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诈骗频发:家长需警惕孩子上网安全,深圳龙岗区67名学生被骗近30万元
真遗憾这条推文
我们想告诉家长一个略显“残酷”的真相
青少年远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简单
现实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以及线上教学的需要,青少年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明显增加。然而,这群终于可以放心上网的学生,却成了等待骗子收割的“韭菜”。
仅3月份,深圳市龙岗区就有67名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损失近30万元。
看完这些案例,你会发现,能够自由上网的同学,真是什么都敢做啊!
玩网络游戏、做生意
买卖游戏账号被骗17500元
小云(女,16岁,高一)放假期间迷上了网络游戏。游戏平台上的一名“玩家”表示,愿意出500元购买她的游戏账号。
对方要求小云在“晶*猫”平台进行交易。交易成功后,小云的平台账户余额显示为500元。
当小云准备取款时,发现自己的账户被冻结,显示银行账户输入错误。联系平台“客服”,对方称需要充值500元才能解冻。
(网络图片)
随后,“客服”以充值金额不能为整数、需要激活平台账户为由,陆续要求小云充值17500元。
小云的500元最终没能兑现,充值的17500元也被浪费了。当他再次联系买家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了。
3月份,龙岗区还有18名学生像小云一样因出售游戏账号而被骗。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平均被骗2700元。
红包返利
支付700元即时返现8888元
https://img1.baidu.com/it/u=4187516279,211917432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282
林林(男,11岁,小学六年级)用妈妈的手机登录QQ,加入发红包、返利的“福利群”。
林林想赚点零花钱,就自告奋勇参加。群里有人加了他的QQ,并发送了支付二维码,让他扫码支付700元,并承诺返现8888元。
(网络图片)
林林确实对这个世界很陌生,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扫了二维码,转了700块钱。但对方并没有退还现金,而是允许他继续做两笔订单(一笔5888元,一笔8888元),并承诺将本金连同承诺的8888元一起返还。
(网络图片)
支付了三笔款项后,林林就被对方列入了黑名单。
上个月,有9位同学和林琳一样陷入了“红包返利”陷阱。平均年龄仅14岁,平均被骗金额4280元。
“老师”叫了一声
您有奖学金等待领取
“**同学,我是教务处的*老师,学校已经给你发放了奖学金,但是你的账户出现异常,无法转账。”
青青(19岁,女,新生)寒假期间接到自称是教务处老师的电话。 “老师”准确地说出了青青的班级、学号和身份证号。
庆庆确实在学校申请了奖学金。
“老师”要求青青提供银行账户后,又要求青青提供手机收到的验证码。
承诺的“奖学金”不但没有到账,卡里的11000元也不见了。青青这才向辅导员查询,发现所谓的“教务处老师”和“奖学金”都是骗子捏造的。
不仅他们冒充学校老师,上个月还有3名同学冒充亲友被骗。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https://img0.baidu.com/it/u=4274828654,209590893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380&h=283
还有一些人因网络拉客、卖淫而被诈骗。
买卖游戏装备、收红包返利、冒充亲戚、朋友、老师受骗是学生受骗的主流方式。此外,还有低价购物、网购退款、红包赌博等技巧,都曾被学生坑过。
但!我被网上嫖娼骗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没有什么可省略的。
无非是一个无知的17岁男孩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添加了某个网红头像的“女性”。他们谈好了价格,一个付了钱,另一个根本不来。
(网络图片)
他当然不会来。龙岗警营的“老粉丝”都知道,对方是个挑脚的大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眼中的孩子已经悄然长大,他们也需要了解成年人应该知道的防骗常识。
深圳龙岗警方提醒同学们,假期期间,多读书、多学习、少玩手机、多睡觉!
还要提醒家长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输入密码转账,你知道的)
反欺诈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至少花一些时间和他们一起阅读这篇文章。
本文由终结诈骗与深圳龙岗警营联合发表
合作提交联系邮箱:
页:
[1]