。
3. 设计开发输出应满足输入的要求
设计开发输出需要满足输入的要求,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理解的道理。然而,在实际实践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些设计开发人员并不重视输入要求,擅自做主,在不经意间修改了输入要求。例如,有一份任务书要求系统的噪声系数小于 3 分贝,但是该设计师在自己的方案论证中却写成了 3.5 分贝,在接收准则中又写成了 4 分贝。提任务方验收时,若未达到小于 3 分贝的要求。提任务方认为相关规定写得明确,坚决不接收不合格产品。无论怎么说好话都没用,最后只能重新返工,直至达到小于 3 分贝的状态才进行交付。并且,设计开发输出是经过签署批准的,然而却有很多眼睛都没发现问题,这里存在是否认真履行签署职责的情况。
4 .审核是签署的重要环节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需要经过多个关口,包括拟制、审核、工艺会签、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批准。每个签署人员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限,只有当每个人都切实履行了自身的职责,才能够保障文件的质量。然而,在这些签署人员当中,“审核”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
审核人员应有以下职责:
a) 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
https://img2.baidu.com/it/u=1195634704,154889878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审查设计文件是否齐套,是否完整;审查编制方法是否正确;审查表格的正确性以及文字表述的正确性。
检查设计图样的全部尺寸是否正确,检查公差是否正确,检查接口关系是否正确;审查机械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安全性和继承性,审查电路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安全性和继承性。
d) 校核理论分析、作用原理、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e) 审查设计文件贯彻各级技术标准及有关规范的情况;
f) 审查设计文件的工艺性;
g) 审查设计文件选用的元器件标准的现行有效性及配套情况;
协助拟制者也就是设计师,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大家一起提高设计水平。
i) 按规定履行签署。
拟制人员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年纪轻,精力充沛,积极性强,出图的速度较快。然而,他们欠缺经验,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够开阔,会给设计留下一些不足之处。审核人员通常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开发人员,他们既拥有设计方面的经验,又具备工程实践的经验,只要按照审核人员的职责去执行,对于图纸质量的把握就会更有把握。因此,审核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可以说是签署的重要环节。
5 .评审是设计开发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设计评审会运用早期报警原理,将集体智慧发挥出来。在产品设计过程的关键阶段或关键节点,由各方面具有权威水平的专家代表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正式且全面的检查,之后把检查结果形成文件。通过这样的评审,有利于快速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够提出纠正措施以及完善设计的建议,避免出现较大的反复,从而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承制单位的领导不应将设计评审当作额外负担,而应端正态度。项目设计人员也不应把设计评审视为额外负担,而应严肃认真地重视这项工作。
设计评审需有其依据,若没有评审输入,便会失去评价准则,进而无法进行评价,也就无法得出结论。设计报告是被审查的极为重要的文件,它概括和总结了设计输出成果,能反映该项目的全部内容。设计报告应论点明确且论据充足,以让人信服。评审专家的选聘对于评审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要选聘专业相同或者相近的专家,这些专家要责任感强,有学识且有经验,尊重事实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评审会上应当说真话实话,不能说空话套话,也不能说大话假话。为提升评审质量,提倡提前将评审资料(包含输入、输出的资料)送到评审专家手中。这种预评审的方式既能缩短会议时间,又能广泛且深入地听取专家的意见。要高质量地开好评审会,需明确会议目的与要求。评审组长需按照议程主持会议,做到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做出的结论应内容全面、完整,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评审会议的组织者应依据专家提出的意见,逐项进行跟踪落实。
6 .试验控制
复杂产品的重要试验属于被控制的对象。其试验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试验结果具备真实性与有效性。对于复杂产品的整机确认性试验以及验收试验,都应当进行控制,并且要在试验之前进行准备状态的检查。检查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
a) 试验大纲是否经过签署、有效;
b) 受试项目状态如何;
c) 试验组织建立情况;
https://img1.baidu.com/it/u=2085630315,32574536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d) 试验人员的责任是否明确;
e) 试验使用的测试设备有效性情况;
f) 试验环境条件满足试验要求的情况(温度、湿度、场地);
g) 为试验配置必要的工具情况;
h) 试验场地用水、用电、用气情况;
I) 故障应急处理人员落实情况等。
当上述条件都得到满足后,就可以开展试验。试验的结果需要如实进行记录,并且要由试验人员用手写的方式签名。
一般试验前,各试验人员应自行做好试验前准备工作。比如写出试验步骤,准备好有效的测试设备,做好试验记录等。除了复杂产品的重要试验外,其他一般试验也需如此。
7 .技术状态管理和更改控制
技术状态管理在技术状态项目的寿命周期内进行。它运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去识别并确定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特性,并且将这些特性形成文件。同时,它还要控制技术状态项目以及相关文件的更改。此外,它要准确如实地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管理信息,这里的信息包括更改建议以及已批准的更改的执行情况。最后,它要审核技术状态项目,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文件(图样)和合同的要求。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质量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就对产品技术状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体系标准虽只规定在合同有要求时应对产品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然而许多合同并未提出此要求,但对于承制方而言,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标识需要具有唯一性,状态要做好纪实工作,状态要进行审核和控制,这些都是应该做好的,尤其要做好对设计更改的控制。
产品种类增加了,更改也很频繁,并且对更改的控制做得不好,这导致一些批生产产品的技术状态变得逐渐模糊不清,原本就复杂的产品变得更加复杂了。某单位的一个产品在十多年间生产了六十多台。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台的产品的部分部件进行了改进。这些产品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地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就连承制方都无人能说清每台产品到底作了哪些更改。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拿出的图纸可能与实物不一致,很难对维护进行指导。所以,加强对更改的控制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
设计文件完成后需及时进行归档操作。对于需要投产加工的图纸,要从档案中复制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有改动,必须首先办理更改手续(包括审批等流程)并交给档案室,然后由档案室完成更改后,将新图纸换发给旧图。样机生产图纸需妥善保管,在样机交付时可配发给用户。不能随意把样机图纸改成批生产图纸,若必须更改,要考虑到互换性,并且要同时保存原图,绘制新图,办理审批手续后才可进行更改。
四.结束语
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此过程中有许多质量控制点。本文提出的几个控制要点,是笔者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的体会总结。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