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一哥拉了,快手一哥是谁2019,快手一哥是什么意思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今年的双 11 大战氛围十分激烈。先是李佳琦遭到京东采销喊话,接着被“疯狂小杨哥”愤怒指责存在价格垄断,还遭到王海打假。随后,“疯狂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在直播间带货时被嘲讽低俗。一场接一场的大戏不断上演之后,又有一位顶级流量主播卷入了争议之中。
11 月 2 日,许多网友和媒体都留意到了。外界称其为“快手一哥”的辛巴,他的抖音账号被平台进行了封禁处理。并且据媒体的报道,有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辛巴这次被抖音封号,或许是因为他此前多次在抖音上发布不实信息,还存在侮辱谩骂以及拉踩引战的行为。
雷达财经梳理得知,外界将辛巴视为“快手一哥”。辛巴曾多次向其他主播以及平台进行攻击,比如向抖音发起攻击,向东方甄选发起攻击,甚至连自己的东家快手也未能幸免,都曾遭到辛巴的愤怒回击。而快手和抖音此前也都对辛巴实施过阶段性的封禁处罚。有声音指出,辛巴频繁向其他平台或主播喊话,在这背后,除了每次事件所包含的具体情形之外,或许还和他自身所面临的流量焦虑存在关联。
抖音被封号之际,辛巴卷入了与带货品牌的争议。在双 11 大促活动里,辛巴为慕思卖力宣传的一款产品,累计支付金额突破了 10 亿元。但辛巴所说的“史无前例的价格”,让慕思的不少经销商感到不满,从而引发了他与经销商之间的“大战”。
面对争议,慕思股份作出回应。它称涉事产品是专门为配合辛巴直播而定制的一次降价促销活动。目前,慕思与辛巴双方仍处于合作期,尚未终止合作。慕思还表示,将会依据现有的订单,合理地安排咨询工作、进行排产以及安排发货。
慕思股份不久前发布的财报表明,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它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8.38%。然而,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今年同期与去年相比却实现了 21.44%的增长。
分析表明,低价促销的策略不太适宜中高端品牌持续运用。这种策略在短期内或许能刺激产品的销量,然而从长期角度来看,它会对品牌的定位产生影响,并且会进一步影响到品牌的溢价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
“快手一哥”辛巴遭抖音封号
11 月 2 日,媒体发现从快手起步的辛巴的抖音账号被封禁了。据悉,这并非辛巴首次被抖音封禁。今年 8 月 30 日,辛巴的抖音账号曾被平台封禁,平台要求他在封禁 24 小时后才可复播,平台当时给出的原因是辛巴涉嫌对平台形象进行贬低和损害。
此番在被抖音封号之前,辛巴在抖音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其粉丝数达到了 415 万。然而,即便辛巴在抖音有这么多粉丝,仍无法与他在快手大本营的粉丝体量相提并论。据雷达财经所了解,当下辛巴在快手前台的粉丝数显示为“9999 万+”。
值得一提的是,“疯狂小杨哥”在抖音前台的粉丝数显示为“9999 万+”。然而实际上,这两位头部主播的粉丝数都已超过 1 亿。据欧普康视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与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并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彼时,疯狂小杨哥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已达到 1.2 亿,并且在全网的粉丝数接近 2 亿。
“疯狂小杨哥”与之不同,辛巴是在快手逐步成长起来的,他并非抖音的“亲儿子”。然而,全网拥有上亿粉丝影响力的头部主播被社交平台封号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所以外界对辛巴抖音账号被封的原因非常好奇。
辛巴被封的抖音账号主页显示,该账号因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已被封禁。多家媒体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辛巴被封或许是因其此前多次在抖音发布不实信息,还进行了侮辱谩骂以及拉踩引战的行为。
网络上有一段视频显示,辛巴在直播间里“控诉”抖音。他说如果以后那些写手和操控舆论的人不再针对他辛有志,各自做各自的生意,那他就不再出现在抖音上。还说可以明天把辛有志和辛巴,以及他的头像、所有的一切从抖音上抹去。他表示不稀罕来这个平台,也不稀罕这个平台的流量。
此外,辛巴揪出多年前的燕窝事件并怒斥抖音存在“双标”现象。辛巴宣称,在当年的抖音平台上,有十几个主播售卖了几个亿同款品牌的燕窝,每单价格为 320 元,且所有直播间的价格都是统一的。他要求对方提供订单和录屏并赔偿给消费者,因为对方曾多次推送关于他的热搜,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直播期间,有网友给辛巴送上礼物,辛巴称不要为他刷礼物。他来抖音直播,不是为了获取礼物,也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让抖宝宝看看抖音是如何做事的”。
辛巴不久前曾对李佳琦近期卷入的风波表达过看法。辛巴觉得李佳琦事件是京东在搞,也是抖音在搞。辛巴认为“双 11 了,不搞一搞他可不行呢?这只是平台之间的竞争,大家把李佳琦当作几个平台竞争的牺牲品罢了”。辛巴还认为“没有李佳琦,你们依旧拿不来这个货,依旧拿不到这个价格,这就是事情本质的真相”。
在此次与抖音叫板期间,辛巴再次提到了李佳琦。他问道:“你炒作李佳琦控制价格这件事,是不是意味着李佳琦卖得价格比较高,所以导致你们的主播拿不到货呢?”
雷达财经梳理得知,在此次于抖音的地盘向抖音喊话之前,辛巴就已经多次将矛头指向其他人。雷达财经在《辛巴再怼东方甄选,图啥?》一文中提到,之前辛巴就多次“炮轰”东方甄选,“谷贱伤农”事件曾一度引来众多网友围观。今年 9 月,辛巴又对东方甄选卖烤肠的利润高达 70%提出质疑,并询问野生大虾后续的处理进展情况。
在此次重提燕窝事件之前,辛巴曾因这件事对抖音及其平台的主播表示愤怒。他认为,在这些主播先售卖燕窝且存在虚假宣传,同时售卖单价高出 100 元的情况下,他们却能获得很多热搜,而自己平台销售同款产品且存在虚假宣传的信息却被全部封锁。
辛巴曾将矛头指向自己的东家,多次公开指责快手未给其流量。2021 年 6 月,那时辛巴在直播中控诉平台限流。他称自己当时有 8000 万粉丝,一场直播还花 2500 万元买流量,然而观看人数连 100 万都达不到。同年 10 月,辛巴再次在直播间向快手相关负责人喊话,让其把欠自己的流量还回来。
快手曾多次对辛巴进行阶段性封禁处理。例如,在 2020 年 12 月,辛巴销售假燕窝事件被曝光后,快手封禁了辛巴 60 天;2021 年 10 月,辛巴在直播间指责快手将流量给予演戏卖货的而未给予自己,随后再次遭到平台封禁;今年 3 月,辛巴因指责快手纵容情感主播制造虚假人气和虚假数据、坑骗老人,又被快手封禁 48 小时。
不过,或许是因为辛巴在快手平台具有重要地位,就像一棵“摇钱树”一样。尽管快手在近些年一直尝试着不断削弱辛巴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削藩”,但快手始终没有采取彻底的行动,将辛巴的账号永久封禁。并且,目前辛巴家族仍然经常出现在快手平台的带货榜单上,是带货榜单上的常客。
有声音觉得,辛巴频繁地让自己处在话题的中心背后,除了他在相关事件中提及的那些具体缘由之外,还和他所遭遇的流量焦虑有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每次争端具体的实情以及最终结果是何种情况,这些事件确实都给辛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
辛巴带货慕思,引经销商不满
抖音账号被平台封禁之时,辛巴卷入了与一个品牌的纠葛,而这个品牌就是慕思。
雷达财经查看辛巴的作品列表得知,10 月 18 日的时候,辛巴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将要带货的品牌进行预热了。在众多品牌当中,慕思品牌率先发出声音说,“慕思全力支持辛总直播间,直接降价 15000,帮助辛总在双十一取得佳绩,直接获取单品破亿的链接”。
在之后的几天里,辛巴接连发布多个视频来为慕思大力宣传。他说这次他做到的价格能让所有人颠覆对价格的认知,希望凭借慕思这一次前所未有的价格,真心实意地想要服务辛选的用户。
10 月 21 日这天,辛巴大力推荐的慕思产品在其直播间开始上架。辛巴此次带货的是一款中高端慕思产品,名为“轻奢大黑牛真皮软床”。在补贴之前,该产品价格是 5800 元,快手官方平台补贴 820 元后,最终的到手价为 4980 元。并且,还赠送了一款黑金床垫和一个金嫂子炒锅。
这款商品在辛巴直播间的销量达到了 20 万以上。成交额更是令人震惊,达到了 10 亿多。看到这样喜人的成交额,辛巴和慕思方的代表在直播间忍不住相拥并高呼,他们说:“这辈子能突破这 10 个亿,在直播行业就没白来。”
慕思这款产品在线上销售的情况十分火爆,这引得部分品牌经销商感到很不满。部分经销商觉得,辛巴直播间售卖的慕思产品价格太便宜了,对线下门店的生意产生了直接影响。之后,甚至有传闻传出,厂家拒绝履约,品牌也取消了与辛巴的合作。
辛巴面对经销商的质疑声,选择在直播间进行“硬刚”。辛巴称,不论自己所售商品价格为多少,都与经销商无关。他的直播间用户既不是品牌的用户,也不是线下经销的渠道客户,仅仅是因为他将慕思以这样的价格推出,他们才决定购买慕思,他不会去抢占任何人的生意。
辛巴在直播时表示,自己原本不想伤害与慕思的合作关系。然而,品牌不让他售卖另一款慕思的床。他说:“既然不与我合作,那我就把事实说出来。在 31 号之前,慕思床不允许给我下架。如果下架慕思床,那你我就走法律程序。31 号之后,如果还能继续合作,我们就正常谈下一步的合作;如果合作不了,我也心甘情愿。”
慕思官方售后客服回应说,此次与辛巴合作售卖的产品属于电商专供的新款,实体门店从未销售过,所以无法进行对比。他们表示线上线下的产品不同步,生产线也不一样,不同型号的材质和价格都有所不同。并且淘宝等线上渠道一直都有价格为几千元的产品。
11 月 1 日,慕思股份再次回应。慕思在双十一期间让利给消费者,首次尝试让头部主播进行线上带货。目前,慕思与辛巴团队仍在合作当中。公司会根据现有的订单,合理地安排咨询、排产以及发货的工作。不过,公司也表明,在短期内不会再与头部主播进行合作。
在此次喊话抖音平台的直播里,辛巴提及了慕思。辛巴说,抖音炒作李佳琦控制价格,还炒作辛巴把慕思床卖得便宜了。辛巴直接表明,“只要是对手的主播以及你对立面的人,都没有幸免,你要往死里干”。
值得一提的是,辛巴与慕思之间的争议愈发激烈,在这期间,慕思股份在 11 月 1 日发布了一则公告。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 10 月 31 日收到了公司副总经理杨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杨鑫由于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并且在辞职之后,不再担任公司以及下属公司的任何职务。截至本公告进行披露的这一天,杨鑫没有持有公司的股份,同时也不存在应当履行却尚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慕思的高管辞职这一消息公布后,市场上流传出一种说法,认为或许与辛巴这次带货慕思产品存在关联。然而,根据南都·湾财社 11 月 2 日的报道,杨鑫本人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认。
另据 Z 世代洞察从慕思高层处得到的消息,杨鑫的辞职与辛巴带货并无关联,仅仅是在时间上恰好碰在了一起。杨鑫辞职是因为另有原因。杨鑫负责慕思的是经典事业部,而与辛巴合作的是慕思电商事业部。并且,接近杨鑫的家居行业资深人士还向其透露,杨鑫的下一站或许会回到欧派。
辛巴带货慕思成“双刃剑”
慕思股份表示与辛巴仍在合作,并且会合理排产、发货。然而,慕思股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此次争议的话题中心。
慕思股份 10 月 27 日公布财报。今年第三季度,慕思股份营收为 14.06 亿元,去年同期营收增长 0.33%。将范围放大至前三季度,慕思股份录得 38.05 亿元营收,上年同期营收为 41.53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8.38%。
不过,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出现下滑的慕思股份,赚的钱却更多了。财报表明,今年第三季度,慕思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 1.18 亿元增至 1.63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 37.47%;今年前三季度,慕思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 4.25 亿元上升到 5.18 亿元,同比实现了 21.44%的增长。
对此,慕思股份在 10 月 27 日举行的财报解读交流会上作出解释。公司前三季度收入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大幅提升,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原因在于终端消费恢复的情况未达到预期,这使得渠道订单出现下滑,同时公司终止了直供欧派苏斯品牌的业务,这两方面共同产生了影响。如果剔除直供欧派业务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88%。
其二,低毛利直供欧派业务有所减少,同时高毛利新品被推出,这带来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并且,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低效产品被精减等因素也共同发挥作用。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毛利率显著提升,同比增长了 4.32 个百分点。
其三,公司运用精益化管理的方式。公司在持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益,并且期间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慕思股份在财报解读交流会上披露了各渠道的营收规模。具体而言,在前三季度,公司的经销渠道实现了 28.99 亿元的收入,电商渠道实现了 6.4 亿元的收入,直供渠道实现了 1.42 亿元的收入,直营渠道实现了 1.03 亿元的收入。
此次辛巴带货事件中,经销渠道和电商渠道的收入在各渠道中位列前两位。经销渠道的收入同比实现 4.70%的增长,电商渠道的收入同比实现 23.35%的增长。经销渠道的收入规模明显大于电商渠道。直供渠道的收入同比下滑 76.57%,直营渠道的收入同比下滑 54.37%。
雷达财经得知,慕思股份各渠道收入变动不同的原因存在多方面。其一,经销渠道的营收增速从负变为正,主要是因为公司积极推行套餐销售策略,还推出了各项促销活动,并且通过门店重装提升形象,这些因素带动了销售的增长。
电商渠道营收有大幅增长。公司持续增加了对天猫、京东、抖音这三大主要电商渠道的资源投入。同时加大了短视频直播种草引流活动的力度。并且有新爆品推出等因素共同产生了影响。
此外,直供渠道的营收有大幅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终止了直供欧派苏斯品牌的业务;直营渠道的营收也有大幅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把上海、深圳等地的直营门店业务转交给了经销商来经营。
民生证券的研报表明,在 23 年,公司停止了与欧派的直供业务,这对 23Q3 的收入增长产生了影响。从不同品类来看,在 23Q3,床垫和床架业务充分挖掘了消费者的需求,构建起了完整的中高端以及年轻时尚品牌矩阵,满足了消费者“量身定制、全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睡眠产品需求,其增长速度较为良好;而沙发由于定位在中高端,受到消费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收入承受着压力。从不同渠道来看,在 23Q3 的零售领域,公司一直在持续进行多元化的引流工作。电商方面持续投入,都取得了增长的成绩。而直供业务受到了欧派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辛巴为慕思品牌带货,给品牌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其一,辛巴使部分消费者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购得慕思的产品,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优惠,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其二,辛巴让品牌获得了足够的曝光度。
但辛巴为慕思带货的破价行为,在另一方面可能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慕思定位为中高端品牌,此次声势浩大的促销可能会伤害到品牌的定位,从而进一步透支品牌的品牌力。对于自身定位为中高端的品牌来说,搞低价竞争不是一条可长期使用和推广的营销招数。对于消费者来说,之前花高价购买产品的那些消费者会觉得品牌之前有暴利的情形,并且自己或许被欺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