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智能筛查机器人:19.9元两分钟精准测定人体健康状况真相调查
记者调查商场里出现的“机器人”真的能19.9元、两分钟、毫无创意的精准测量人体健康吗?
记者现场调查,解答大家的疑问。
新年新气象,元旦过后,北京各大商业场所出现了新成员,一款圆头圆脑的健康体验产品——对人体健康进行自检的“智能筛查机器人”,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停下来观看。
它的“签名”看起来像这样
带有“机器人”的描述
使用大数据分析
只需要两分钟
观察人的肤色、检测脉搏波、生物电信号
可以无创伤、准确、快速地完成
获取包括身体十大系统、70多项指标在内的信息
健康风险评估,详细报告
和专家建议
……
人们不禁好奇:
商场里的“机器人”真的能19.9元、两分钟、毫无创意的精准测量人体健康吗?
为了了解真相,记者决定亲自体验一下!
两分钟体验亚健康结果
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地铁西铁营站附近的万达广场6层。 “智能安检机器人”就站在电梯口附近。它呈白色,高约1.5米。它包括显示屏、摄像头、球形触摸传感器装置等部件,整体外观与ATM机非常相似,但更具科技感。站在“机器人”面前,记者双手触摸感应装置,根据显示屏上的一系列提示开始检测。
https://img1.baidu.com/it/u=97502833,28101926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853
检测步骤非常简单:面对摄像头,触摸感应球选择性别,将手掌抵住感应球,然后耐心等待检测。大约两分钟内,机器依次“感应”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检测完成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填写身高、体重、年龄等个人信息并支付19.9元即可获得完整的健康报告。
检测结果出来后,记者震惊了:健康报告显示“您的综合评分为82分,优于4%的人,属于二级亚健康风险。健康状况下降,身体机能中度紊乱或紧张,情绪激动,偶尔会感到悲观厌世,睡眠质量有待提高。” “实时状态”一栏显示,反应能力接近于零,脑力、脱水、缺氧等指标刚刚超过满分的一半。同时存在免疫蛋白球轻微异常、胃动力和胃吸收能力弱、脂质代谢弱、前列腺增生等问题。这和我两个月前的体检结果有天壤之别——所有身体指标都正常。难道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的身体状况就各方面“崩溃”了?记者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仔细分析健康报告后,记者心中充满疑惑:综合评分是如何得出的?亚健康风险分级采用什么标准?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风险标准?记者自认为乐观开朗,为何偏偏悲观厌世呢?如何判断脑力、反应力、记忆力、缺水、缺氧的实时状态?身体各项机能中度紊乱。为什么体检没有发现异常? “智能筛查机器人”属于医疗器械吗?
健康报告中给出的“个性化”健康建议是:多喝水、多吃含锌食物、多吃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忌辛辣食物、忌烟酒、补充优质蛋白质、多运动、尝试吃低热量食物。 、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等。
正当记者疑惑时,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过来观看“智能筛查机器人”。当被问及对这台机器的看法时,该男子表示:“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机器,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健康检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所以有点感兴趣。”
普通电子产品做“专业事”
“智能安检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结果是如何获得的?
如何操作呢?
盈利模式是什么?
带着一连串的“好奇”,记者联系了机器上标注的“妈妈一家”作为投资方——北京康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佳公司”)。与负责商户关系的工作人员沟通后,我于1月7日来到位于北京建华南路新百联大厦三层的康佳公司。
一进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安检机器人”体验区。展示了多台机器,供人们随时体验。墙上还贴有机器的介绍和相关功能。再往里走,有两三个集体办公区。一些机器零件散落在办公桌上,一些工作人员来来去去。办公区周围设有多个独立办公室和会议室。公司集体办公区和部分会议室里还摆放着数十台尚未开机的全新“机器人”。接待人员表示,公司有专门放置机器的仓库。因为这些机器在流通,所以暂时放置在这里。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智能筛查机器人”采用的“三大采集技术”是天津大学在网络上公开的研发成果,包括“面部光谱采集技术”、“血管脉搏波采集技术”和“面部光谱采集技术”。 “生物电”。三大采集技术融入公司大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实现对人体各项指标的评估。这款“机器人”现已获得自主研发专利,并已获得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公司还组建了专家团队,包括首都医科大学的知名学者,会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医疗设备,而是一个电子产品,它的作用也是进行亚健康筛查,给人们带来亚健康。 -健康风险提示。尽力帮助用户将身体从亚健康状态调整到健康状态。
该公司负责商户关系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机器已经上市半年多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个城市都有分店。 “机器人”拥有电子产品3C认证及国外相关技术证书。在机器研发期间,公司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在机器推广方面,我们走行业、省、市三级代理路线。如果有兴趣投资,个人可以通过购买机器成为代理商。一个“机器人”的价格约为3万元。如果一次性购买多台机器,价格可以降低至2万元左右。下级代理商可以向上级代理商提货,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现在只是卖机器。下一步,公司计划在社区等地建立全方位服务的健康站,研究各种分项检测、当地详细评估,并根据体检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辅助治疗和推荐药物。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康佳公司虽然被列入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服务类别)》,其服务名称标注为“健康筛查、检测与服务” ,”目录中没有这样的东西。 “智能安检机器人”产品不包括在内。截至发稿,记者连续三天致电康佳专家团队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肖蓉教授的办公室,均无人接听。 。
https://img0.baidu.com/it/u=2121869181,129388022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71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研究类似“智能筛查机器人”的体检机的企业有不少,其中包括杭州南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惠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惠三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 .有限公司等等等。网上资料显示,这些公司的体检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似。他们都声称利用生物电感应等技术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并给出健康指导。
专攻模糊领域风险隐患
记者致电体检机构和医院相关专家,了解他们对“智能筛查机器人”的理解。
体检中心
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客户经理刘志强表示,他对康佳公司提到的检测技术不太了解。体检中心从未使用过类似指标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应地,它也没有使用过类似的机器,更不用说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了。
相关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王亚杰表示,康佳公司提到的检测技术尚未用于临床检测。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产监管部副主任李斌认为,“智能筛查机器人”检测涉及的很多指标都是非正规医学概念。它给出的健康报告只能作为参考,很难解释问题。
听完记者的描述,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国家级老中医”李忠宇直言,自己从未见过这个“机器人”。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的一些指标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检测,比如血压、心率等,但更多的生化、生理指标则必须通过血液、体液等检测来获得。 “没有办法知道真实的身体状况。
此外,目前对于所谓“亚健康”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更谈不上精确的标准。在同一指标下,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的人,身高、体重、体脂、身体状况也可能不同。因此,所谓的“机器人”体检只能用来调动人们对健康的兴趣。结果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根据其判断服用其推荐的“保健品”和药物。当出现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体检中心进行正规的体检。
对于“智能筛查机器人”注册为电子产品,却做着检查身体状况的专业工作,药监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药品监管人员
江苏省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缪宝英认为,很多医疗器械本身就是电子产品。产品功能符合医疗器械法律概念的,应当依法注册并取得许可证。否则任何产品都可以规避许可。声称能够检测人体生理指标的机器显然必须获得法律许可。
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王静表示,现在一些美容院使用一些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治疗,但其原理很难得到科学认证。行业内存在一种现象,一些设备定位于医疗设备与普通设备之间的模糊地带,或者普通设备简单地声称具有检测和治疗功能,然后作为医疗设备进行推广和使用,赚取高额利润。这种做法存在隐藏的风险。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处李明阳表示,“智能筛查机器人”等产品定位不明确。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此类产品仅检测人体的各项指标,有时很难说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目前,部分产品采用“大健康”概念,应加强差异化。如有必要,可考虑纳入医疗器械监管。
有基层监管人员表示,宣传“智能筛查机器人”功能涉嫌虚假宣传,应引起市场监管部门重视。
来源/《中国医学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