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经营者书评:从管理到经营的深远过程与五项修炼
张宇伟/文 收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宋志平先生的新书《有效操作员》,爱不释手。读、听(微信读)连续三遍。每次阅读和聆听,我都会受到启发。阅读过程中,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同时被放在桌子旁边。并排阅读它真是太棒了。《有效经营者》这本书主要关注两个层面。一个层次是从管理到运营,是一个由近到远的过程,即“平而远”;第二个层次是从普通经营者到有效经营者,这是一个从前到后,即“深远”的过程。通过完成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任务,即:正确选择、有效创新、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共享机制,你就能成为一个具有“高远”战略思维和整体能力的有效经营者。
“以我为中心,博采众长,融合提炼,成为自己的品牌”,这是袁保华先生寄语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寄语,也是打造中国本土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宋志平先生深耕企业管理四十余年,从“运动员”到“教练”,边学边做边思考。今天我们桌上的这本《有效经营者》是他的管理思想的集锦,也是完美实现袁保华先生给企业管理者的四句话的经典案例的结晶。
1、有效经营者的“平原”之路:正确选择;有效的创新
北宋绘画大师郭熙在中国著名山水画《临泉高志》一书中写道,从近山眺望远山,称为“平远”。远者在水中,在水者不大。
郭熙(北宋):早春图
宋志平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从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不是目标,成长为有效的经营者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高效的经营者会淡然处之,高效的管理者也会淡然处之。操作员抬头看着路面,经理则埋头拉车。
在培训成为有效操作员的五个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选择”。所谓正确的选择,就是“做正确的事”。保持目光向外,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管理者或管理者的重点是“正确地做事”,向内找,处理好人、机器、物料、物料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效率。企业家或有效经营者的重点应该是“做正确的事”并提高效率。
“做正确的事”和“把事情正确地做”基本上是同一个五个词,只是词的顺序不同,这决定了你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因为企业家是“找缺的”,而职业经理人是“做能做的”。单词顺序不同,让你从缺货时代生存下来。只要管理得当,提高效率,就能生存。现在不确定性增加了,必须多向外看,关注市场变化,提高效率,才能生存。
今天是一个复杂性或脆弱性的时代。宋先生针对如何应对提出了有效的创新。
创新是二十世纪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重要理论概念。该理论包括五种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原材料和新组织。但创新是有风险的。俗话说,不创新就会死,创新就会死。
宋先生在书中提出了有效创新。此外,有效的创新是有方法可循的。有效的创新者追求有目的、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创新,同时也更加注重创新模式的选择。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解决产品开发和制造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企业家也是创新的灵魂。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一个有目的地寻找机会的过程,有目的地创新甚至可以降低90%的风险。
https://img1.baidu.com/it/u=1975191439,72507654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宋先生在书中提到,创新并不神秘。它有规则和模型可供遵循。创新模式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可持续创新、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2、有效运营商的“深远”之路:资源整合
郭熙在《临泉高致》一书中写道:从山前到山后,谓之深奥。深者细而碎,细而碎则不长。
宋先生职业生涯中最令人敬佩的一点是,他在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和国药集团董事长时,分别将这两家企业带入了世界500强。在他手里,中国建材集团营业收入从20亿多增长到2700亿,国药控股从360亿增长到2500亿。进入500强的途径是联合重组,联合重组就是资源整合。中国建材联合重组了数千家水泥企业,国药集团联合重组了600多家医药企业。
宋志平先生带领两家企业荣获世界500强荣誉
改组企业着眼于当前利益,改组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有效的经营者在联合重组中必须把握各自的诉求,注重彼此之间的互利共赢。这也是联合重组成功的底层逻辑。
从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的成长史来看,无论是资本运作、联合重组,还是管理整合,其核心都是先寻找资源、聚集资源,然后想办法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资源。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是大企业成长的关键路径。
在混改实践中,中国建材提炼出“十二字”混改方针、“三个优先”混改原则、“十六字”混改口头禅:
“十二字”混合改革政策:适当混合、规范混合、取得成效。
“三个优先”原则:活力第一、效益第一、机制第一。
混改“十六字”口头禅:规范运作、互利共赢、相互尊重、长期合作。
宋先生认为,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把东西混在一起,也不是把它们混在一起。关键是能混,混得恰到好处,混完之后再做出改变。如果混合不好或者只是混合而不改变,那么混合改变的意义就失去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三高三同”、文化是否融合等问题。 “三高”是指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匹配性、高认同性、高协调性; “三同”是指混合改革过程中要有团结、有方向、有力度。总之,发展混合所有制,各方必须有战略一致性、文化认同、产业链协同、长期合作规划。由远至远,最终的方向和目标达到崇高。
资源整合凸显了宋先生的创业功力,也向我们展示了有效经营者的“深远”之路。
3、有效经营者的“高远”之道:创造价值;共享机制
郭熙在《临泉高致》一书中写道:从山下到山顶,谓之高远。高远者清,清者不短。
宋总给我们明确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和发展,就是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价值。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产品市场的利润和资本市场的价值。
https://img2.baidu.com/it/u=3464814443,1640715255&fm=253&fmt=JPEG?w=800&h=1067
想想我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财务管理DPS博士项目,我们的客户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给予学生的价值是我们为他们持续进步提供可能性的能力。通过博士课程、博士论文以及知行合一的学术实践活动,转变思维方式,从实践到理论,从“立功”到“建功”,成为创业学者。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他们,从思想、学术、实践、精神四个维度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和实践服务。将DPS博士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世界公民”。
DPS王海山博士、刘长征博士、张杰博士专着
在《有效经营者》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是宋老师对有效经营者五个任务中的第五个训练任务“共享机制”的讨论。
我认识宋先生已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我有很多机会与他面对面地学习和请教。我是他的学习者和崇拜者。我想他之所以如此成功,无论是作为“运动员”(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国药集团董事长)还是“教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会会长)和发展研究会),即他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对人性有充分的尊重。无论从事哪个工作,“以人为本”都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早在担任北京新建建材有限公司厂长时,他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随后,他将“以人为本”概括为四句话,即:企业是人、企业依靠人、企业是人、企业爱人。
笔者(左一)与宋志平先生(右一)前往小米集团调研。图为董事长雷军
宋先生的分享机制超越了任务管理,超越了绩效管理,超越了精益管理。他不再把人当作工具,而是当作目的。从“分享”到“分享”,仅仅一字之差,他就变被动为主动,企业或组织中的人都变成了“主人”,因为只有成为主人,才能有“主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主人翁”的精神,才有“主人翁”的动力。
华为无疑是一家好公司。宋先生在谈到华为的成功时,认为任正非先生主要做对了两件事。首先是“认同”,即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不断灌输和强化。加入华为,一定要认同华为的文化,弘扬奉献精神。 ,以奋斗者为本。弘扬雷锋精神。二是“花钱”,即要有机制。如果钱分配得好,你就会有更多的钱。钱分得不好,以后就没有钱了。决不让雷锋受苦。
宋志平先生的讨论让我想起柏拉图对“正义”的定义:“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追求正义,是全人类不分国家、民族、制度的共同追求。我的理解是,通过实现宋先生的分享机制,企业内部的公平正义会更好地实现。
宋志平先生的《有效经营者》一书值得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家、企业高管、各类组织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宋志平先生的管理思想和智慧的“水平”、“深远”、“高远”!
张玉伟
初稿是在北京大学万柳写的。
这篇手稿是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返回北京的航班上写的,海拔一万米。
2025 年 1 月 5 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