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本科生,美团外卖本科生,美团外卖本科生毕业有多少人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与此同时,2023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会再次达到历史新高。毕业后,这 1158 万人该去往何处?该做什么?找不到工作时去开滴滴,找不到工作时去送外卖,这是许多毕业生针对严峻就业形势所说的调侃之语。
时过境迁,亿豹网察觉到,在经历了大规模的裁员风波之后,网约车司机以及外卖小哥确实成为了不少企业人员失业时的一条退路。然而,如今这条退路即将成为过去。
网约车、外卖“卷成麻花”
有人说,干工地的不如去进厂,进厂的不如去送外卖,送外卖的不如去跑网约车。并且,不少外卖小哥努力攒钱,其目的就是为了买车来开滴滴。毕竟,与骑电动车送外卖相比,开网约车更加舒适且更安全。
于是,网约车市场率先饱和了。
4 月中旬,温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相关信息。去年,有 9000 多名新获得从业资格证的网约车司机。这些司机实际上并未上岗。
温州之后,东莞发布了预警、通告,网约车司机接单量日益下降且工作强度增加,近八成车辆每天接单不足 10 单,出现运力饱和情况,司机们也变得谨慎入行。同时,遂宁、济南、三亚、长沙等城市也陆续发布预警、通告,部分城市还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等业务。
实际上,网约车市场饱和的迹象早已显现。从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的数据来看,在 2020 年 10 月的时候,就已经一共发放了 254.5 万本网约车驾驶员证。
今年 4 月 30 日时,历经 2 年多的时间,网约车司机的数量实现了翻倍,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达到了 540.6 万本。
网约车司机在不断增加,然而用户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数据表明,在 2022 年,全国网约车的用户规模达到了 4.37 亿人,相较于 2021 年的 4.53 亿人,减少了将近 1600 万人。
和网约车有着相似命运的,是外卖行业。
美团发布的报告表明,在 2021 年至 2022 年这段时间里,平台新增的骑手数量为 97 万,使得骑手总数达到了 624 万。
今年 3 月的时候,广州有新闻被爆出。在这之中,外卖员已经招满了。如果想要做外卖员的话,估计还得去托关系并且送礼。
单量在下降,外卖派费也在下调。不少外卖员称,每天即便送十几个小时,能赚到 6000 块都很困难。而月收入三五千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网约车的收入下滑得很厉害。每天即便保持近 15 小时的工作量,也无法再做到“月入过万”。
亿豹网认为,开网约车以及送外卖这类基层岗位呈现出“卷成麻花”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行业的日子也都不太好过。
裁员以及就业形势艰难这种现象,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并非仅仅是某个行业内部的问题所导致的。
新型就业供需失衡
今年开始,很多媒体都在呼吁“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其目的是鼓励高校毕业的年轻人先去就业,之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但实际上,长衫或许早已被脱掉。中华总工会展开的调查表明,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人数达到了 8400 万,在这之中主要包含了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以及外卖员等。
而在另一份报告中,还有一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
某平台有 295.2 万骑手。在这些骑手中,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骑手占比超过 24.7%。其中,大专生有 52.8 万,本科生有 14.4 万,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为 5.7 万。
今年网约车和外卖员的行业发展形势如此,对于今年的 1158 万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不知能否从中找到出路。
毕竟除了网约车、外卖员之外,很多大企业已经裁员过好几波。
今年一季度,腾讯的财报显示其裁员了 1 万人。同时,阿里裁了 1.9 万人。
国外的裁员情况更为猛烈。今年 1 月份,亚马逊进行了 1.8 万人的裁员。1 月份,谷歌裁员 1.2 万人。1 月份,微软裁员 1 万人。3 月份,脸书裁员 1 万人。从今年开始到现在,美国的科技企业总共裁员 19 万人。
从线上到线下,从科技领域到零售行业,基本上都未能幸免。那些被裁的人都去了何处呢?
自然是“卷”向没有门槛的网约车、外卖员、货车司机等市场。
如果数据带来的感官冲击不是很强烈,那么实际上仔细去观察身边的消费体验,或许会更加直接。
在日常打车时,你是否发现优惠券越来越多呢?平台的服务也越来越细分了,甚至连一个失物招领都有专门的引导提示。另外,外卖的配送速度比之前更快了,而且无人机配送、外卖无人车也越来越常见了。
亿豹网认为,在一个行业中,服务变得越来越细分,服务质量的颗粒度也越来越高。从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机会逐渐减少,已经陷入了红海状态。
更糟的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不断取得突破。未来,一些基础岗位所需的人力会逐渐减少。到那时,就业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
那么,当网约车和外卖员不再是宇宙的尽头之后,还剩下什么呢?是卖保险吗?是当网红吗?还是摆地摊呢?
卖保险需要口才、当网红需要才艺、摆地摊需要启动资金。
送快递成最后机会?
对于上面的问题,快递或许是答案之一。
目前,电商网购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流方式。在国内购物方面,处于增长态势;在跨境购物方面,也处于增长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2022 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超过 13 万亿元,这里不包括阿里和京东。2022 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到 15.7 万亿元,2021 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是 14.2 万亿元,2022 年比 2021 年同比增长 10.56%。
上游商流在增长发展,这必然会带动下游物流终端的需求。到 5 月 31 日的时候,今年全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完成了 500 亿件。这个完成量比 2022 年提前了 27 天,同时比 2019 年提前了 155 天。
618 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这是快递运输的高峰期。由于送货上门需求旺盛,所以快递员时不时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网约车和外卖员市场已经陷入饱和,相比之下,送快递成为了最后的退路。
亿豹网发现,目前快递小哥的派费不如以往,考核罚款也比以往更为严格,这使得快递小哥们有很多怨言。然而,在宏观经济复苏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正在增长的电商市场保障了快递员岗位的相对稳定性,保证了他们收入的稳定,能够维持基本生活,至少不用面临被裁员或者每天只有 10 单的尴尬境地。
快递小哥流动性较大。实际上,如果不努力的话,那么可能连送快递的机会都将失去。
最新的统计表明,我国的快递员总数为 490 万。并且,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是 7500 元。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3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应届生首份工作期望月薪方面,有 51.52%的人在 5 千至 1 万这个区间;38.48%的人期望月薪为 3 千至 5 千;并且还有不少毕业生月薪只要 3 千就愿意入职。
这意味着快递小哥目前的平均月收入,在很多高校毕业生之中是有竞争力的,成为了不少毕业生的新退路。
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物流快递企业,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看中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现在快递行业对人才培养和引进很重视。为了适应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企业开办了各种大学,并且企业培训也发展得很积极。
以顺丰快递员赵立杰的故事为例,这位在顺丰工作了 13 年的快递员,他从未坐过飞机。然而,凭借自身的努力以及顺丰公司内部的培训体系,他最终成功当上了顺丰航空飞行员,并且成为了机长。
显然,在顺丰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
许多快递企业开始向社会开放自身的大学培训课程,这使得物流行业得以升级提质,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投身其中。
不少就业指导专家说过,选工作要先选行业、选赛道。如果一个行业正蓬勃发展且向上,那么个体就会附着在这个趋势之上,这就是风口的意义所在。
不过,快递行业现有的从业者们想要吃上风口红利,就不能懈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亿豹网,36氪经授权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